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劉東 文:健一 圖:Audubon Photography Awards

奧杜邦攝影大賽由奧杜邦協會主辦,該協會成立于 1905 年,以已故鳥類學家奧杜邦的名字命名,主要從事鳥類保護及愛鳥教育等活動。今年的攝影大賽,攝影師 Liron Gertsman 以一張兩只巖鴿為彼此梳理羽毛的照片獲得本次比賽大獎。

全場大獎種類:巖鴿地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白石拍攝器材:Canon EOS R5 with a 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400mm lens; 1/1600 second at F5.6; ISO 2500
鏡頭背后的故事
巖鴿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很常見,它們是令人驚嘆的鳥類,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中繁衍生息,包括其他物種很少能生存的地方——城市中心。我很少將鏡頭對準鴿子,但當這對棲息在碼頭下的鴿子仔細地梳理彼此的羽毛時,我無法抗拒。我有目的地曝光圖像中較亮的部分,利用陰影環境為這些非凡的彩虹色鳥類創建了一個黑色背景。
鳥類知識
許多人往往忽視鴿子,但歷史上對這些適應性強、飛行速度快的鳥類的崇拜者比比皆是,其中包括查爾斯·達爾文。巖鴿原產于歐洲部分地區、北非和南亞,已被馴化數千年,逃亡的鳥類在世界各地建立了野生種群。成對的巖鴿在任何季節都會呆在一起,通常會終生交配,雌雄一起承擔孵化蛋和照顧幼鴿的全部責任。
評委點評
普雷蒂·德賽(Preeti Desai):
在合適的光線下,它們彩虹色的頸部羽毛似乎會發光。這張照片不僅捕捉到這種美麗,還捕捉到許多人都能認同的一種行為:這是一種深情的求愛行為。我希望這樣的照片能讓人們更加欣賞我們每天看到的鴿子和其他常見鳥類。

專業組冠軍物種:大西洋海雀地點:冰島韋斯特曼群島拍攝器材:Nikon D500 with a Nikon 500mm lens F4; 1/6400 second at F4; ISO 2000
鏡頭背后的故事
我和妻子正在冰島進行公路旅行,我們乘坐渡輪前往韋斯特曼群島,聽說那里有一個海雀棲息地。我們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停下來,在那里,我們看到一只孤獨的鳥棲息在最令人驚嘆的熔巖懸崖上,懸崖上覆蓋著色彩繽紛的地衣和盛開的野花。下著雨,天色陰沉,營造出一種憂郁的氣氛。我知道這一刻很特別:這是我見過的第一只大西洋海雀,更不用說能夠拍下來了。
鳥類知識
海雀是很受歡迎的鳥類,盡管大多數人從未見過。大西洋海雀廣泛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鄰近地區,冰島是它們的中心:多達 200 萬對在這里筑巢,占繁殖種群的近一半。但近年來海水溫度上升減少了海雀喂養幼崽所需的小魚的數量。
評委點評
普雷蒂·德賽(Preeti Desai):
這張照片讓我想起了一幅畫。我喜歡柔和的顏色。看到這幅作品時,我的眼睛會立即轉向海雀,因為白色和橙色很突出,一旦我看向那里,我的眼睛很容易在照片的其余部分上漫游。另一位評委還指出,上面的巖石幾乎形成了一個海雀頭,嘴伸出來。這是一個如此平靜、令人愉悅的時刻。

雌鳥獎物種:巴爾的摩金鶯地點:賓夕法尼亞州沃倫拍攝器材:Sony Alpha 1 with a Sony FE 200-600mm F5.6-6.3 G OSS @459mm lens; 1/1000 second at F6.3; ISO 1600
鏡頭背后的故事
從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起,巴爾的摩金鶯就在我們的土地上筑巢。我一直很喜歡看雌性:它像空中雜技演員一樣在農場里收集干草和長長的馬毛。鳥兒用這些材料建造下垂的梨形巢。筑巢工程是多么神奇的壯舉啊!當它們經歷漫長的向北遷徙后于5 月抵達時,我會用一個小百葉窗觀察它們。這只雌性摩金鶯勉強落地,抓住了樹枝上纏結的一團馬毛、天然大麻和劍麻纖維。它的周圍是一層飄動的蕾絲花邊,像透明的面紗。它飛進樹林,細長的嘴里夾著它的戰利品。
鳥類知識
出于本能的奇跡,雌性巴爾的摩金鶯編織了一個懸掛的育兒袋,為它的卵提供一個安全的搖籃。成功的關鍵是選擇正確的材料,它在周圍環境中尋找長、堅固、柔韌的植物纖維,以創造出耐用的結構。如果人造纖維符合它的標準,它們也會被納入巢中。雄性會停下來觀看,但很少提供幫助。施工通常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但據了解,雌鳥可以在5 天內完成任務。
評委點評
普比塔·薩哈(Purbita Saha):
我們通常會在攝影作品中看到巴爾的摩金鶯筑巢的優雅和創造力。但在這張照片中,我們親眼目睹了雌性黃鶯完全沉浸在筑巢這個過程中,它傳達了一種緊迫感。

