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之梅
近日,中泰證券對外發布醫療器械行業專題研究報告。報告中稱,當下醫療器械行業持續快速增長,看好創新驅動下的進口替代以及全球化發展,帶量采購預期迎來緩和,同時監管政策有望迎來階段性落地,器械板塊未來有望輕裝前行,進入加速上行周期,板塊估值有望逐漸迎來修復。
此外,中泰證券分析師還表示,將持續看好在政策扶持以及技術驅動下,競爭力不斷提升,加速進口替代,有望持續快速放量的國產創新品牌。
一直以來,醫療器械與藥品都是醫藥衛生行業主要的消費品,在創造經濟價值和民生保障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站在投資角度,相對于藥品,醫療器械更是有著作用機理簡單、研發周期短、創新迭代快、上市程序簡單等特點,投資風險和收益相對可控。
而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各類慢性病發病率明顯提高。同時,人們高頻率的地域間交流,也使得傳染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的速度不斷加快,這些均激發了大量衛生與健康需求,也為包含醫療器械在內的醫療產品帶來較大的成長空間。
總體來看,由于需求端的驅動,全球醫療器械產業保持著穩定增長的勢頭。根據Evaluate Med Tech 數據預計,2022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容量約為5328億美元,2016-2024年全球醫療器械銷售額復合增速5.50%,2024年市場規模或將達到5945億美元。
具體到我國,由于產業起步較晚,近年來醫療器械保持著高速增長。據《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報告現狀及“十四五”展望》,2022 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營業收入(規上+規下數據)約達12995 億元,預測到2025 年可達18750億元,相比2015 年增加了12453 億元,累計增長197.88%,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5%,約為全球市場增速的兩倍。
有市場人士補充道,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近些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但同發達國家醫療器械市場相比,我國仍存在一定需要追趕的“身位”。從生產制造端來看,國內規上醫藥與醫療器械規模比約為4.65:1,從終端規模來看,國內醫藥市場與醫療器械市場比值約為2.9:1。考慮到國家近年來要求控制藥占比,參考海外發達國家藥械比1:1的規模格局,國內醫療器械行業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和利潤空間釋放。
除了需求側尚存缺口外,政策的切實支持,也為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沃土。“十三五”以來,國家逐步形成了醫療設備創新研發、審批上市、流通支付等全生命周期支持體系。多個國家規劃也強調支持推動行業領域關鍵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并聚焦公共衛生防控救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補短板工作,完善基礎醫療設施建設。
另一方面,國產化之風,同樣“吹”到了醫療器械領域。如今,國產替代已進入關鍵時期,自主品牌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隨著國內醫療器械制造技術升級和質量提升進入新階段,無論是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300760)還是細分賽道領軍企業美好醫療(301363)等,都體現出國產品牌在性能、價格、服務等方面具有顯著市場競爭優勢。未來,伴隨著對海外壟斷的進一步打破,相關細分領域引領者勢必有望持續提升市場滲透率和占有率。
企業才是行業的真正縮影。以邁瑞醫療和美好醫療為例,上述兩家的典型性發展路徑,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了如今醫療器械發展的境況。
有太平洋證券分析師指出,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國及全球醫療市場都亟待尋求新的增長點。作為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領軍者,邁瑞醫療在國內競爭中表現出引領國產、趕超外資的趨勢,在海外競爭中不斷實現高端客戶的突破。現階段公司核心業務未來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對于美好醫療這家家用呼吸機組件龍頭,資本市場同樣表示看好。在公司三季報公布后,華泰證券、西南證券、國信證券等紛紛認為其多元化業務拓展新增長驅動,并好看其長期增長;廣發證券等則肯定其在完善全球化布局方面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更有幾十家券商均給予美好醫療“買入”“增持”等積極評級,充分顯示出,市場對醫療器械細分賽道以及相關優質賽手的看好。
風好正是揚帆時,隨著疫情后經濟的復蘇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加之國際國內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療器械產業,正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