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洛公宣

民警輔警入戶訪問

民警和群眾一起編排節目宣傳反詐
河南省洛陽市公安局孟津分局白鶴派出所漢陵警務室位于洛陽市孟津區白鶴鎮東部,承擔服務游客、巡邏安保、反詐宣傳、應急救援等職能。近年來,漢陵警務室因地制宜,推出“小白愛心服務站”,用“五心工作法”即真心、熱心、用心、細心、耐心,不斷推動鄉村治理精細化,全心全意服務轄區群眾和景區游客。
近幾年,白鶴派出所將傳承、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黃河沿岸平安建設橋頭堡、社會治理排頭兵、群眾工作先鋒隊。該所先后被孟津區人民政府記集體三等功,被洛陽市政法委授予“市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被河南省公安廳法制總隊授予全省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被河南省公安廳授予2022 年全省公安信訪工作成績突出集體,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確定為“楓橋經驗”基層聯系點。漢陵警務室民警白曉琳扎根基層,深耕基礎,以扎實的工作和貼心的服務贏得了轄區群眾和景區游客的高度贊譽。
漢陵警務室堅持以黨建工作引領村級警務,注重發揮黨委領導和黨支部堡壘作用,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在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充分開展平安建設協作配合,社區民警進村班子,兼任村支部副書記,每周與村書記、治保主任等村干部見面,了解社情民意,把握治安平穩走向。在村支部會議上共同研究村級警務創新發展思路,在村支兩委會上把村級警務工作作為重要內容進行研究,在村黨員大會公示警務室工作情況,并多次邀請老黨員、村民代表、企業代表走進警務室征求意見建議。這一系列舉措形成了黨委關注、政府支持、企業響應、群眾擁護的良好態勢,使黨建引領成為農村警務鞏固發展的“定盤星”,為新型警務模式在農村扎根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保障。
為夯實平安建設基礎,漢陵警務室構建了網罩式防控、網格化管控、網絡化宣傳,鄰里守望、重點觀望、救助探望的“社會共治”機制,確保轄區“平安不出事”。
構建前沿化情報網。緊盯重點加強研判,由鄰里守望小組收集實時信息,及時反饋到警務室,大大提高了警務室預知預防和應對處置能力。
構建全覆蓋視頻網。將技防力量由“主動脈”向“毛細血管”延伸,在全村進出路口和重點場所建設投入視頻監控,并引入“天眼云翼”系統,借力警務科技化,服務基層治理。
構建社會化協作網。積極調動群防群治力量,落實“166N”社區警務團隊,和“孟津義警”“古津黃河義警”一起推行“定點駐防+動態布防”的巡防模式,落實治安最小共治單元,隨時掌握各類動態、最快處理突發事態。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巡防100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重點部位的見警率和管事率,有效震懾、預防了可防性案件的發生。
近年來,農村因宅基地、家庭婚戀、經濟問題、鄰里關系等引發的矛盾糾紛較為突出。漢陵警務室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將駐企律師引入矛盾糾紛調解隊伍中,推出了律師、民警、村委矛盾調解小組三方聯動機制,并針對矛盾糾紛排查調解的復雜性、可行性,實行民警帶領、一村一警組織、民調成員協調、律師輔助推進,同時聯合“孟津義警”“古津黃河義警”、社區“166N”團隊等進行調處,推動矛盾調解工作的開展。從受理到調解結束,明確流程,細化分工,形成了規范化、程序化工作方法。通過這種模式,矛盾糾紛被化解在萌芽狀態,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實現了“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
漢陵警務室對一些行動不便或時間不定的群眾,開展預約上門服務,踐行“有困難找民警”的承諾;對轄區群眾有辦理公安業務需求的進行集中統一代辦,不能代辦的,向群眾說清原因,講清辦理程序、手續以及辦結所需時間等,確保讓群眾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錢;對轄區年老孤寡病殘等特殊人群開展特殊服務,在生活照料、經濟救助、醫療衛生方面進行重點幫扶。今年以來,共受理各類求助事項60余件,群眾滿意率100%。
漢陵警務室每個月召開一次警民座談會,結合派出所工作和群眾生活,貼近群眾、切合實際,讓鄉親們愿意聽、聽得懂,切實提高了轄區群眾防范意識。在白鶴派出所和村支部的支持下,警務室還專門在警務室旁邊的村活動廣場建成了漢陵警務室警務法治宣傳長廊。警務室民警白曉琳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以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開展反詐宣傳等普法教育,與時俱進,制作反詐廣播音頻和視頻,通過鄉村大喇叭、村級微信群每日普法宣傳,推送反詐信息、普法短視頻、警情通報。同時,利用夏季群眾戶外活動多的特點,特設“全民反詐在行動——社區民警反詐小劇場”,表演反詐改編曲目、反詐快板,開展趣味知識問答,向群眾普及反詐等安全防范常識,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白鶴派出所所長沈營營表示,漢陵警務室將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大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推動農村平安治理精細化,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扎實的舉措,在實踐中求發展、在探索中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