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江,劉奭奭,李劼科
(惠州工程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廣東惠州 516023)
傳統的制造業生產車間布局是由一條長距離的生產線,以及排布在生產線上的工位組成,由于可以自由增減工位數量,這種布局在產品大規模、大批量生產中優勢明顯。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整條生產線的節拍已固定,不能任意變更;生產線的夾治具和重要設備位置固定,不方便轉移。隨著人們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工廠產品的訂單也轉變為批量小、品種多、交付時間短的新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生產線已不能滿足要求。并且傳統生產線管理方式采用人工采集信息和手工輸入數據,數據信息滯后,準確率低。智能生產線把傳統生產線的重要工位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功能模塊,該功能模塊由動力源、物料傳送裝置、數據采集傳感器、控制器、執行機構組成。該模塊的特點:可以完成工位的工作內容;工位的傳送速度通過電機調整;工位的生產數據可以在線實時監控;可以任意移動位置組成新的生產線。智能生產線往往集成了工業機器人技術、PLC 控制技術、RFID技術等。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術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通過無線射頻的方式實現非接觸式的數據通信,是物聯網技術中的一項關鍵技術[1]。RFID 技術通過非接觸式采集數據,快速批量讀取RFID 標簽信息,采集產品的地址、生產日期、序列號等信息,可使生產制造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可使生產管理實現柔性化、可視化、信息化。本文以U 盤生產為例,利用RFID技術研究并設計了智能輸送線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U 盤生產數量統計、質量監控、生產過程實時看板的功能。
U 盤生產線包括坯料倉儲單元、成品倉儲單元、主控系統和智能輸送線。智能輸送線依次由加工模塊、檢測模塊、組裝模塊、鐳雕模塊、鐳雕檢測模塊和打包模塊共6個模塊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智能輸送線系統框圖
每個模塊組成產線的一個獨立工位,工位上都有執行機構和上下料裝置,其中在加工檢測模塊和鐳雕檢測模塊上還設置了視覺系統,對相應的零件進行外觀和尺寸的檢測。執行機構由工業機器人、機械手、傳感器組成,以完成工位對應的工作內容。上下料裝置由電機、變頻器、PLC、傳送帶、夾具等組成,以完成U 盤零部件的上料、下料、傳送的工作內容。在各工位上都安裝有一套RFID讀寫器和限位開關。在坯料倉的零件,由機械手抓取放入到帶有電子標簽的RFID夾具中,依次通過輸送線各工位時,工位上的RFID 讀寫器對夾具上的RFID 標簽信息進行讀取,經PLC 數據處理后傳送給機器人執行相應的動作,并把相關的輸入寫入RFID 標簽中。輸送線的特點是每個模塊中的RFID數據都會上傳到M計算機中并保存,每個夾具上的RFID數據可以清零再進行重復讀寫。
系統由6 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上都安裝有RFID 讀寫器和限位開關,限位開關接收夾具到位信號并傳輸給PLC進行信號處理。PLC和RFID 讀寫器采用MODUBUSTCP協議進行通信,并經路由器與計算機連接。
采用西門子S7-1200PLC 系列的1215C∕DC∕DC∕DC 的PLC,該PLC 具有14 路DI、10 路DO、2 路AI、2 路A0,集成的以太網口支持MODUBUS TCP 通信,可作為MODUBUS TCP客戶端或服務器。
采用思谷SG-HR-I5 讀寫器,它是一款一體式的高頻RFID 讀寫設備,工作頻率為13.56 MHz,符合ISO—15693 標準,支持RS-485、RS-232、TCP(POE)通信。
圖2 智能輸送線硬件框圖
西門子PLC 與RFID 通信,可以采用MODBUS-RTU協議和MODBUS-TCP 協議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的選擇取決于PLC與RFID讀寫器能夠支持的協議。文中選擇兩款硬件都支持的MODBUS-TCP協議。
MODBUS-TCP 通信協議采用的是主從通信模式,具有傳輸速率更快、處理MODBUS 能力更強的優點。MODBUS-TCP 通信的實現是通過客戶機與服務機之間基于MODBUS 請求、證實、指示、響應4 個類型報文進行通信[2]。
選取RFID 讀寫器為服務端,PLC 為客戶端。調用PLC 中兩個MODBUS TCP 客戶端(MB_CLIENT)指令,設置成塊后與RFID讀寫器通信并進行數據交換,一個用于讀取RFID 的信號,如圖3 所示的讀模塊,另一個用于把信息寫入RFID讀寫器中,如圖4所示的寫模塊。
RFID 讀模塊和RFID 寫模塊由于引用了相同的指令,模塊的引腳定義相同,參數設置時不盡相同,如下所示。
(1)引腳REQ 用于給RFID 讀寫器發送請求信號,用#RFID_R和#RFID_W分別控制讀和寫的請求。
(2)引腳DISCONNECT 用于創建與RFID 讀寫器的連接,用#RFID_CON 控制,當#RFID_CON=0 時為建立連接,#RFID_CON=1時為終止連接。
