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 津津
這條路,穿越千年時光,駝鈴聲聲;這條路,跨越萬里山海,貫穿東西;這條路,讓坦桑尼亞姑娘愛上新疆小伙,繪就絲路畫卷,譜寫愛的詩篇。
靜謐的吐曼河蜿蜒流過,異域的晚風從帕米爾高原吹來。熱鬧非凡的喀什老街上,一家游客爭相打卡的咖啡店里,29歲的新疆小伙迪力和他來自坦桑尼亞的妻子海迪雅,正專心制作著非洲風味的咖啡和本地特色的花果茶。在布置得五顏六色的咖啡店門外,他們的巨幅婚紗照被高高掛起,上面寫著:誠摯歡迎您參加我們的故事。
翻開迪力和海迪雅的中非愛情故事書,里面有跨越山海的浪漫情節,也有互融互通的瑰麗篇章,字里行間盡顯一對跨國夫妻的相知相惜和“一帶一路”倡議為他們帶來的幸福印記。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而今年,迪力和海迪雅的絲路情緣也迎來了7周年。
緣起,千里一線牽
“我第一次見到他時,還不太了解新疆和喀什,只知道他是中國人。他人很好。”坐在咖啡館外的長椅上,海迪雅回想起7年前初識丈夫的場景,仍眼中含笑,面帶羞澀。而對于迪力來說,他和海迪雅的相識、相知和相戀,既有命運的無形牽引,也有事在人為的努力,更有水到渠成的默契。
1993年出生的迪力來自新疆喀什葉城,家境雖然不富裕,家庭氛圍卻極好。身為銀行職員的父親嚴厲不失慈愛,身為家庭主婦的母親溫柔包容,3個兄弟互敬互愛。在愛中成長的迪力陽光開朗、成績優異。2013年,他以高分考進福州大學行政管理專業。
第一次走出新疆,迪力既興奮又緊張。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同學們個個優秀,學校里藏龍臥虎。迪力把不服輸精神帶進了大學。課業上,他不敷衍不松懈;課外,他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鍛煉實踐能力。他和海迪雅的緣分也因此展開。
2016年9月,迪力得知自己學校附近福建醫科大學的民族餐廳來了一位新疆廚師,會做很多家鄉美食,便去一解思鄉之情。那天,餐廳里的人特別多。迪力走了一大圈,才在3個非洲女留學生旁邊發現一個空位。在征得同意后,迪力坐了下來,并親切地用英文和幾個女孩交談。迪力發現,其中一個女孩英文特別棒,而且,他倆還在此前的聯誼活動中照過面,只是當時沒說話。這個女孩就是來自坦桑尼亞的海迪雅,當時正在醫科大學就讀藥學專業。
不久之后,兩所大學舉行籃球比賽,迪力作為主力隊員出戰。中場休息時,海迪雅微笑著走上前,遞給他一瓶水。在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中,迪力的心頭升騰起溫暖的感覺。緣分天注定,幾天后,兩人又一次在吃飯時相遇了。他們不約而同地交換了聯系方式,相約一起吃飯。
在交流中,迪力得知海迪雅和自己同年同月生,家鄉是坦桑尼亞的旅游勝地桑給巴爾島,那里海水碧綠,沙灘潔白,美不勝收。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的深入,海迪雅遠赴中國留學。而迪力對“一帶一路”最熟悉不過,他的家鄉喀什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3國交界,是中國內陸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也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城市。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這幾年家鄉的變化非常顯著。沒想到,看似相隔遙遠的兩人淵源如此之深,他們越說越投機,古老的絲綢之路就像一條紐帶,將這對年輕人的心緊緊系在了一起。
從外表看上去,海迪雅文靜內斂,可隨著接觸的深入,迪力發現話不多的她內心世界格外豐盈,實在令人著迷。路邊的一朵花、一株草,一盤食物,看到的一片顏色,都能讓她溫柔凝望,發自內心地贊嘆和喜愛。而在海迪雅眼中,迪力帥氣多才,做什么事都格外努力。最讓海迪雅心動的是,迪力是個特別善良、值得信賴的人。“他經常和父母通電話,噓寒問暖。他對兄弟友愛,對同學義氣,朋友遍天下。”
帶著對彼此的欣賞,半年之后,兩個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臨近畢業時,迪力為找工作感到焦慮。在女友面前,他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海迪雅則耐心溫柔地一遍遍給男友打氣。
海迪雅外出時,迪力也會體貼地接她回家。每次相見,海迪雅總會如同小鳥一般朝男友飛奔而去,俏皮地笑道:“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會來。”兩人盡情品嘗著愛情甜蜜的滋味。
情定,姻緣跨河山
2017年,迪力畢業了。一些大學生情侶口中的“畢業即分手”讓人惴惴不安,但迪力相信事在人為,決定回家鄉把自己和海迪雅的戀情告訴父母,守護好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
