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初地方法規《河南保存古物暫行規程》之研究

2023-11-15 00:50:18南陽理工學院建筑學院河南南陽473004
中國文化遺產 2023年5期

王 巍 (南陽理工學院建筑學院 河南南陽 473004)

周悅煌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天津 300072)

1913年10月,河南民政長張鳳臺以訓令形式發布了由河南教育廳起草的《河南保存古物暫行規程》(以下簡稱《河南古物規程》或《規程》),是目前已知的民國第一個由地方政府頒布的文物保護法規,比1916年北洋政府制定的第一個國家法令《保存古物暫行辦法》早了3年,開了地方政府文物保護法規之先河。清末民國階段,中國的文物事業開始起步。縱覽此時期的文物法規,在《河南古物規程》之前僅有一個文物法令,即1909年清政府頒布的《保存古跡推廣辦法》。本文對《河南古物規程》展開研究并探討它在文物法規史中的上下沿襲關系,呈現本土觀念完成法制化和近代化轉向過程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以增進對清末民初文物觀念演進的理解,促進文化遺產志識的提升。

一、《規程》出臺的背景和目的:資保存而防遺失

清末民初,古物的挖掘、盜竊、販運、外流等非常嚴重,尤其是在河南這樣的文物大省,加之政局尚未穩定,未有全國性的法規或者管控措施,這是《河南古物規程》出臺的時代背景,而更直接的誘因或是法國人傅康培販運古物被彰德①清末民初,安陽為河南省彰德府治所。1913年改彰德府為安陽縣,屬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為河北道)。知事扣留一事。

民國初年,法國人傅康培在河南安陽一帶以搜羅、販賣古物為生。1913年6月,有人將圍屏、佛頭等物運至彰德,欲出售給傅康培時被該縣知事扣留。傅氏與知事交涉無果,遂通過法國公使向北洋政府討要“公道”。河南民政長張鳳臺奉北洋政府令調查此事近兩個月,認為知事逮捕販賣石佛等公共古物之人為依法辦事,政府并無過錯。外交部據此回復法國公使,駁回傅氏要求。兩個月后張鳳臺發布《河南古物規程》訓令②行文中對“訓令”內容、《河南古物規程》條文的引用,均見參考文獻[1],后文不再重復注釋。:“近來奸商土痞私發盜賣,日有所聞……因訂古物保存規程十五條,令行各該縣知事遵照辦理,以資保存而防遺失,此令”[1]。

從訓令看,《規程》頒布的目的主要是“以資保存而防遺失”,更多是對于保護可移動之古物而言。傅康培事件中的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彰德知事和張鳳臺處置此事的法律依據為清末的《保存古跡推廣辦法》(以下簡稱“清末法令”),認為佛頭等公共古物應依法保護,而對于圍屏等私有古物,政府無權干涉。所有權引發的保護問題,是文物保護事業起步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在封建社會,“公共”二字自然無從談起;進入民國,國家體制發生改變,在西學傳入和先進分子的推動下,文物觀念開始萌發并經歷從私有性向公共性的漫長轉變,這轉變存在很多阻礙,尤其是傳統私藏方式所遺留的歷史慣性,上述細節正是這一問題的反映,后文詳述。

二、《規程》體例和保護古物的目的

《規程》共五章,十五條。前兩章分述了保護目的和保護對象;之后兩章的主題分別是調查和保存;最后一章“附則”。正文后有三個附表,分別為三類古物調查所用。

《規程》首先提出了保護古物的目的,和前述頒布此法規的目的不同,保護古物體現的是古物的價值。訓令里提到古物損失,不僅“有玷國光”,而且“實于學術宗教歷史美術損害匪淺”,而正文第一章凝練為“以闡揚國光、振興古學、誘起美感為宗旨”。

這三點分別從國家、學術和藝術三個層面進行闡釋,和清末及北洋政府法令里體現的保護目的稍有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保存古跡推廣辦法》《河南古物規程》與《保存古物暫行辦法》保護目的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河南古物規程》沒有提到古物對于歷史的益處,強調的是保護古物對于“振興古學”的作用;訓令也提及,古物受損除了“有玷國光”,首要便是不利學術。這里的“學術”應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所有學術科目,而是相對新文化或西學而言的“古學”。這種價值認知在清末和北洋政府的法令里是不明顯的,體現了國家主導的文物觀念大背景下地方官員對文物價值的認知和探索,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和當時的政治局勢及張鳳臺本人有關。

