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代黨員》全媒體記者 蔣煬
“感謝你們及時幫我們消除了安全隱患。”
今年8 月,重慶市江北區郭家沱街道飛嵐埡社區友誼新村發生了一起房屋漏水引發的相鄰權糾紛。居民李女士反映樓上住戶鄧女士家中衛生間漏水,導致自家衛生間房頂一直大面積漏水,同時危及公共過道上的電表箱,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鄧女士一直以長期不在家居住為由,拒絕處理問題。社區“小馬工作站”得知此事后,派出“小馬”從“情”“理”“法”多個層面耐心勸解鄧女士。最終,鄧女士積極配合,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在江北區乃至全市,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小馬”有很多,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一個共同的師傅——“老馬”馬善祥。馬善祥是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老馬工作室”負責人,他扎根基層30 余年,總結出化解矛盾糾紛的“老馬工作法”。如今,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通過“老馬帶小馬”,更多的“小馬”不斷涌現出來,形成矛盾化解的“千軍萬馬”,成為江北區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一張新名片。
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干部李東蜀曾任鯉魚池社區黨委書記,也是一名熱心“小馬”,經常把“老馬”的工作方法帶到群眾工作中去。離開社區七八年了,還有居民找她辦事。

“老馬”馬善祥(中)現場教學,向“小馬”傳授服務群眾的工作方法。圖/受訪者
今年8月初,居民艾女士來到觀音橋街道“老馬工作室”找到李東蜀:“李書記,我家那三兄妹把我告到法院去了,說我想獨占爸爸去世后領的24萬元撫恤金,請您到庭給我做個證,證明我對爸爸晚年照顧的情況。”進一步溝通后,李東蜀還了解到這家兄妹還涉及父親房屋的繼承問題。摸清情況后,她先做通了被告艾女士的工作,可原告三兄妹卻堅持要打官司。李東蜀就用“老馬工作法”與原告反復溝通,對方終于答應調解。然而在調解中,雙方都不退讓。
李東蜀做好了“上半場”的工作,“下半場”,“老馬”馬善祥上場了。他借助房產繼承問題去跨越撫恤金分配問題的障礙,表示調解可以增加訴訟以外包括房屋繼承的內容,同時從親情的包容性和道義性出發,對四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后兄妹四人達成和解,順利解決了財產分配問題。
這是“老馬帶小馬”無數案例中的一起,也是馬善祥創新“跟班輪訓”機制帶出“千里馬”的生動實踐。觀音橋街道每月抽調兩名基層干部和兩名社區民警到“老馬工作室”跟班學習。馬善祥以“一帶四”的方式,手把手指導“小馬”學習群眾工作方法。“小馬”們在一次次“起立迎接、請坐倒水、傾聽記錄、交流引導、解決問題、出門相送”中,在一次次參與家庭矛盾、財產糾紛問題的調解過程中,掌握了“義致和”的策略方法。截至目前,老馬到全國30個省市開展“線下+線上”授課400 余次,受眾達30余萬人,在全市培養“小馬”7.8萬人,實現了“老馬帶小馬,萬馬齊奔騰”。
2010年,觀音橋派出所社區民警朱冠霖在一次調解鄰里糾紛時與馬善祥相識。“他三言兩語就讓雙方當事人停止了爭吵,這真讓我吃驚。”朱冠霖回憶,在調解過程中,“老馬”說話親和力強,思路方法多,把控引導力強,簡單幾句話就讓當事雙方都冷靜下來。“反觀自己,那時我剛參加工作,對群眾工作理解不深、缺乏經驗,遇到難調解的糾紛感覺很吃力。”朱冠霖說。
事后,朱冠霖拜馬善祥為師。多年來,她一直運用“老馬工作法”開展群眾工作,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也成長為所里的頂梁柱之一。
翁貞是江北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也是一名法官“小馬”。馬善祥是江北區人民法院的特邀調解員,翁貞因此與他有過多次工作接觸。在馬善祥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她學到了不少調解知識,并參與了多起復雜矛盾的成功調解。“我很認同法官‘小馬’這個身份。”翁貞表示,這讓她在做基層調解工作時更具辨識度,也讓當事人更加信任她。
如今,江北區深化“老馬”內涵,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規范化建設全區12個鎮街“老馬工作站”,設置“常駐小馬”,促進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專業化發展。同時,江北區壯大社區“小馬”,在鎮街、社區已配備“社區小馬”152名,并且吸納社會“小馬”,發動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社區“兩委”成員等專業力量,成為“專業小馬”,廣泛吸納社區居民小組長、網格員、樓棟長、熱心黨員和群眾等成為“鄰里小馬”。目前,江北區已建立起一支專兼結合、協作聯動的“小馬”隊伍,成為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近年來,觀音橋街道通過不斷實踐,擴大“老馬工作法”品牌效應。建立“老馬”和“小馬”工作交流機制,定期開展“老馬送方法”活動,馬善祥走進基層設立的“老馬工作室”,進行真實案例現場調解,讓更多“小馬”近距離觀摩學習“老馬工作法”。同時,觀音橋街道還建立“小馬接單化解,老馬支招解惑”工作機制,一般問題由“小馬”解決,復雜問題由“老馬”支招,在實踐中點撥指導,切實提升“小馬”群眾工作的質效。結合轄區矛盾糾紛類型,建立聯調聯動機制,根據不同矛盾糾紛具體情況,定制化指定或邀請特定“小馬”組成調解隊伍,加強聯動協作,運用各方資源力量,合理合法合情化解矛盾糾紛,使調解貼近群眾所需、滿足群眾所求、做到群眾所信。目前,借助“老馬工作法”,觀音橋街道已累計成功調解矛盾糾紛疑難雜癥5600余件。
通過創新打造的“老馬帶小馬”群眾思想工作品牌,如今,全市已設立“小馬工作室”3080個,江北區已設立“小馬工作站”107個,成功把思想政治、道德建設、化解矛盾等職能延伸到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