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資源利用中心,甘肅 玉門 735211)
要想實現精量灌溉的目標,必須有效對缺水狀況實施精準診斷,并通過科學分析,在滿足缺水狀態下即可執行灌溉指令。例如,針對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系統,想要判斷作物是否缺水,就需要依靠對應的定量指標來做出評判:①需要結合當前土壤水分情況,明確灌溉的時間及用水量,并充分考慮影響水分的因素,科學設定土壤水分平衡條件;②從作物在水分缺失狀態下的生理反應特征出發,觀察其是否要實施灌溉任務;③基于作物生長的環境特征,考慮對應因素的變化情況,進而判斷出作物需水量,隨后從蒸騰蒸發量角度出發,判斷是否達到需要灌溉的界限。當前,無人機技術在諸多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應用,它可以借助機載多光譜熱紅外、高光譜等相機,實現對定量指標信息的獲取,為實現動態化監測、準確監測提供支持[1]。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無人機遙感技術開始發揮出其優勢,現階段,已將無人機應用到多個項目的研究中。在實踐期間,主要利用遙感來實現對無人機的控制,并且依托計算機技術、圖像攝影技術等完成測量工作,在這種模式下,可展現出無人機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對而言,使用無人機要比航拍飛機節省更多的資金,無人機控制系統相對簡單,在使用過程中具備價格優勢。操作者可借助搖感系統實現對無人機的操控,并且無人機的后續養護與維修相對便利,這些都為無人機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支持,也展現出無人機利用的優點。
無人機作業過程中可保持低空飛行的狀態,它能夠精準拍攝目標范圍內的相關事物,從而獲得高分辨率的影像信息。在低空狀態下,可有效避免云層的干擾,進一步拉進和地面的距離,有助于獲取更為準確的數據信息。通常情況下,即使無人機是在距離地面超過50m以上的條件下飛行,它也能夠測繪出足夠精確的數據,在技術達到相應需求時,誤差范圍可<0.5m[2]。
在執行灌溉期間,作物屬于有效分析的對象,伴隨著天氣的變化和其它因素的影響,土壤中的水分也在持續變化。因此,在執行灌溉時,要依據對應作物的生長情況來決定。如果含水量較為充足,則無需執行灌溉操作,若含水量相對較低,則可以下達精量灌溉的指令。
在判斷是否執行灌溉時,觀察作物自身生理變化尤為關鍵,通過采用有效的方式可獲得相關指標。例如,在運行階段,作物的參數指標可包含徑流、莖水勢、葉水勢、氣孔導度等,作物自身的水分情況會從上述指標中得以體現。當然,在獲取信息時上述指標不能來自特定個體,而是要盡可能選擇平均值,在滿足條件時還需要結合作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實現對樣本的校正等[3]。當前,伴隨著精量灌溉理念的提出,更應當精確分析作物空間的變化特點,按照實際應用需求,可借助冠層溫度、植被參數等數據指標展開分析。
首先,在含水率充足條件下,若是環境溫度上升,就會增大氣孔導度,進一步提升蒸騰速率提,在此條件下得到的冠層溫度較為穩定。其次,如果含水率呈現出不足狀態,那么作物的氣孔導度、蒸騰速率均會降低,此時的蒸騰降溫能力逐漸削弱,就會出現冠曾溫度升高的情況[4]。為了合理應用這種水分脅迫的情況,在表現出蒸騰速率降低、氣孔開度減小、冠層溫度升高的情況外,還會出現葉子卷曲、葉面積減少的現象。當然,為了實現對機體組織的保護,作物還會降低光的吸收,可通過影響葉綠素濃度、葉黃素循環等來加以調節。在水分脅迫出現期間,作物的冠層溫度、結構、葉片色素含量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也也無人機遙感技術探測指引了方向,在有效利用其空間變異性的特征基礎上,可實現對信息的感知,并且在應用期間可發揮出變異迅速、細致感知的優點。結合無人機遙感技術的應用,在對作物水分脅迫進行診斷期間,要充分結合作物對水分脅迫的響應,主要將其劃分成基于紅外測溫技術與基于冠層反射光譜兩種類型。
以精量灌溉為目標,在分析作物水分脅迫信息感知的基礎上,可展現出無人機遙感監測技術的應用應用潛力。通過建立無人機遙感技術的作物水分信息感知技術體系,可為后續應用實踐奠定基礎。