首先是當時的政局及張的政治角色。進入20世紀,西學之風強烈,更有甚者認為應拋棄中學,全盤西化。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維護中華民族一體性的紐帶——帝制和儒教文化出現斷裂,新政權面臨的文化重建任務十分艱巨,于是民初大總統袁世凱采用了康有為的儒教民族主義,積極發起尊孔復古的潮流,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實現其抵制西方思想和奠定復辟基礎的雙重目的。張鳳臺在清末便身居要職,民國初期自1913年春天開始任河南省內務司長,7月任民政長。他對中央政府倡導的文化建設絕對擁護,從1913年10月30日的大總統批文便可看出。批文內容表明張任民政長后曾向袁世凱進言擬定孔教為國教等,根據批文推測,他進言的時間很可能就在《河南古物規程》制定和頒布的這段時間。后來他奉命成立的四存學會河南分會,目的之一也是抵制新文化運動③1920年張鳳臺任省長后成立四存學會河南分會抵制新文化運動。分會成立時的宗旨是“采古制,振風俗”,目的之一是幫助袁世凱恢復傳統禮教。顯示了張鳳臺作為統治階級對新舊文化的偏向。。其實他本人經歷的古與新、中與西的碰撞,可追溯至清末其擔任長白府設治委員之際。當時清政府為保存國粹并令各省創設存古學堂,教授國學及傳統文化,致使“存古”成為清末開辦官學的思潮。考慮到張鳳臺在清朝為官這些經歷,加上民初他對大總統復孔的推崇,“振興古學”的保護目的出現在法規內容之中便不難理解。

其次是張鳳臺本人的學術愛好和家國情懷。如前述,當時社會存在著對國粹等傳統文化的質疑聲音,如魯迅1918年在《隨感錄三十五》中尖銳指出,“要我們保存國粹,也須國粹能保存我們”[2]。魯迅是文人,自然可直抒胸臆。但即使是從張鳳臺本心來講,他也是對傳統文化充滿熱愛的。他于清末考中進士后進入仕途,尤好方志之學,著《鹿臺鄉土志》《長白匯征錄》,并籌建河南通志局、續修《河南通志》等。無論身居何職,他都一心為國為民,被上級和百姓稱贊有加。傳統文化的浸染和心懷家國的情懷,讓他對古物、古學、國粹等代表傳統文化之物格外看重,從上述彰德古物事件、四存學會以及1923年新鄭大墓出土古物的歸置問題上④在新鄭出土古物的歸置問題上,張鳳臺多次致電靳云鶚,提及保護古物與國粹、傳統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見參考文獻[3]。也都體現得很明顯[3],因而面對新文化和西方文化,振興古學比較符合張鳳臺內心的渴望。

三、保護對象:古物

(一)詞語選擇和保護范疇:古跡還是古物

《河南古物規程》以古物為保護對象,不同于之前清末法令以古跡為保護對象。

對古代方志的研究表明⑤關于古跡觀念,參照的是天津大學吳蔥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研究成果“西方‘權威化遺產話語’下的中國傳統保護思想觀念的挖掘與研究(51378334)”(2014—2017)。代表性成果中與古跡觀念相關、與本文相關的有:郭滿.方志記載折射出的中國古代古跡觀念初探[D]. 天津:天津大學,2014;王巍.西方“權威化遺產話語”的再認識及其在中國的本土化表達——對若干重要主題詞的討論[D]. 天津:天津大學,2018;Wu Cong, Guo Man.Guji: 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Rediscovered in Local Record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ce of Memory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Interpretation. Florence, Italy, 2017。,中國古代有一套以“古跡”為核心的話語體系。古人珍視古跡,其范圍頗廣,囊括書畫禮器等可移動之物,還涉及古建筑、遺址、風景名勝等不可移動之物,清末《保存古跡推廣辦法》正是上述古跡觀念的體現。而古物在古代指古代器物,多指可移動之物,范圍比古跡要小。本文所言古物,如無說明,均指可移動之古物。

