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歆 應急總醫院
一名15 歲的少年緩慢步入診室,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整個人顯得沉默又呆滯。家長說孩子自從1 周前和同學去游樂場游玩回來后,就經常說頭痛,吃了去痛片也不見好,看著孩子的精神越來越差,就趕緊帶他來神經科就診了。經過醫生查體和顱腦CT 檢查,該少年被診斷為慢性硬膜下血腫,且血腫的體積較大,大腦組織受壓。

頭痛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的癥狀之一,其發病人群極其廣泛,不僅可發生在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成年人群,也可以發生在青少年人群。由于青少年學習任務重,一些家長會認為孩子說“頭痛”是為了躲避學習而撒謊,并覺得就診會貽誤孩子的學習進度。因此,青少年的訴求往往容易被忽視,直到病情嚴重了才就診。這就需要家長提高預警意識,盡早發現孩子的問題,帶孩子及時去醫院就診。
2018 年,國際頭痛學會將頭痛分為原發性頭痛、繼發性頭痛、痛性腦神經病變和其他頭面痛。其中,在青少年人群中最常見的是原發性頭痛和繼發性頭痛。

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和叢集性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類型。
偏頭痛在青少年及50 歲以上人群年發病率約為5%。其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多為單側發生的中度到重度的搏動性頭痛,常常伴有惡心、嘔吐、畏光、畏聲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伴有頭暈、皮膚異常疼痛、頸痛等;頭痛分為前驅期、先兆期、頭痛期和恢復期。青少年偏頭痛常常與生理周期相關,尤其是女性患者。
前驅期:常常發生在發病前的數小時或數天,表現為疲乏、注意力不集中、頸部僵硬、困倦思睡、心情焦慮抑郁、易怒、畏光、流淚、頭暈、頻繁打哈欠等。
先兆期:我國約有14%的患者在發病前有先兆癥狀,表現為視覺先兆(單側視物有閃光、暗點或水波紋等)、感覺先兆(一側肢體、面部或舌部有麻木感或僵硬感)、語言先兆(語言表達困難)、腦干先兆(復視、眩暈、耳鳴、共濟失調、構音障礙等)。
頭痛期:多表現為單側的頭痛,少數表現為雙側或兩側交替出現的頭痛,頭痛程度多為中度或重度,且青少年頭痛持續時間為2 ~48 小時。
恢復期:指頭痛發作至完全恢復的階段,表現為疲倦、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畏光、易怒、焦慮、抑郁等,一般持續時間為12 小時。
偏頭痛的治療包括對患者進行宣教,建議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定期鍛煉、均衡膳食、尋找并避免誘發因素,對于在急性期輕中度的患者需給予非甾體類抗炎藥或對乙酰氨基酚進行治療;對于處于急性期中重度發作或對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效果不佳者,可以選用含咖啡因的復方制劑(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或治療偏頭痛的特異性藥物(如曲普坦類)等。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受體拮抗劑是新型治療偏頭痛藥物,也已獲批進入臨床使用。
緊張型頭痛臨床表現為雙側輕中度的壓迫樣或緊箍樣頭痛,常見于青少年人群,持續時間在30 分鐘到1 周不等,進行日常活動不加重頭痛。患者常常在頭痛的同時伴有顱周的壓痛,并伴有頭皮及頸部肌肉的緊張感。緊張型頭痛常見于學習緊張、備考及精神壓力極大的青少年,也常見于上班族及“鍵盤族”。因此,這部分易患人群應注意勞逸結合,分散壓力,定時起立眺望遠方,適當進行體育活動,如慢跑、跳繩、游泳等,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健康飲食(減少油膩、辛辣食物及過量咖啡因攝入等)。對于已出現緊張型頭痛的青少年,家人應給予關心愛護,減輕其心理壓力,去除發病誘因。在治療上,以非藥物性治療為主,可以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放松訓練、中醫針刺治療等。對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在緊張型頭痛急性發作時也可給予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進行止痛,單藥使用不佳時可聯合使用。需要注意曲普坦類對緊張型頭痛無效,同時禁止使用有成癮可能的藥物(如阿片類、巴比妥類藥物等)。焦慮、抑郁是引起緊張型頭痛的重要原因,因此對于這部分患者推薦給予抗抑郁藥物是預防性治療的主要方法,另外聯合肌肉松弛藥物也可以增加預防療效。
叢集性頭痛臨床表現為偏側眼眶周圍及顳部疼痛,性質劇烈,刻板發作,常常伴有自主神經癥狀(如結膜充血、流淚、流涕、眼瞼下垂等),情緒不穩,躁動不安,每次持續時間15 分鐘至3小時不等。每年春季或秋季為高發季節,呈周期性及節律性發作,發作頻率從隔日1 次至每日數次不等,通常持續3 ~6 周,且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飲酒可誘發叢集性頭痛,曲普坦類藥物及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受體拮抗劑對此類病癥有效。

繼發性頭痛常常伴發于其他疾病,頭痛的性質及持續時間均因病因不同而表現各異,導致繼發性頭痛的原因包含外傷、腦血管病、顱內腫瘤、顱內感染、腦炎、肺部及腎臟疾病、青光眼等,部分病例還會出現因神經功能缺損導致的頭痛癥狀,如癲癇發作或認知功能障礙等。對一些腦血管病的患者可進行顱腦CT、顱腦磁共振、腦磁共振非增強血管成像、腦血管造影等檢查,并結合醫生的臨床診斷明確繼發性頭痛的病因。針對繼發性頭痛的治療,一方面是對癥治療,另一方面則是根據發病原因進行治療。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關注青少年頭痛問題,掌握相關醫學知識,才能早發現、早治療,使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