在作物水分信息無人機遙感監測技術體系中,應包含對圖像信息的采集,明確預處理過程,并從溫度指數、植被指數方面出發實現對水分脅迫的有效感知。在圖像采集、處理模塊中,需要對無人機的飛行參數進行設計,實現對相關數據的采集,并完成地理信息匹配工作,保證圖像拼接良好,并通過有效的校正處理來確保圖像信息的質量。從溫度指數層面出發,在分析水分脅迫感知的條件下,則通常需要關注溫度校正冠層溫度提取和脅迫指數的聯系,合理搭建兩者的關系,并依據分布圖為后續灌溉操作提供支撐。
通過結合紅外測溫技術,能夠實現對作物冠層溫度的監測,從而對作物水分脅迫狀況實施分析。從作物生理特性角度出發,結合空間變異性的感知手段,有效測量出水分脅迫的分布信息圖。結合具體實踐應用過程,可將水分脅迫敏感的指數劃分成葉黃素、葉綠素以及與冠層結構的相關指數。
2.3.1 葉黃素指數
葉黃素指數能夠成為作物水分脅迫指標,可通過對其分析了解到當前作物的含水量特征。不過,相對而言,葉黃素指數會受到冠層結構、色素含量、時間尺度等因素的影響。此外,如果在借助地面遙感、無人機遙感技術的背景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最終獲得的水分脅迫監測能力會存在欠缺,可能暴露出測量結果不準、不夠穩定的問題。例如,在使用地面遙感技術對春天小麥的葉黃素指數水分脅迫進行監測期間,要合理評估其性能,了解到葉黃素指數會受到季節變化、葉面積指數變化的影響,為了盡可能消除影響,就應當對其進行校正。此外,在追求結果精確的條件下,還應該借助更加精細的時間對其實施評估與測量。在研究期間,從航空尺度層面出發對葉黃素指數進行評估,通過對其水分脅迫信息進行監測,了解到會受到多種因素干擾,倡導構建起葉黃素指數體系來進行分析。
2.3.2 葉綠素及冠層結構相關指數
在實踐過程中,也可以利用葉綠素及冠層結構相關指數,對比其和葉黃素相關指數的差異,發現葉綠素及冠層結構相關指數適用于窄波段多光譜植被。此外,可以通過監測植被的生長信息來進行統計,例如葉綠素含量、葉面積指數等。在表現為持續水分脅迫的狀態下,會出現葉片卷曲及下垂的情況。如果葉綠素含量降低,也會導致作物的結構及顏色發生變化,這也可成為作物水分脅迫的關鍵視覺指標。在利用無人機遙感技術時,在葉片結構、葉綠素含量發生變化的狀態下,會導致特定波段反射率發生減少或者增加的情況,從而可借助無人機窄帶多光譜指數來實現對作物水分變化的監測。陳建福[5]在開展研究期間,就有效利用了無人機多光譜系統,對植物水分狀況進行了評估,并通過觀察其空間變異性特征,明確了歸一化植被指數與轉化葉綠素吸收反射率、優化土壤調節植被指數比值、氣孔導度、莖水勢的關系。在借助無人機技術時,通過建立植被指數也能夠實現對作物水分脅迫情況的監測,實踐過程中,需要排除其它無關因素的干擾,有效降低波動帶來的影響。徐洪剛[6]等在研究無人機熱紅外反演土壤含水率時,以不同生育期夏玉米為對象,借助無人機獲取試驗區的可見光和熱紅外圖像,隨后利用可見光圖像來對冠層掩膜并疊加在熱紅外圖像上有效提取玉米冠層溫度,從而分析冠層溫度的變化趨勢及與葉面積指數(LAI)的相關性。最后,利用冠氣溫差的相反數與葉面積指數構建了一個新指標,對冠氣溫差、DTL指標反演土壤含水率的準確性。
在借助無人機實施精量澆灌期間,需要考慮作業區域的地形、天氣等問題,從導航系統、飛行控制系統等方面出發,對無人機遙感系統進行升級,確保其能夠實現超低空自動跟蹤飛行及控制。在導航系統的加持下,加裝激光對地測距儀、差分GPS定位系統等,確保其能夠精確地實現相對高度與絕對高度的精準測量,盡可能達到厘米級的定位精度[7]。從飛行控制系統方面出發,則需要消除超低空狀態下的強地效影響,避免其受到紊亂氣流的過度干擾,確保能夠在線對逆動力學對地效影響、對氣流影響進行辨識,然后根據辨識結果計算獲得的前饋控制量,最終為實現特定高度下的穩定控制奠定基礎。
當前,無人機遙感技術在諸多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倡導“精量灌溉”的背景下,也可展現出無人機的優勢。具體應用實踐過程中,借助無人機遙感系統獲取不同區域的高分辨率圖像,通過對農業氣象、土壤等數據的掌握,了解有關作物參數的空間變異特征。結合本次研究過程,通過對無人機在精量灌溉中應用實踐的分析,可為后續實踐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