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作者:韓艷陽 等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6229-7
出版時間:2022 年8 月
定價:70 元
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建設的后備軍,其素質水平直接關乎未來中國發展水平?;诖髮W生培育重要性,高校亟須構建立德樹人新格局,順應新時期推動思政育人策略優化,更好地培育大學生綜合素養。由韓艷陽、胡曉菲和肖麗霞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書,立足于新的時代特征對高校育人工作的規律和方法進行了系統梳理,為相關教育研究和教學工作提供了參考。
在一至三章中,作者以思政理論為框架具體闡述了大學生思想意識引領工作的重要地位,并立足于現時代特征剖析了高校育人體系構建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在新的時代形勢下,社會發展對大學生群體的能力需求越來越高,尤其新型產業和行業對具有高水平綜合素養的大學生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大學生光具備理論知識儲備或職業技能還有所不足,另外還需要具備完整的人格、正確的政治觀念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如此才能始終應對現實工作的挑戰而不動搖信念。另一方面,新時期下的高校育人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包括信息輿論環境、師生交互環境及教育教學環境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來自網絡空間的沖擊,尤其部分不良社會思潮和文化觀念通過現代傳播環境深入大學生日常生活,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影響,也打擊了高校的育人主體地位。據此,探索大學生思政育人創新策略以優化育人格局,具有充分的時代必要性。在四至六章中,作者從具體教學、保障機制及評價機制等方面給出思政教育工作優化管理具體實踐策略。筆者基于2023 年廣東省社科聯國防教育重點課題《高職院校軍訓自訓與軍魂育人創新路徑研究》(SL23ZD11)研究結合該書內容,對其進行相關總結。
在教育內容優化方面。首先需充分結合大學生專業特色有機調整教育內容。思政教師需充分考察大學生所學專業的領域特色,結合這種特色來選擇融入適合的思政元素,如針對職業性較強的應用類專業或學科,教師可以融入職業道德觀元素、工匠精神元素來設計育人內容,培育大學生職業道德品質,使其樹立崗位責任意識、拼搏進取意識等。其次要堅定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融入各類政治意識培育元素。高校除了要開設專門的思政理論課之外,還需規劃黨史教育課程、愛國主義教育課程、紅色教育課程等類型的思政拓展課,著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增強其對抗西方不良思潮的能力。
在教育手段優化方面。作者著重提到,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新媒體的作用下,輿情環境錯綜復雜,流傳的信息難以辨認真假,對大學生影響力較為顯著。為此,高校需加快推進思政育人工作的新媒體營地建設,占據網絡輿論高地,強化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具體措施如,設置輿情環境管理小組負責考察和抓取校園輿情,搭建校園媒體、基層黨組織、青年團委等部門聯動的網絡輿情應對小組,解決出現的負面輿情信息,并及時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熱點事件,謹防錯誤思想干擾大學生價值觀;搭建基于校園媒體的思政育人矩陣,借助校園官方媒體平臺、短視頻平臺、各學院公眾號及班級群等渠道發布積極信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感受社會先進文化和社會正氣,實現隱性教育。
在教育保障優化方面。首先要制定并持續優化思政育人工作主體隊伍培養機制。立足于全員育人理念,高校除了要積極聘請和培育思政專業課教師之外,還需根據人才培養需求拓展思政育人隊伍,形成一支多方聯動、合作育人的思政隊伍,成員包括班主任、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學生團委、學生黨員等,同時定期針對上述成員開設專門的培訓課程,以思政育人工作為主題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其次要優化教學改革、教學研究等工作的激勵保障,以物質激勵、名譽激勵等方式鼓勵教師研究育人工作策略,開展思政主題學術研討會議,評選優秀教研項目并推動成果應用。
在教育評價優化方面。一方面要優化大學生個體評價,即除了要用課程考核評價的方式來判斷大學生校園學習情況之外,還需搭建綜合性更強、考察面更廣的實踐評價體系,對大學生的校園活動參與情況、校園紀律遵守情況、個體興趣培養情況及社會實踐落實情況進行評價,更好地掌握大學生發展情況,并采取針對性更強的育人策略。另一方面要優化思政育人工作評價,定期對思政課和其他育人工作進行反思評價,收集師生反饋信息,從而調整和改進相關工作。
綜上所述,在育人工作實施過程中,高校需不斷迎合時代發展需求及大學生個體成長需求來豐富思政教育手段,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內容,培育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