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2023年10 月12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強調,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10 月18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鄭重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
長江經濟帶串聯沿江11個省市,“一帶一路”聯通世界。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的重慶,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發展空間巨大。
2016 年1 月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果園港考察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為重慶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重慶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東部的重要載體,重慶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光明。”2019年4 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希望重慶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重慶奮楫篤行、碩果累累。
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和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鼓舞重慶推動相關工作迭代升級、走深走實。
重慶,正以更開放的胸懷、更堅毅的擔當、更務實的行動,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和共建“一帶一路”融合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江潮奔涌,舟楫如織。
在重慶果園港,放眼江面,往來船只絡繹不絕,江岸線上,16 個5000 噸級泊位依次排列;回看碼頭,大型場橋運轉不停,裝載著集裝箱的卡車不斷穿梭。機械聲和汽笛聲交織成片,整個港區一派繁忙。
今年上半年,果園港實現貨物總吞吐量1255萬噸,同比增長7.2%。從西南腹地的“散雜貨碼頭”躍升為“世界的中轉站”,坐落在長江“黃金水道”之上的果園港,利用江海聯運通達全球。
疊翠流金,秋色宜人。
這個時節,秋意正濃,山水環繞的廣陽島如同一幅風景畫,鋪展在長江上游江心。從生態破壞、滿目瘡痍,到如今草木蔥蘢、四季常青,廣陽島生態修復效果顯著。
2019年4 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意見,支持在廣陽島片區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近年來,脫胎換骨的廣陽島已成為重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典型案例。
一幕幕綠色發展的場景,是重慶不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一江碧水向東流,今天的長江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長江這條中國第一大河,橫貫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經濟帶事關全國發展大局。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重慶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建久安之基,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真抓實干、久久為功。
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長江文化澆灌出底蘊深厚的巴渝文化。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冉華章表示,重慶將大力推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著眼建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系統梳理長江重慶段文化脈絡,構建重慶長江文化體系;同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出更多體現新時代長江文化的文藝精品。重慶還將大力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著力塑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山水都市、壯美長江三峽、世界遺產勝地四張文化旅游名片,提升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紅色旅游高地、世界內河游輪集群、世界溫泉之都四大旅游精品,為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貢獻力量。
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重慶在推動長江經濟帶水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自2017年起連續6年達到Ⅱ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連續7年保持100%。今年1月至9月,74 個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一江碧水出巴渝”的承諾持續兌現。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盧利表示,下一步,重慶將繼續堅持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擺在首位,強化“上游意識”,擔當“上游責任”,堅決打好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攻堅戰,高標準推進“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全力推進美麗河湖建設,著力提升智慧治水治理能力,全面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雖是內陸城市,但身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重慶具備獨特的對外開放優勢。近年來,果園港努力構建大物流大通道,以綠色、智慧為引領,創新提升發展動能。
重慶物流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重慶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屈宏表示,作為全國首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核心載體,果園港將主動扛起責任,不斷激發港口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后勁,促進通道物流提質增效,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提供高效便捷的港口物流服務,努力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交出“上游港口”的高分報表。
10 月12日,渝懷鐵路重慶秀山站貨場,一列滿載秀山手工燈籠年畫、罐頭、鐵芯等商品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緩緩駛出,一路南下,經廣西欽州港轉海運后,運往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
物流通道,是開放的基礎支撐。包括西部陸海新通道在內,在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重慶已構建起“東南西北”四向開放通道格局,加快推動形成“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布局。
一連串數據印證了通道之暢:10 年來,重慶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超1.4 萬列重箱折列,近50 條穩定運行線路聯通歐亞大陸上百個節點城市,干支網絡覆蓋亞歐大陸全境;西部陸海新通道網絡覆蓋全球120 個國家和地區的473 個港口,累計運輸54.6 萬標箱貨物,貨值906.5 億元;110 條國際航線密布繁忙,構筑起通達共建國家的空中走廊。
不僅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重慶還加強同共建國家多層次戰略對接,結成國際友好城市29 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84 個,“朋友圈”越來越大;大力促進貿易往來,2022 年,與共建國家進出口貿易額達到3331.4 億元;持續優化銀行保險機構金融服務供給,2022 年,市內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融資余額達到2968億元;在教育、科技、衛生、文化旅游等領域,一個個“小而美”項目相繼落地,讓共建國家民眾雖身隔萬里,但民心相通。
回首過往,攜手同行;眺望未來,步履鏗鏘。奔赴下一個金色十年,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為我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是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之一。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兆奎表示,重慶將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牽引,充分發揮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作用,一體打造大通道、大樞紐、大口岸、大物流、大平臺,統籌推進長江航道系統治理,加速江北國際機場擴容和重慶新機場規劃建設,加快在渝西地區謀劃打造南向開放新樞紐。同時,重慶將著力提升規則規制標準“軟聯通”水平,深入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和數字提單創新應用試點,促進“鐵公水空”立體交通高效銜接,持續降本增效,做好做足“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文章,更好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接東盟、融入全球。

重慶團結村中心站。圖/受訪者
以通道為載體,加速釋放改革發展活力,中歐班列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重慶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副主任王荊介紹,重慶中歐班列開行呈現出“四個最”的特點:去、回程最均衡,去程與回程的比例為50.5%和49.5%;運輸貨值最高,累計運輸貨值超過5000 億元,單箱貨值全國領先;貨源結構最優,貨源由最初的筆記本電腦產品拓展為上萬種商品,本地貨源占60%;網絡輻射最廣,境外集散分布點達到108 個,建成全國中歐班列中唯一擁有自主產權的德國杜伊斯堡海外倉庫。未來10年,重慶將圍繞安全穩定開行、提升服務能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中歐班列持續發展,具體舉措包括加強中歐班列沿線安全風險管理,持續探索中歐班列南通道;優化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跨境物流解決方案,加快“數字班列”建設;推出全程時刻表班列產品,拓展高附加值貨源市場等。
推動經貿往來,與共建國家開展務實合作,促進互利共贏,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
以重慶與東盟的經貿合作為例,在《重慶市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行動計劃》以及深化實施的若干措施助推下,東盟已成為重慶第一大經貿伙伴。
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李巡府表示,下一步,重慶將抓好用好RCEP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的戰略機遇,拓展深化經貿合作,全面對接RCEP經貿規則和標準。重慶還將用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戰略平臺,建設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區、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中新重慶生命科技城等重大項目。同時,重慶還將用好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通道,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經貿樞紐。
碧水東流,潤澤萬千美好;大道共通,造福各國人民。獨特的區位優勢,給巴渝大地帶來了喜人巨變,未來也將創造更多發展機遇。重慶行而不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