(3) 引 腳#IP_OCTET_1~#IP_OCTET_4 用 于 設 置RFID讀寫器的網絡地址。
(4)引腳MB_MODE 為0 時,模塊請求為讀模式;MB_MODE為1時,模塊請求寫模式。
(5)引腳MB_DATA_ADDR 為存儲要傳輸的數據的首地址,讀和寫模塊都為400001。
(6) 引 腳MB_DATA_LEN=8,表 示 數 據 存 儲 在400001~400008的地址中。
(7)引腳MB_DATA_PTR 為數據指針,指向存儲數據DB塊的首地址。
該智能輸送線系統采用了6 個RFID 讀寫器,每個讀寫器作為客戶端都執行讀和寫的操作,讀寫操作可以集成在一個塊中,如圖5 所示。#RFID 通信塊_1 是第1 個RFID 讀寫器的模塊,該模塊中,192.168.8.21 是讀寫器的網絡地址,#B1_RFID_R和#B1_RFID_W 分別控制讀和寫的操作,“通信數據.RFID 數據.B1_R”“通信數據.RFID 數據.B1_W”分別存儲了讀和寫的內容。#RFID 通信塊_2 是第2 個RFID 讀寫器的模塊,192.168.8.22 是讀寫器的網絡地址,其他引腳參數設置和第1個模塊一致。由于西門子PLC 程序的掃描順序是由上到下和由左到右的,所以在圖4 中,程序掃描從第1 個RFID 開始,再到第2個RFID結束。同理,可以做出余下4個RFID讀寫器的程序,文中不做體現。
圖5 RFID通信
RFID 讀寫器完成讀寫功能后,由PLC 來進行數據處理。PLC 采用了SCL 語言進行編程,在編程時,主要使用IF...THEN∕FOR∕WHILE 語句來構造條件、循環和判斷結構,在這些結構中再添加指令,從而實現邏輯判斷等。SCL語言編程最大的優勢是便于數據管理和數學計算。
在加工模塊的數據處理程序示例如下:
IF"通信數據".主控數據.自動訂單完成=0 AND"通信數據".主控數據.RFID1讀完成=1 THEN
#RFID讀完成次數[1]:=#RFID讀完成次數[1]+1;
"通信 數 據".RFID 數 據.B1_W[3]:= 1; ∕∕加 工 未 完 成0,完成1
"通信數據".RFID 數據.B1_W[4]:=0; ∕∕加工檢測未完成0,合格1,不合格2
"通信 數 據".RFID 數 據.B1_W[5]:= 0; ∕∕組 裝 未完 成0,完成1
"通信 數 據".RFID 數 據.B1_W[6]:= 0; ∕∕鐳 雕 未 完 成0,完成1
"通信數據".RFID數據.B1_W[7]:=0;
∕∕鐳雕檢測未完成0,合格1,不合格2
"通信 數 據".RFID 數 據.B1_W[8]:= 0; ∕∕打 包未 完 成0,完成1
END_IF;
IF"通信數據".主控數據.RFID1寫完成=1 THEN
FOR#清除寫數據計數器:=1 TO 8 DO ∕∕寫完成清除寫數據
"通信數據".RFID數據.B1_W[#清除寫數據計數器]:=0;
END_FOR;
END_IF
在進行數據處理時需注意以下4 點,詳細的邏輯流程如圖6所示。
圖6 PLC數據處理流程
(1)每個工位的RFID讀寫器完成一次讀取后,讀寫器的通信數據次數加1,用來統計該工位完成零件的數量;每個工位完成所有動作后,RFID 讀寫器的通信數據清零,等待下一次的讀寫作用。
(2)在加工檢測模塊中,用“通信數據".RFID數據.B2_W[4]”地址來存儲檢測數據的結果,如果合格,則“通信數據".RFID 數據.B2_W[4]”=1,如果不合格,則“通信數據".RFID數據.B2_W[4]”=2。
(3)在鐳雕檢測模塊中,用“通信數據".RFID數據.B5_W[7]”地址來存儲檢測數據的結果,如果合格,則“通信數據".RFID 數據.B5_W[7]”=1,如果不合格,則“通信數據".RFID數據.B2_W[7]”=2。
(4)所有訂單完成后,讀操作的主控數據清零。
系統調試包括通信調試、數據處理調試和系統聯調。在通信調試中主要是要給PLC 和6 個RFID 讀寫器進行IP 地址分配。它們的IP 地址段號要保持一致,系統為PLC 分配的地址為192.168.8.1,RFID 讀寫器的地址為192.168.8.21~192.168.8.26。
在數據處理調試中,需要在線實時監控全局數據塊中的數據變化,如圖7 所示。當第1 個RFID 讀寫器讀取了信號,則B1_R[1]的監視者變為1,否則為0,當第1個RFID 讀寫器寫入了信號,則B1_W[1]的監視者變為1,否則為0。使用同樣的方法,可以監視檢測過程中的良品和不良品,數值也將在監視值中顯示。
圖7 RFID 數據監控表
在系統聯調中,通過統計U 盤生產線的生產數據,可實時監控各個模塊的生產狀態。如圖8 所示,訂單數量是5個時,完成數量4個,完成率為80%,在數據看板上會顯示,綠色顯示已完成狀態,黃色顯示未完成狀態,從而了解到剩下的1 個產品已完成了前3 個工位的作業,正處在第4個工位即鐳雕模塊階段。
圖8 U盤生產過程監控界面
本文設計了智能輸送線系統,通過RFID技術對電子標簽進行讀取和寫入操作,采用MODBUS-TCP 通信協議,實現PLC對RFID讀寫器的信號進行數據處理,從而實現對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和數據統計。通過該系統,可以了解訂單完成的進度,也可以實時監控產品在每個模塊的完成情況。該系統可存儲6 個模塊的數據信息,存儲量大;可實現6 個模塊同時識別并進行數據處理和傳輸,工作效率高;可重復擦寫RFID讀寫器,使用壽命長。該輸送線模塊各自獨立,分別完成相應的工作,通過調整,也可以應用于其他產品的生產和管理中,為產品的智能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升級,為智能數字化生產工廠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