分別那天,兩人坐在公交車上。怕女友擔心,迪力不斷安慰海迪雅。雖然海迪雅臉上掛著淺笑,但當她不顧羞澀當眾用力擁抱迪力的那一刻,淚水還是涌出了眼眶。
回到家后,迪力先迫不及待跟母親講述了他和女友的事。在迪力的講述中,母親慢慢對海迪雅有所了解,雖然覺得有些意外,但還是支持兒子的選擇。隨后,母親把兒子戀上非洲姑娘的事告訴了在外工作的丈夫。迪力父親的第一反應也是震驚,但出于對兒子的信任,他很快發來消息:“你們覺得好,就好!”為支持迪力回福建陪伴海迪雅讀書,父親賣掉家中的20袋面粉,把換回的1000多元全部交到迪力手中,并把他送上了火車。那天,喀什刮著大風,但迪力心里特別暖。他從全家人的實際行動中,看到他們對自己的尊重與對海迪雅的重視和喜愛。
回到福建,迪力找了份工作,一邊賺錢一邊陪伴女友讀書,日子甜蜜而充實。一年后,海迪雅也畢業了。按照坦桑尼亞的規定,她必須回國實習一年才能取得醫師證。這對有情人不得不面臨分別,只能通過視頻傾訴心聲。
然而,接下來的事讓迪力不安起來。原來,才貌雙全的海迪雅到了婚嫁的年齡,很多經濟條件優越的家族上門提親。面對接二連三的追求者,海迪雅找到父親堅定地表示:“爸爸,我有男朋友了,他就是迪力,我要去中國,嫁給他!”父親這時才意識到,原來自己2018年去中國參加女兒畢業典禮時,悉心照料陪伴他們一個月的小伙子,正是海迪雅的心上人。
當時,為了避免老人過分震驚,兩人隱瞞了戀人關系,只說迪力是海迪雅的朋友。但海迪雅的父親卻在那一個月對迪力充滿好感,直夸他踏實善良。雖然對女兒的意中人很是欣賞,但海迪雅父親仍然很慎重,畢竟家族中沒有人嫁得那么遠。
接下來的兩個月,海迪雅堅持不懈地勸說家人,不斷表達非迪力不嫁的決心。最終,一家人決定尊重海迪雅的選擇。一方面,是家人被兩人的深情所感動;另一方面,海迪雅的家人也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情感。
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為非洲開辟出一條自由之路。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民生工程—坦桑尼亞姆萬扎衛星城供水項目,在緩解項目范圍內居民用水問題的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培訓、就業機會。而在海迪雅生活的桑給巴爾島上,最大的體育場是興建于50多年前的“毛澤東體育場”。第一個現代化購物中心、著名酒店以及各種校舍,都是中國企業為當地人民修建的。島上的中國醫療隊,更是為消除桑給巴爾島居民的吸血蟲病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海迪雅的父親跟中國有著更深的淵源。早在20世紀70年代,他就作為學者來到過上海、三亞等城市。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當海迪雅準備讀大學時,他強烈建議女兒一定要去中國學習。
2020年5月20日,帶著家人滿滿的祝福,海迪雅和迪力結婚了。“照顧海迪雅一直都是我的責任,從今往后,我把這個責任交給你。”在一次視頻通話中,海迪雅的父親當著全家人的面,這樣叮囑迪力。迪力感謝岳父信任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
意重,幸福路相連
為了給海迪雅最好的生活,迪力婚后進入一家新媒體公司工作,整日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他卻不知,生活節奏正是他和海迪雅的巨大差異之處。迪力走路快,吃飯快,做事快,幾乎很少有時間停下來好好享受生活;而海迪雅性情柔和,總是不徐不疾,悠閑自得,能認真感知生活中的每一處小確幸。盡管他們之間有了一些矛盾,但在日復一日的磨合中,兩人不斷調整自己,靠近對方,漸漸走出同頻同步的步伐。
2022年9月,為了讓懷孕6個月的海迪雅得到更好的照料,迪力辭掉工作,帶著妻子回到了老家喀什。3個月后,他們迎來了可愛的混血寶寶司馬義。這個特別的名字是海迪雅的父親起的,取英文smile(微笑)之意,音譯成中文又兼有中國的古典風味。
坐月子對中國女人至關重要,但兩人結婚后不久,迪力的母親不幸去世了,家里只有迪力、父親和一對兄弟。但沒想到,在4個男人的努力下,海迪雅在月子里仍舊享受到了“皇后級”的厚待。
迪力一手包攬了照料新生兒的重任,不讓海迪雅操心費神。迪力父親從網上找來適合產婦吃的營養餐,為海迪雅的恢復保駕護航。迪力的弟弟化身大廚,嚴格按照父親制定的食譜烹飪出美味餐飯。迪力的哥哥在上了一天班后,不忘給海迪雅拎回各式各樣的營養品。那個寒冬的溫暖記憶深深鐫刻進了海迪雅的記憶深處。
孩子出生后,迪力不忍海迪雅一個人在家辛苦照料孩子,決定留在喀什創業。擁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地緣優勢的喀什地區,乘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從西部邊陲走向“通江達海”。“那么多人來喀什創業、旅游,找商機、找流量、找靈感,我們為什么要走呢?”