業余組冠軍種類:帽帶企鵝地點:南極洲謝爾瓦灣拍攝器材:Canon EOS R5 with a RF 70-200mm F2.8 L IS USM@200mm lens; 1/4000 second at F8; ISO 1000
鏡頭背后的故事
在一個暴風雪的日子里,我乘坐 Zodiac 游覽了一個充滿冰山的海灣。洶涌的水流中,小橡皮艇顛簸起來。當我看著巴布亞企鵝躍上巖石海岸,向它們的筑巢地行進時,我發現一只帽帶企鵝獨自站在覆蓋著新雪的藍色冰山上。它從邊緣往外看,我知道它要跳了。我調整了相機設置,同時記錄了俯仰的船、移動的冰山和即將出現在半空中的企鵝。那只企鵝直接跳到我面前,潛入水中。我在它滑入海浪之前拍到了它,得到了它入水前優美的姿態。這是非常幸運的。
鳥類知識
與南極洲的企鵝相反,已知的 18 種企鵝中的大多數都生活在南溫帶。帽帶企鵝是浮冰區為數不多的真正居民之一。和許多企鵝一樣,帽帶企鵝主要以蝦狀甲殼類動物(稱為磷蝦)為食,經常在海面以下 50 英尺以上的地方追逐它們。在這張照片中,該物種的長尾巴很明顯,有助于它在水下游泳時進行發力。
評委點評
梅麗莎·哈夫廷(Melissa Hafting):
這位攝影師出色地捕捉到了黑色帽帶企鵝入水的瞬間,與藍色、融化的海冰景觀形成的鮮明對比,企鵝的眼睛清晰可見。除了技術優點之外,這張照片還喚起了我很多情感。帽帶企鵝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來適應氣候變暖——就像原住民和北方社區一樣,它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卻正在經歷最嚴重的影響。遠在城市的人們很容易忽視這些問題。但這些企鵝卻是大家必須關注的指示物種。如果海冰融化,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這張照片很好地提醒了我們如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青年冠軍物種:黑腹濱鷸地點:新澤西州巴尼加特萊特拍攝器材:Nikon D850 with a Tamron 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 @240mm lens; 1/3200 second at F5.6; ISO 560
鏡頭背后的故事
在新澤西州的冬季旅行中,我的目標是拍攝丑鴨的照片,但我卻對一群在巖石上覓食的黑腹濱鷸感到欣喜若狂。當海浪沖上岸時,它們都會飛走,所以我蹲在巨石之間等待。從潮濕、長滿海藻的巖石之間跳入水中是一項挑戰。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嘗試未果后,我挑選了附近的一只黑腹濱鷸,希望它能飛起來。隨著海浪拍打而來,整個鳥群都飛到了空中。我急切地翻看照片,發現終于拍到了一只黑腹濱鷸,它險些被拖進海里。
鳥類知識
鷸屬的 24 種鷸都是遷徙動物,許多鷸會飛到南部大陸的最南端來躲避冬天。但黑腹濱鷸卻逆勢而上,只從北部高緯度繁殖區遷徙到短到中等距離。在北美,這種耐寒的鷸成群結隊沿著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南部的海岸線過冬,通常是在受到海浪沖擊的巖石海岸線上。
評委點評
梅麗莎·哈夫廷(Melissa Hafting):
這張照片令人賞心悅目,而且還講述了一個故事。攝影師捕捉到了這只黑腹濱鷸跳躍的瞬間,水和黑腹濱鷸都完全凝固在運動中。你可以感受到洶涌的海浪和長滿青苔的潮濕巖石。我幾乎能聽到鳥兒拍打翅膀的聲音,以及當它棲息或進食受到干擾時發出的喋喋不休的聲音。希望這張圖片能讓人們想要保護這些黑腹濱鷸的棲息地。

