李青松
截至11 月7 日收盤,民生銀行(600016. SH)在最近一周的漲幅高達6%,位居42家銀行業上市公司之首。二級市場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金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所持的態度。那么,市場看好民生銀行的邏輯何在?或許從該行的財報中可以一探究竟。
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63.04 億元,同比下降2.11%;歸屬于該行股東的凈利潤335.77億元,同比下降0.6%。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降幅進一步收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銀行非利息收入一直保持穩健增長態勢,非利息凈收入290.96億元,同比增長19.08 億元。此外,民生銀行在機構業務、交易銀行和投資銀行方面也取得了穩步發展。
截至三季度末,在資產端,民生銀行的資產總額為75,220.77 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67%。其中,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貸款均保持了較快增長。在負債端,民生銀行的負債總額為68,877.0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3.69%。吸收的存款總額為42,264.02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了5.83%,其中個人存款為11,824.17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5.86%,在吸收存款總額中占比較上年末提升了2.43個百分點。
機構專業人士表示,從民生銀行的經營數據來看,盡管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這一積極趨勢,或意味著該行歷史包袱處置接近尾聲。而非利息收入的穩健增長是民生銀行營收邊際改善的重要標志。一方面,非利息收入可以促進業務的創新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在“低息差”的大環境下,非利息收入可以幫助銀行降低對利息收入的依賴,提升盈利能力和業務穩定性。在資產端,特別是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貸款保持較快增長,這顯示了民生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在負債端,個人存款大幅增長表明民生銀行通過加強客群綜合開發、完善產品服務,不僅提高了存款占比,還提升了個人存款占比,這有助于降低負債風險和提高負債結構的穩健性。總體而言,民生銀行在資產和負債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增長表現,展現出了穩健的經營狀況和良好的風險控制能力。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三季度末,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總額680.15億元,比上年末減少13.72 億元;不良貸款率1.55%,比上年末下降0.1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49.21%,比上年末上升6.72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2.32%,比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總額、不良貸款率連續四個季度實現“雙降”,撥備覆蓋率逐步提升,資產質量繼續穩固向好。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民生銀行較早認識到其對于優化銀行業運營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創新業務模式以及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意義,積極投身于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之中。在該行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的統籌管理下,民生銀行不僅推動了科技規劃和數據戰略的落地,還建立了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在建設生態銀行和智慧銀行方面,民生銀行通過強化數據增信場景應用和綜合金融服務的完善,為供應鏈金融生態、中小微企業生態和政務生態等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了更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務。此外,在提升全行數字化轉型基座渠道服務能力和客戶體驗方面民生銀行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得到了更多客戶認可。截至三季度末,民生銀行零售線上平臺用戶數11,168.33萬戶,比上年末增長7.82%;對公線上平臺用戶數351.10萬戶,比上年末增長7.13%。民生銀行在資產質量管理和數字化轉型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展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進一步提升了其在銀行業的競爭力。
回顧民生銀行的發展史,可以看到,近幾年該行面臨了一些挑戰。然而,經過一段“陣痛期”的歷練,民生銀行正逐漸走出低谷。如今,民生銀行的資產質量已經顯著改善,盈利能力也正迎來拐點。2023年是民生銀行五年發展規劃中“持續增長期”的承前啟后之年。通過該行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民生銀行或已成功兌現了2023年步入增長期的承諾。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凈息差處于歷史低位,監管部門多次表示商業銀行需保持合理的凈息差水平。此外,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復蘇,融資需求有望持續修復。基于以上因素,商業銀行凈息差觸底反彈的可能性較大。資產質量狀況的顯著改善,疊加“凈息差”觸底,民生銀行或將在未來展現更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