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斌
近期市場在海內外預期向好的背景下開始積蓄反彈動能,A股是否真正迎來“市場底”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一些公募基金公司選擇在低位區間主動出擊,發行新的權益類基金,業內人士評價,這種對發行時點的“大方向擇時”或將提升投資者勝率。據悉,以主動管理權益投資為特色的恒越基金擬于11月1日至11月15日迎來旗下首只科技方向基金——恒越智選科技混合型基金(A類019257 C類019258)首發,該基金泛科技的定位為投資者把握跨年行情主線提供了配置工具。
恒越智選科技混合投資于科技主題股票資產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采取“雙基金經理”配置,擬任基金經理楊藻具有半導體企業、深圳市發改委等實業背景,曾在天風證券、中信建投擔任電新行業首席分析師,另一位擬任基金經理趙炯是恒越基金TMT研究組組長,曾多年在長江證券研究半導體、消費電子等新興產業。兩位工科出身的“專家型”基金經理均長期深耕科技前沿領域,擅長從產業趨勢視角指引選股,并實現對泛科技重點方向的全覆蓋。
楊藻介紹,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惟有科技是破解內卷的關鍵,恒越智選科技混合的投資邏輯是“買增量”,尤其是有新技術驅動的產業鏈核心環節,這其中中國引領的增量在電動車、新能源、智能駕駛等領域,代表是華為產業鏈,其他也包括AI、半導體、機器人、MR等,代表是特斯拉產業鏈。這些泛科技前沿領域是該基金布局的重點方向,未來會在上述細分行業內均衡配置做高低切換。
談及后市行情,楊藻分析,10月末市場調整或已接近尾聲,悲觀預期的計價已相對充分,各類政策從落地到出現效果會有一個時間差。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是A股市場最長的業績真空期,投資者無法準確了解企業盈利情況,上市公司股價更容易受到預期驅動,因此利好科技成長股投資。海外方面,美國部分產品的去庫存周期已接近尾聲,明年一季度美國科技公司或迎來補庫存,這對我國科技行業可能也有利。
11月3日證監會表態引導公募基金將更多資金配置到戰略新興產業等國家最需要的地方,進一步支持企業在原創性技術創新、“卡脖子”等關鍵技術領域開展攻關,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對此,恒越智選科技混合另一擬任基金經理趙炯表示,A股存量博弈的背景下相對有限的活躍資金會更聚焦持續有事件驅動催化的科技成長方向。
近期,比如11月2日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11月6日OpenAI歷史首屆開發者大會揭幕、11月9日華為智選車首款轎車智界S7開啟預售,以及近日世界互聯網大會和世界儲能大會分別在烏鎮和福建召開等等,都吸引主流資金更關注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機遇。而趙炯是較早深度研究先進封裝技術的專家之一。
趙炯表示,恒越智選科技混合發行期恰逢A股市場底部區間,經過充分回調后很多優質個股安全邊際提升,使本基金面臨寶貴的低位建倉窗口期。美國加息臨近尾聲、美債收益率繼續上行空間有限、中美關系迎來緩和窗口。全球經濟處于衰退轉蕭條階段,高科技新興行業受到政策的確定性支持,長期增長趨勢明確。科技強國背景下,先進制造業是當前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國內高新技術各產業鏈”卡脖子”環節的國產替代空間巨大,當前科技板塊整體估值水平已顯著降低,具備較高配置性價比。
針對市場后續可能階段性的風格切換,趙炯強調該基金的投資組合將在泛科技內部六大方向分散配置以控制回撤,同時利用好個股止盈止損、倉位擇時控制等手段減小波動。另外也會靈活運用不超過20%的倉位投資非科技類形成一定的對沖,該類個股的選擇標準主要是有確定的催化且股價在低位、政策或產業上有新的變化、或自下而上有較好的成長邏輯。
公告顯示,恒越智選科技混合擬于11月1日至11月15日在湘財證券、恒泰證券、興業銀行、螞蟻基金、微信理財通、天天基金、恒越基金直銷及各類代銷機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