鳥類植物優勝者類別:業余物種:黃頭金雀(韋爾丁)地點:甜水濕地,圖森,亞利桑那州拍攝器材:Nikon Z9 with a Nikon AF-S NIKKOR 500mm F5.6E PF ED VR lens; 1/400 second at F7.1; ISO 640
鏡頭背后的故事
我訪問圖森時在甜水濕地觀鳥,并第一次看到了黃頭金雀(韋爾丁)。在場地的盡頭,我發現一對正在仙人掌上筑巢。考慮到這些鳥的體型很小,我對鳥巢的巨大尺寸感到驚訝。四個星期后,我和朋友們回來了。我們用長焦鏡頭保持距離,拍攝了這對忙碌的夫婦為幼崽捕捉昆蟲和毛毛蟲的情景。我喜歡這張照片,因為它捕捉到了韋爾丁吃蟲子的瞬間,以及這種鳥對仙人掌群提供的保護。
鳥類知識
韋爾丁是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的一種小型沙漠居民,在美洲是獨一無二的。它在非洲和歐亞大陸的近親以建造精致的巢穴而聞名,韋爾丁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它的巢是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入口位于一側較低的位置。外層是帶刺的樹枝,內層是更柔軟的材料:樹葉、草、植物絨毛、毛皮、羽毛和蜘蛛網。韋爾丁通常生活在帶刺的植物中,這有助于阻止掠食者。
評委點評
馬琳·潘坦(Marlene Pantin):
在這張照片中,我們看到了仙人掌等本土植物在為鳥類提供重要食物和庇護所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也是如此。這張照片還出色地捕捉到了巨大的仙人掌和小韋爾丁之間的對比。仙人掌似乎包裹著這只鳥,給它一種照顧和保護的感覺,這讓我感到震驚。紋理與充滿活力和柔和的色彩的美妙組合為照片增添了魅力。

費舍爾獎獲得者種類:褐鵜鶘地點: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拍攝器材:Canon EOS R3 with a 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100mm lens;1/200 second at F4.5; ISO 25,600
鏡頭背后的故事
在加拉帕戈斯群島航行時,停靠在岸邊的小船的燈光吸引了許多魚兒,這反過來又吸引了幾條加拉帕戈斯鯊魚和一只褐鵜鶘。像這樣物種間的互動是一個拍照的好時機。當鯊魚靠近時,鵜鶘會跳出水面,所以我希望調整拍攝時間,讓兩者都進入畫面。幾個小時后,我拍攝到一些互動的照片。
鳥類知識
海面附近的小魚必須警惕上方和下方的捕食者。在從美國到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近海水域,褐鵜鶘是主要的空中威脅之一,它們頭朝下跳入海浪中,用可擴展的喙袋舀魚。成年鵜鶘在空中幾乎不用擔心其他生物,但在水中,它們也必須對奇怪的鯊魚襲擊保持警惕。
評委點評
摩根·海姆(Morgan Heim):
鯊魚在鵜鶘身體下方彎曲,形成完美的弧線,相互融合。鯊魚是襲擊還只是游過?這個時刻很容易被錯過,這是攝影師以戲劇性并置的方式向兩個物種的生活致敬。

青年組榮譽獎種類:綠翅水鴨地點: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亨特利梅多斯公園拍攝器材:Nikon Z9 with a Nikon AF-S NIKKOR 600mm F4E FL ED VR lens and a Nikon Mount Adapter FTZ II; 1/320 second at F4; ISO 400
鏡頭背后的故事
我喜歡在雪地里拍攝野生動物,但今年冬天是有記錄以來下雪最少的冬天之一。2 月下旬,正當我開始認為這個季節將在沒有降雪的情況下結束時,天氣預報預測第二天早上會有小雪。日出后不久,我就去了沼澤地等待。這兩只綠翅水鴨是那天沼澤地里唯二的對象。幾個小時后,當大片雪花開始飄落時,它們就開始了求偶儀式和交配。雪和平靜的水面營造出一幅寧靜的畫面,我很高興捕捉到這一畫面。
鳥類知識
像許多鴨子一樣,綠翅水鴨大多在越冬地配對,求偶行為在深秋開始。起初,求愛通常是一種群體活動,兩只雄性爭奪一只或多只雌性的注意力。求愛的雄性會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包括鞠躬、搖頭、短途飛行和吹口哨。最終,雌性從她的追求者中進行選擇交配,一起遷徙到繁殖地。雌性開始孵蛋后,雄性就會離開。
評委點評
薩賓·邁耶(Sabine Meyer):
我真的很喜歡這位年輕的攝影師在惡劣的天氣下拍攝這張照片,將雪花和灰色的暗光融入到創造這個交配場景的涼爽氣氛的圖片中。這也是一個溫柔的時刻,而且很不尋常,因為雌性除了頭部之外幾乎都被淹沒了。雄性身上的顏色與整體柔和的色調形成鮮明對比。