更重要的是,海迪雅喜歡喀什這座五顏六色、包容萬象的絲路古城,她激動地說:“Everything is about luck, luck, luck!(一切就是幸運,幸運,幸運!)我去過很多古城,但是沒見過這么精彩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喀什1000年前的模樣安靜地在你面前展開。而且,喀什人心靈美好,會和你笑,給你擁抱,我都不用放音樂,每天鄰居的音樂就是最美的。”
2023年3月,以他們夫妻名字命名的“迪力和迪雅”咖啡店,悄然矗立在了喀什古城。因為妻子才生產不久,一切籌備工作都是迪力親力親為。他早出晚歸,引進設備,購買原材料,翻新墻體,按照海迪雅的喜好裝飾設計,忙了3個月,瘦了8公斤。而當他看到海迪雅驚喜的眼神,看到她站在操作臺前微笑著制作咖啡時,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海迪雅從小就對咖啡頗有研究,很樂意用自己的巧手研磨出一杯杯芳香馥郁的家鄉風味咖啡回饋給中國消費者。喀什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自幼飲茶也擅長泡茶的迪力,期待將美味的花茶和果茶介紹給來新疆旅游的游客們。咖啡濃郁,果茶清香,兩種味道在“迪力和迪雅”咖啡店對撞交融,這何嘗不是中坦文化的互聯互通、中非感情的相依相偎?
咖啡店的生意越來越好,迪力和海迪雅的愛情故事也被萬千網友關注、點贊。新華社等近50家主流媒體都報道了他們的故事。五湖四海的游客不遠萬里來到喀什古城,只為品嘗一杯正宗的非洲咖啡,聽一聽迪力和海迪雅動人的跨國之戀。伴隨著越來越多游客來慕名打卡,咖啡店也在無形中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就在最近,他們的咖啡店被評為“優秀文創企業”。
面對撲面而來的機遇,迪力和海迪雅夫婦不驕不躁,用腳踏實地的姿態認真經營,為每一位顧客帶去喀什古城獨有的體驗。對于未來,他們也有著特別多的期待,迪力準備帶著海迪雅和兒子回坦桑尼亞探親,夫妻倆想將更多的非洲咖啡豆引進喀什,也希望喀什的特色產品能在非洲大放異彩。
在別人眼中,喀什古城是“中國太陽落山最晚的地方”,是古老而時尚的“網紅之城”,但海迪雅說:“這里是我老公的家鄉,是我孩子的家鄉,更是我的家鄉。”家門口,大樹下,海迪雅時常陶醉地唱起一首首曲子。有時是維吾爾族歌曲,有時是英文歌曲,有時是家鄉民謠。每當悠揚的旋律響起,天籟般的歌聲回蕩,總會有無數人為之駐足、沉醉。“雖然我聽不懂,但我相信那句話:文化和愛情,永遠不分國界。”一位聆聽過海迪雅唱歌的粉絲如此感慨。
在“一帶一路”這條幸福路的牽引下,迪力和海迪雅涉海登山,緣定三生。而他們更在為促進兩國友好發展不懈努力著。“只要我們相向而行,心連心,不后退,不停步,終能迎來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