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最近這些年,國外電影圈掀起了一股老男人風潮。一大群五六十歲的大叔推出了一系列的優秀作品,成為了熒幕的寵兒,比如丹尼爾·華盛頓的“伸冤人”系列、連姆·尼森的“營救”系列,動作干脆,情節簡單,都非常不錯。
這些老男人多半扮演一個中年失意的婚姻失敗者,或者金盆洗手過著普通生活的退役特工。總之,他們都是好人,但社會對他們不公平,他們身懷絕技,卻最終只淪為了財富意義上的下層人士。
在我看來,這一系列老男人的電影之所以流行,和當下的全球經濟形勢也有關系。在一些國家,失業率依然很高,普通中年人的生活非常不易。因此,那種中年特工對抗整個官僚集團,或者他們徒手團滅黑幫的故事,必然非常迎合受眾,這是經濟低迷之下的對普通人最有效的心理安慰。
在一堆大叔明星之中,也有專門扮演高富帥的人士,比如英國演員科林·費爾斯就是一位。科林·費爾斯是《國王的演講》的男主角,也在《王牌特工》中扮演了特工的老師。他身高1.87米,玉樹臨風,從穿著到口音,充滿了一種英倫貴族的腔調。在很多電影里,他一出場就好像是某種自帶光環的人物。
科林·費爾斯也演過失意者,當過那些治愈心靈的故事的男主角。他曾經出演過電影《真愛至上》,其中有一個小故事讓人印象深刻。科林·費爾斯扮演一位并不特別成功的作家,文學青年,專門寫犯罪小說,他有一位葡萄牙女傭。葡萄牙女傭不會英語,看上去傻傻的,男主角對她一開始并不感冒。
但葡萄牙女傭非常善良,也很盡責,愿意為男主角付出很多。當男主角的手稿掉入冰冷的湖中,女傭竟然直接跳進了冰冷的水中,去瘋狂打撈他的稿子。她知道,這些可能價值千金,但更可能一文不值的稿子,對男主角非常重要,是他的命根子。后來,女傭離開作家,回到了葡萄牙。分別,讓兩個人都感覺不習慣,若有所失。
在圣誕的時候,作家終于打算做一回真正的男子漢。他突然出現在了葡萄牙女傭的家,用葡萄牙語向女傭表白了,而女傭也用英語回答他說:“和你分別,是我這輩子最悲傷的事情。”原來,他們早已愛上了對方,并且自學了對方的語言。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故事,讓人感動。
但是,這個故事也讓我好奇。因為,它有點類似于保姆愛上男主人的故事,難道葡萄牙同為歐洲國家,也是發達經濟體,它的國民會在英國當保姆?
后來,我發現這種現象可能并不是個案。在歐洲內部,經濟發展的水平差異也非常大。2022年,葡萄牙的人均GDP約為2.5萬美元,而英國約為4.6萬美元,幾乎是兩倍的差距。這個差距基本上是我國的上海和一些中西部省份的差距。此外,如果考慮到英國以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那么英國中上游中產階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葡萄牙普通人的差距可能更大。
還有失業率。一直以來,南歐國家是歐洲失業率最高的經濟體集群,即使現在,葡萄牙的失業率也經常在6%以上。 而北歐和英國,失業率一般能都控制在4%以下。換句話說,英國遠遠比葡萄牙的工作機會多,而且人均收入也更高。兩者的差距已經足夠大,大到了可以讓葡萄牙“外來妹”到英國打工的程度。
以前我們知道,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中西部的很多勤勞女性在廣東當“外來妹”,她們的奮斗故事讓人尊敬。后來,我們還知道英文流利的菲律賓女傭在中國香港當“外來妹”。現在,我們也已經知道,發達國家的女性同樣也會去當“外來妹”掙錢養家。
文藝作品歸根結底是經濟現實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