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呦呦
網約車,即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的簡稱,其產業鏈包括上游車輛及技術服務供應商,中游網約車服務商以及下游應用場景。在我國,網約車行業興起自2010年,格局經歷多次調整。直至2017年,網約車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迎來了繁榮“春天”。
根據交通運輸部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中國獲得許可證的網約車平臺數量從2020年底的214家增長至2022年3月底的267家,網約車平臺數量不斷增長。而在網約車駕駛員累計數量方面,前瞻產業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12月-2022年3月同樣呈現增長趨勢,截至2022年3月底,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407.3萬本。
上述一系列增長,離不開需求的高景氣。根據CNNIC 數據,2016-2021年,中國網約車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網約車用戶規模已達到4.53億人,較2020年增長23.9%
如今,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產物,網約車已成為廉價公共交通的替代品,其發展與區域經濟水平、居民消費水平等息息相關,行業內主要企業大多位于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省份。其中,北京作為網約車行業發展領先的地區,擁有滴滴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嘀嗒出行等多家領先企業。
而在近日,國內網約車龍頭滴滴對外重提三年前的增長計劃,在與多家投資機構的溝通中公司透露,未來三年計劃中國出行業務日單量分別實現2023年增長45%、2024年和2025年每年分別增長10%至15%。
對此,有市場人士分析,隨著較為飽和的網約車市場發展進入存量競爭的后半程,身為行業龍頭的滴滴想要保持如此的高增速,在“戰略打法”上,需要給出一些“新東西”。
不知不覺,距離滴滴“重踩油門”,已過去些時日。據悉,今年年初,滴滴出行官方發布消息,稱即日起恢復新用戶注冊,并表示已進行全面整改,后續將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平臺設施安全和大數據安全,維護國家網絡安全。
盡管在行業快速發展期“缺席”了一段時間,從數據來看,憑借前期積累的龐大規模用戶,滴滴依舊穩占業內絕對龍頭位置。有媒體在報道中指出,如今滴滴在市場份額方面,依然保持了優勢,約占網約車市場的70%。
上述市場人士稱,想要守住如此大的“蛋糕”,除了用戶優勢外,供給端也不應忽視。作為平臺輸出服務的關鍵,無論是規范的租賃合約還是成熟的運營等優勢,才是企業建立護城河的根本所在。單純依靠補貼戰略缺乏持續性,而運營能力的缺失以及缺乏穩留存的有效手段,將使網約車行業中后部追逐者漸至平庸。
然而,想要重回原先巔峰時期近90%的市場份額,“吃老本”顯然不可取?;謴蜕霞芤詠?,滴滴的業務戰略重心更多放在如何拿回丟失的市場份額上,不斷加大對重點城市、各地交通樞紐場站節假日、工作日早晚高峰等針對性的補貼力度。
有行業專業人士稱,降價刺激需求,有助于進一步增強滴滴的規模優勢。與此同時,高德過去兩年在行業里投放補貼力度同樣較大,而在今年調價后,滴滴做到了與高德價格基本持平,后續市場格局將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
另一方面,聚合模式的出現,亦為行業帶來了新氣象。如今,我國的網約車行業由最初以自營平臺為主,逐步轉向聚合平臺模式。聚合平臺本身不直接提供網約車服務,而是依托互聯網技術,與網約車平臺公司合作,提供流量入口。
同之前不同的是,聚合模式能夠幫助行業從互聯網思維轉向生產力思維,著眼于生產力潛能的釋放,從而實現資源調度能力、用戶需求滿足能力的雙向提升。可以說,這種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生態體系構建,正推動行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針對網約車聚合平臺新模式,今年4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切實做好網約車聚合平臺規范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為各地依法做好網約車聚合平臺經營行為監管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監管政策措施。
這也意味著,隨著各地監管部門進一步完善網約車監管,無論是在車輛標準,還是司機資質審核上,行業都將迎來更加嚴格的合規整頓,以保障司機與乘客的安全、權益,引導網約車行業從野蠻生長、快速擴張,駛向合規發展、平穩增長的新階段。
對此,中金公司指出,監管趨嚴之下網約車頭部平臺有望持續獲得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