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燕(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嘉定區中心醫院)
夏季是玩水的季節,但一些不太熟悉水性的人在有危險隱患的水域很容易發生溺水事件。溺水救助首先考慮在岸上開展救助,不習水性者不應貿然跳入水中救人,溺水者也可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條件開展自救。下面就談談溺水后的正確急救方法。
將溺水者救上岸之后,要先確定溺水者處于何種狀態,再根據其身體狀態和意識情況來選擇急救措施。
若溺水者意識清楚,呼吸有些困難,稍有咳嗽癥狀,需要做的是鼓勵溺水者咳嗽,將可能存在的異物排出,給予其安慰并調整呼吸,然后等待醫護人員到達。
若溺水者神志不清,可通過觀察其胸腹部是否有上下起伏狀判斷其呼吸,然后將口鼻內的異物清理出來,讓其保持穩定的側臥位。側臥位可幫助溺水者保持氣道開放,如果有嘔吐感可直接將異物排出。在等待救護人員到達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溺水者的脈搏變化和呼吸狀態。
如果將溺水者救上岸之后,發現其沒有動作反應,拍打面部或在旁叫喊都沒有任何回應,要即刻觀察溺水者是否有呼吸,胸腹部是否有上下起伏狀,仔細觀察5~10 秒。若確定溺水者沒有呼吸和脈搏,表示其已發生心搏驟停,要立馬展開心肺復蘇。
在我國發布的首個淹溺急救指導性文件《淹溺急救專家共識》中,強調了淹溺現場急救的關鍵是通過即刻有效的人工通氣(口對口通氣)來糾正缺氧。因為通氣障礙是導致溺水者心跳停止的主要原因。
打開氣道 正確的人工通氣順序是先開放氣道,后人工呼吸。具體操作是讓溺水者平躺于地面或者硬板上,將口腔內的分泌物及假牙清除干凈,以壓額抬頜法將氣管拉直,打開溺水者氣道。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必須將溺水者放置于平面上,若放置地面屬于斜坡,溺水者頭部高于足部,會影響腦血流灌注,加重腦部缺血缺氧癥狀,溺水者頭部低于足部,會出現腦水腫加重的問題,加速死亡。
人工呼吸 捏緊溺水者鼻孔,救助者用口唇將溺水者口唇包住,分2 次向內平穩地吹氣,每次吹氣時間不低于1 秒。每次吹氣的同時要觀察溺水者胸部是否鼓起,完成吹氣后,口唇分離,再松開捏鼻的手指。如果溺水者胸部沒有膨起,可能是口唇沒有緊緊包住,或者是溺水者氣道沒有打開。
胸肺按壓 將一只手的手掌根放于溺水者胸骨和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另一只手交叉放在上方并保持手指內扣,手臂伸直不彎曲,用掌跟進行按壓。成人與兒童的按壓幅度有所不同,成人按壓幅度為5~6 厘米,兒童按壓幅度為3~4 厘米,保持按壓與放松時間基本相同,每分鐘按壓100~120 次,盡量保持按壓連續性。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單人進行溺水急救,每2 次人工呼吸后,須進行30 次胸部按壓;若是雙人進行溺水急救就要明確分工,一人負責心臟胸外按壓,另一人負責維持呼吸道暢通和人工呼吸,并實時關注溺水者頸動脈搏動情況。溺水者血液里是不含有氧氣的,所以單純的胸外按壓是徒勞的,必須與人工呼吸相配合才能達到心肺復蘇作用。在現場急救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有人撥打120 電話,確保及時送醫治療。
心肺復蘇每延遲一秒,搶救成功的概率就會下降一分,所以一定要抓住黃金搶救時間救助溺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