專業組榮譽獎種類:北鷹鸮地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湯普森尼古拉拍攝器材:Canon EOS R5 with a 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400mm lens and Canon Mount Adapter EF-EOS R; 1/500 second at F5.6; ISO 500
鏡頭背后的故事
盡管多年來我一直在北鷹鸮棲息地度過,但我與這種難以捉摸且令人驚嘆的物種的邂逅卻很少。我的探索大部分是在夏天,那時貓頭鷹在當地很少見,也很難找到。為了改變自己的運氣,今年冬天我花了幾天時間徒步旅行和尋找。即使我穿著大雪鞋,我還是經常跪倒在厚厚的粉雪中。最終,我在一對北鷹鸮捕獵和求偶時與它們進行了幾次難忘的邂逅。當我站在一棵結霜的樹頂上時,我拍攝了這張照片。
鳥類知識
北鷹鸮是一種沒有近親的獨特貓頭鷹,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北方森林地區,大多遠離人類居住區。這種貓頭鷹適應了北方夏季的長光照,全年白天都很活躍。與其他貓頭鷹依靠敏銳的聽覺在夜間捕獵不同,它會監視獵物,夏季的獵物主要是田鼠,冬季的獵物是一些鳥類。當貓頭鷹發現目標時,它會用快速有力的翅膀猛撲過去,這與鷹的行為相似,因此得名。
評委點評
薩賓·邁耶(Sabine Meyer):
對于這張北鷹鸮的照片來說,少即是多:它在非常有限的調色板上散發出一種平和、簡約的優雅,它的形狀和線條很容易將人們的眼睛吸引到這顆皇冠上的寶石——霜樹的尖端。我喜歡這種戲劇性的構圖,它實現了完美的視覺平衡,盡管樹枝并沒有完全對稱地呈扇形展開。這只鳥有一種幽靈般的魔力,似乎在盯著我們看。

鳥類植物榮譽獎種類:樹燕地點:阿查法拉亞國家遺產區,路易斯安那州拍攝器材:Canon EOS-1D X Mark III with Canon EF 100-400mm F4.5-5.6 IS @140mm lens and a Canon Extender EF 1.4x III; 1/800 second at F8; ISO 1250
鏡頭背后的故事
當我聽到一聲巨大的嗡嗡聲時,我正在皮劃艇上享受僻靜的日出。我無法想象什么能發出如此持久的聲音。我的耳朵引導我找到了源頭:成千上萬只樹燕在翅膀和水面上捕食昆蟲,它們集體拍打翅膀產生了噪音。當我靠近時,我有了第二個奇妙的認識:那些不積極捕食的燕子停在光禿禿的老禿柏樹上;鳥兒緊緊地擠在一起,樹枝看起來就像有葉子一樣。我讓我的皮劃艇漂流并開始拍攝,嘗試不同的焦距和角度,直到鳥群聚集在一起并離開。
鳥類知識
像樹燕和雨燕這樣的空中食蟲動物喜歡在飛行中覓食,當它們優雅地掠過開闊的田野或水面時,在半空中捕捉昆蟲。與雨燕不同的是,樹燕會在可能的情況下在方便的棲息處休息。這些莊嚴的禿柏樹是東南部沼澤的標志性樹木,為樹燕提供了主要的覓食區域:開闊的河口,昆蟲群經常聚集在水面低處。
評委點評
馬琳·潘坦(Marlene Pantin):
乍一看,禿柏樹(一種本土樹木)的樹枝上點綴著葉子。仔細一看,才發現樹燕遮住了樹枝,給樹木增添了許多豐盈感。以天空、水和地平線為背景,美麗、寧靜的色彩無縫地融入每一層,這張照片看起來像是一幅畫,而不是一張照片。它非常平靜,因此吸引人。

業余組榮譽獎種類:紅鷺地點:佛羅里達州邁爾斯堡圣卡洛斯灣-邦奇海灘保護區拍攝器材:Sony Alpha 1 with a Sony FE 400mm F2.8 GM OSS lens; 1/2000 second at F2.8;ISO 640
鏡頭背后的故事
日出退潮時,我劃皮劃艇前往當地紅鷺釣魚的地方。濃霧遮住了太陽,發出黃橙色的光芒。這個場景感覺超現實。捕捉這只鳥瘋狂的進食行為真是令人驚奇——它們如何將喙刺入水中、跳躍和拍打。我拍了這張照片,當時我肩膀上的燈光照亮了水滴和一條小魚,而白鷺正把早餐扔進嘴里。
鳥類知識
紅鷺以其多種多樣的覓食方式而聞名。它們可能會站在一個地方,或緩慢地行走,或者猛沖,用腳攪動水,突然展開翅膀。所有的動作都是為了嚇魚移動。紅鷺抓住獵物后,會熟練地將其拋起并重新調整位置,然后將其整條吞下。
評委點評
薩賓·邁耶(Sabine Meyer):
完美捕捉到了決定性的時刻!這張照片中融合了很多元素:紅鷺在旭日的薄霧中閃閃發光;魚在被吞下之前垂直懸浮在空中;水的運動凍結在喙的開口處,水滴在金色的背景下閃閃發光。最重要的是,微紅色的光線與鳥的脖子和腹部完美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