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富
(廣州市從化區林業和園林局,廣東 廣州 510000)
我國近年來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林業建設獲得了極大的社會關注以及資金投入,以期能夠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這一背景下,森林可持續性經營理念進一步貫徹落實,成為森林經營管理的重要指導思想。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基于對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的構建,才能夠實現林業的快速發展,并通過對幼林撫育等一系列技術的綜合應用,為生態環境改善提供更大支持與幫助。
我國現階段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度不斷提升,林業建設獲得了充分的資金以及人力支持,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是當前環境保護領域重點提倡的思想觀念[1],更在森林經營管理中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優化幼林撫育技術與森林可持續經營兩者間存在非常密切的關聯性,只有不斷提升幼林撫育技術,才能夠實現林業經營管理的健康可持續發展[2]。從化林業通過堅持因地制宜基本原則的方式,將森林發展特色融入森林可持續經營活動中,嘗試優化森林結構并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進行有效改善,同時通過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并重的理念展開面向森林資源的分類經營,對森林經營管理可持續性目標的實現產生積極作用。
林業領域的可持續性理念是指以滿足當代大眾需求為前提條件,同時不會對后代人構成危害或其他影響,是全新的森林經營管理工作理念[3]。近年來,大量學者展開對可持續林業這一概念的探究與思考,認為森林可持續經營是指在森林培育期間通過對可持續性方式以及經營利用手段的綜合應用,對林地生產力進行有效維護,以發揮對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保護作用,將森林生態資源的綜合優勢最大化發揮出來。從這一角度上來說,森林可持續經營不但需要滿足當代人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同時也需要避免后人對森林需求得不到滿足[4]。從化林區在踐行森林可持續性經營理念的過程當中,將森林生態系統納入可持續經營管理范疇中,在促進森林資源總量提升的同時優化森林質量。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突出特色,提高質量,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進行改善與優化,堅持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并重,突出分類經營管理特色,以達到契合森林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目的。
從森林可持續經營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將森林培育工作全面落實到位對于森林生態環境改善,以及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從化林區通過空氣凈化的方式,對空氣中二氧化碳成分以及灰塵合理進行有效吸收,以降低環境溫度,緩解溫室效應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同時,對林地資源抓地能力進行充分應用,避免水土流失問題影響林木生長質量。在此過程中,幼林撫育技術在森林培育工程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5],一系列多元化措施的應用為林木生長創造了有利的空間支持,對林木生長環境的改善作用是非常積極且顯著的。
森林可持續性經營是具有系統性特征的工程項目,將幼林撫育技術貫穿森林生態可持續經營全過程中對于林業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此期間,可以通過合理規劃林地資源,科學整地育苗,以及加強林淼生長管護等一系列措施的綜合應用,促進林木育苗專業化水平的提升[6],以改進林木成活率,這對于森林生態可持續經營目標的實現也有積極影響。同時,以從化林區為例,從化區是廣州市重點林業區(縣),林地面積13.51 萬hm2,森林覆蓋率達69.12%,是廣州市重要的生態屏障。自《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實施以來,從化區依托林長制平臺,夯實資源管護基層基礎,目前已取得積極成效。在此過程中通過優化幼林撫育技術的方式,落實包括除草滅蟲、合理選擇樹種、控制林木種植密度等一系列技術手段,促進林木相對于自然環境抵抗力的提升,并對林木生長質量的保證以及林木存活率提升產生積極的干預意義。
在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下,對幼林進行積極撫育,落實施肥、澆水、消毒以及后期養護等一系列措施手段,對林木環境適應能力的提升有積極作用,可以顯著優化林木生長質量,避免病蟲害發生影響林木整體生長態勢,以上措施對于林業可持續經營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有積極作用,值得引起關注。
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融入可持續性經營理念,一方面對保證林業質量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可促進森林資源總量的提升。從化林業通過堅持因地制宜基本原則的方式,將森林發展特色融入森林可持續經營活動中,嘗試優化森林結構并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進行有效改善,同時通過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并重的理念展開面向森林資源的分類經營,對森林經營管理可持續性目標的實現產生積極作用。在此過程中,通過林業綜合改革的方式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動力與支持。緊抓示范引領,積極培育龍頭示范企業,支持引導廣州客天下申報創建省級森林康養基地和從化良珍菌類專業合作社申報創建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高標準建設油茶種植示范基地,實現新種油茶300 畝,種植改良油茶300 畝,示范種植澳洲油茶200 畝,著力以“強示范、優品種、擴規模、提質量、促增收”為重點,夯實產業發展平臺基礎。具體而言,體現森林可持續性經營的幼林撫育技術有以下方面。
