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波(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近年來,隨著CT 設備性能的提高和老百姓體檢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在檢查中被發現。經常有患者詢問有了肺部磨玻璃結節該怎么辦,情緒非常緊張,甚至要求醫生立即為其手術。聽了醫生的專業講解之后,部分患者心情暫時放松,但一段時間后會再次陷入焦慮之中。這可能與他們把肺結節與肺癌混為一談有關。那么,肺部磨玻璃結節到底是一種什么疾病, 有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呢?
肺部磨玻璃結節(GGN)是一個影像概念,來源于影像診斷,指在薄層CT 上表現為密度輕度增加,呈云霧狀密度陰影,其內支氣管及血管紋理仍可顯示的結節。在影像學上,將結節內不含能夠遮擋支氣管或血管結構的實性成分稱為純磨玻璃結節,結節內混雜有實性成分的稱為混合密度磨玻璃結節。肺部磨玻璃結節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作為一種影像概念,肺部磨玻璃結節不是一種具體的疾病,可以由多種原因形成。
由于肺部磨玻璃病變是一種基于密度改變的影像學表現,只要是引起肺泡腔充氣程度的改變,都可以在CT 影像上形成磨玻璃病變。也就是說,磨玻璃病變只是影像學上一種客觀的描述,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它代表疾病本身或者預示著病情走向。
肺部磨玻璃結節可為良性疾病,如局灶性纖維化、出血或炎癥等,也可以是癌前病變或惡性腫瘤,如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潤腺癌等。肺部磨玻璃結節一般在體檢時被發現,臨床上不會有任何癥狀,部分患者因咳嗽或胸悶來檢查時偶然發現的肺部磨玻璃結節,癥狀與結節間沒有關系。
隔壁鄰居66 歲的王阿姨,去年因為咳嗽發熱去醫院檢查,發現左肺單發磨玻璃結節,直徑約11 毫米,之后不放心去肺科醫院做了微創手術,證實為早期浸潤癌;另一個男同事38 歲,單位體檢發現兩肺多發磨玻璃結節,最大直徑約7 毫米,醫生建議隨訪,后來他不放心也去做了一側微創手術,結果為良性。
臨床上常常遇到患者抱有錯誤認知,認為消不掉的磨玻璃結節就一定是肺癌,遲早要做手術。這明顯是不對的,在醫學上凡是加“一定”兩個字的結論,基本上沒有正確的,即使是磨玻璃結節也只是一部分為惡性,大部分是良性的。
臨床上沒有任何藥物能夠保證消掉結節,尤其是惡性結節,吃什么藥都消不掉,甚至不會變小。根據相關報道,能夠消掉的結節只占1%,而且都是良性,不消也沒關系,既不會引起癥狀,也不會影響壽命。當然消不掉的結節也不一定是惡性,因為有些良性結節時間長了也消不掉,就像受傷后結疤了一樣長期存在。
還有人認為磨玻璃結節比實性結節更危險,這是不一定的。磨玻璃結節惡性概率的確比實性結節高一些,但如果都是惡性,實性結節的惡性程度要比磨玻璃結節高,前者大部分都已經發展到浸潤階段了,后者則可能是原位癌或者微浸潤階段。實際上,在檢出的肺部小結節中,絕大多數是良性結節,3 毫米以下的結節癌變可能性僅占0.2%,直徑≤6 毫米的實性小結節絕大部分為良性,惡性概率小于1%。
那么,我們在碰到磨玻璃結節的時候如何區分其良性或惡性,或者說惡性肺結節有哪些特征呢?
1.結節大小:結節越大惡性可能性越大,結節直徑大于8 毫米時,孤立性肺結節為惡性病變的概率明顯增高。直徑在1.5 厘米以上的實性結節及8 毫米以上的磨玻璃結節需要注意。
2.結節位置:約60%的孤立性肺結節位于肺的周圍區域,多數惡性結節位于肺上葉,尤其是兩肺上葉前段。上葉尖后段、下葉背段則多為良性病變,尤其是結核灶。
3.結節形態:CT 上結節如果有下列征象需要警惕惡性可能,如:結節邊緣不光滑、密度不均勻、形態不規則、有分葉、有毛刺、有胸膜牽拉、結節內小氣道管壁局限性增厚、出現含氣細支氣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惡性結節空洞通常壁厚薄不均,內壁不規則、出現壁結節是診斷惡性結節的可靠征象。此外,1 厘米內的實性小結節惡性概率低,而純磨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惡性概率略高,需要加強隨訪。
4.結節生長速度:惡性結節通常生長緩慢,細胞倍增時間在3~18 個月。如果結節在1 個月內明顯增大,惡性的可能比較小,炎癥、梗死的可能性大。病灶尺寸2 年以上穩定不變,結節通常是良性病變。
5.胸部其它繼發改變:惡性結節可引起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出現,良性則不會有。
發現肺部磨玻璃結節后,需要進行判斷和隨訪。由于磨玻璃結節一般呈惰性,可以很長時間沒有變化。因此,無需過早過多的干預和治療,也不需要抗感染治療。
關于隨訪的時間和間隔,美國費萊舍爾學會建議根據結節大小、患者年齡、有無肺癌危險因素(如吸煙或被動吸煙、有害氣體、電離輻射等)長期接觸史來綜合確定。對于單發直徑等于及小于5 毫米的純GGN 通常不需要隨訪;單發直徑大于5 毫米的GGN,需要在首次檢查后3 個月復查,若結節持續存在,則需3年內每年復查1 次;單發混雜GGN 首次3 個月復查,如病灶仍存在,結節內實性成分小于5 毫米,需3 年內每年復查1 次,對于結節實性成分大于等于5毫米者,需進行活檢或手術切除;多發純GGN,直徑5 毫米以下的,可在第2、4 年時復查CT,直徑大于5 毫米的,首次3 個月復查,如結節存在則至少3 年內每年復查1 次CT;多發混雜GGN 如首次3 個月復查,仍存在實性成分大于5 毫米的結節,應活檢或手術切除。
肺癌高危年齡一般在50 歲以上,此外,吸煙或被動吸煙、空氣污染、有害環境、電離輻射、家族史等是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高危人群需要定期體檢以便早期發現肺癌。體檢發現肺部磨玻璃結節后,需要臨床醫師通過影像學特征和結節隨訪特點(如增大還是縮小、密度增高還是減低等)等進行評估,推斷病理性質,進而選擇相應的臨床干預手段,而不是一上來就手術。肺部磨玻璃結節一般生長緩慢,其生長速度、病理浸潤程度的個體差異化原因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