在森林資源培育活動中,受從化林區氣候條件以及降雨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林木種植區域容易出現雜草與灌木,若不及時進行處理,可能導致灌木雜草與林木爭奪養分與水分,導致林木資源正常生長空間被占用,影響其健康生長目標的實現。同時,在林木撫育中進行割灌除草處理能夠使林木生長環境更加有效,保障樹木伸張質量。但在對割灌除草方案進行選擇時,必須充分考慮林區實際情況,選擇最優作業方案。針對從化林區部分區域灌木叢過密的情況,可以嘗試在保護幼苗的同時進行適度間伐,林木之間預留一定小草,避免幼苗出現根部腐爛或枯葉的問題,通過控制水土流失的方式發揮對幼苗的保護作用。腐爛雜草可以就地進行填埋處理,為林木提供生長所需養分,從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更為理想的森林經營管理效益目標。
為了確保森林生態系統中幼苗生長的質量,確保林木根部呼吸正常,在幼林撫育過程中可以對周邊硬度較大土壤進行翻松處理,避免種植林木土壤透氣性受到影響,進而出現根系腐爛以及幼苗存活率下降的問題。從化林業充分考慮上述情況,多次邀請省林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到從化開展充分全面的實地考察工作,提供專業指導意見,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從化木本油料和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規劃,系統盤活林業產業發展資源。在此過程中發現土壤肥沃程度會直接對林木生長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從森林可持續經營的角度上來看,需充分考慮林木生長需求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一般情況下將翻耕深度控制在25~40cm,使本區域林木生長具備更好的外部環境。土壤翻松期間尤其需要注意,硬度過大土壤會對苗木生長產生不良影響,而土壤過松會導致林木在雨水天氣下無法抓緊地面,出現苗木的折斷的問題。由此,在幼林撫育進行土壤翻松處理時,必須注意對土壤松緊度的合理控制,以適宜狀態確保苗木生長的整體質量與水平。
在對幼林撫育技術進行優化,以滿足森林可持續經營目標的過程中,修枝整形是非常重要的處理步驟之一。該環節工作根據林區林種要求,人為對枯枝或部分活支蘗條進行撫育,以改善林區整體通風條件與透光性,確保幼林能夠吸收充分光照并對內部營養進行調節,滿足發育需求,促進生長速度的提升以及生長質量得控制。同時,在修枝整形環節中,對干枯或存在病蟲害的樹枝進行直接修剪,能夠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預防,促進林區林木幼苗的營養分布合理。在此過程中,通過人工操作的方式,根據林區樹種特性、立地條件、樹冠發育情況以及樹種年齡等具體表現,對修枝整形強度念合理控制。一般情況下,結合從化林區實際情況,林區現有耐陰性以及常綠性樹種應當對修枝整形強度進行合理控制,落葉闊葉樹種以及喜光樹種可以適當增加修枝強度。幼林撫育方面,幼林郁閉前修枝的高度需要控制在樹種高度1/3 范圍內,中齡林則控制在樹種高度1/2 范圍內,以保障林木生長的正常進行。除此以外,為滿足幼林生長發育需求以及森林可持續經營目標對林區進行修枝整形處理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同樹種的具體要求進行作業,對過密枝、枯枝、病蟲枝進行有效修整,確保樹冠發育均衡,減少病蟲危害,達到促進林木健康生長以及開花結實的目的。
通過灌溉施肥的方式能夠直接對林區土壤水肥情況進行改善與優化,促進中幼林生長速度的提高。對于從化林區而言,考慮降雨季影響以及低洼地帶影響,若出現降雨量大或地下水水位過高的情況,可能導致林地積水問題的產生,此時必須通過開設排水溝的方式對漬水進行有效排除,以改善土壤結構通氣性能,確保幼林成活,并加速其生長速度。具體灌溉操作應當結合本地氣候條件,對灌溉次數進行靈活控制,避免灌溉次數過多或過少對林木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同時,結合從化林區實際情況,林地施肥應當以長效肥為主,盡可能安排在造林前、后、全面郁閉后選擇適宜時機進行施作。此環節中需要將適當比例的鉀、磷以及氮混合肥料均勻撒入幼苗生長周邊溝內,保持正常灌溉,以面向幼苗生長提供充分的水分以及養分作為支持。
從化林區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和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為契機,制訂《廣州市從化區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從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支撐體系等方面細化任務措施,明確責任分工,推動從化區林業改革發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在此過程當中對林木撫育間伐技術的實施做出了明確要求,即為最大限度縮短林木培育期,保證林木生長質量達到相關標準,需要做好對透光伐、生長伐以及衛生伐等一系列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以透光伐為例,在林木生長幼齡階段中可通過該技術對林分密度進行的合理控制,一方面有助于解決林木生長期間面臨的與其他植物生長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能夠確保撫育林木與其他樹種保持良好契合關系。同時,透光伐期間為避免出現覆蓋面過大的問題,還需要對間伐強度以及間隔時間進行合理控制。幼林生長至中齡階段需要通過生長伐的方式對過密以及生長質量較差林木進行去除,為優良幼林提供良好生長營養空間,在改善林分密度的同時對樹種組成進行合理調節。而衛生伐則旨在于強調對病蟲害影響而出現生長情況不佳植株進行有效剔除,以改善林分健康狀態。
現階段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明顯,如何規避生態危機,最大限度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成為相關人員高度重視的課題,在此期間,推動森林經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為進一步促進幼林撫育技術水平的提升,落實森林可持續經營目標,本文以從化林區為例,對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下的幼林撫育技術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對幼林撫育技術關鍵要點進行探討,提出包括割灌除草、土壤翻松、修枝整形、灌溉施肥、以及撫育間伐等在內的相關技術要點,以期為相關人員幼林撫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