查閱北洋政府檔案[4],可發現北洋政府發布的文物法規多針對可移動之物而言⑥這些文件大致分兩類,一類是管控文物的破壞和保護等行為,如非法挖掘,非法出口,非法售賣等,二類是籌建博物院(所、館)。,詞語選擇上使用“古物”一詞,與其通行含義契合。但1916年頒布的《保存古物暫行辦法》作為基礎性法令,將可移動與不可移動之物都納入保護范疇,也使用“古物”一詞,比通行含義寬泛。《河南古物規程》早于《保存古物暫行辦法》3年,所言古物的范圍與《保存古物暫行辦法》相似,囊括可移動和不可移動之物,這似乎與法規本身“資保存而防遺失”的宗旨有些出入。依照前述古跡觀念和清末法令,這兩部法規在詞語表述上至少有“古跡”和“古物”兩個選擇,而古跡更符合兩部法規所言的保護范疇(同時囊括可移動和不可移動之物)。盡管會造成文件的內容稍顯自相矛盾或者與其他法規不甚協調等問題⑦其他法規文件所言的古物范圍,均明確地指代可移動之物。,但《河南古物規程》和《保存古物暫行辦法》均選擇“古物”來表述,主要原因是在可移動之物與不可移動之物之間更重視前者。這一選擇是動蕩時局下的主觀需求,也是歷史傳統的延續。

首先,金石學、考據學在清末復興,收藏古董、文玩之風大盛,動蕩的時局和西學傳入促使更多人進一步認識到這些文物對表征文明的重要作用,而與之最緊密的“古物”則關聯了最強烈的文化屬性。如康有為1904年在《歐洲十一國游記》中寫道:“古物存,可令國增文明。古物存,可知民敬賢英。古物存,能令民心感興。吁嗟印、埃、雅、羅之能存古物兮,中國乃掃蕩而盡平。甚哉,吾民負文化之名”[5]。

其次,當時大力提倡古學、古風、國粹、舊俗等,如清末的存古學堂、民初的尊崇孔教等。古物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自然受到重視,如籌建古物陳列所、創建博物館等。

最后,對古物進行保護更易操作、西方博物館思想的傳入以及古物的破壞和流失形式嚴峻等,是古物優先得到重視的客觀原因。1905年成立國學保存會的鄧實曾提到:“為人子孫不能保其先人遺物,至嗜利不惜畀之外人,此真狗彘不食……我國若不定古物保存律,恐不數十年古物蕩盡,可不懼哉”[6]。

綜上,古物成為當時統治階級優先關注的對象,因而成了《河南古物規程》的法定對象。古跡雖然沒有被法規所沿用,但古建筑等不可移動之物在當時也開始受到關注。隨著清末“建筑學”概念的獨立和西方思想傳入,其文化表征作用也開始凸顯,不再像封建社會之時被視為“被服輿馬,時得而更換之”⑧原文為“蓋中國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滅之工程,欲以人工與自然物體竟久存之實,且既安于新陳代謝之理,以自然生滅為定律;視建筑且如被服輿馬,時得而更換之;未嘗患原物之久暫,無使其永不殘破之野心。如失慎焚毀亦視為災異天譴,非材料工程之過。”見參考文獻[6]第12頁。[7]。但是這種認知處于覺醒階段,其深度和普及程度不及古物,直到1944年梁思成還在感慨:“(時下)缺乏視建筑為文物遺產之認識,官民均少愛護舊建的熱心”⑨原文為“但即在抗戰之前,中國舊有建筑荒頓破壞之范圍及速率,亦有甚于正常的趨勢。這現象有三個明顯的原因:一、在經濟力量之凋敝,許多寺觀衙署,已歸官有者,地方任其自然傾圮,無力保護;二、在藝術標準之一時失掉指南,公私宅第園館街樓,自西藝浸入后忽被輕視,拆毀劇烈;三、缺乏視建筑為文物遺產之認識,官民均少愛護舊建的熱心”。見參考文獻[6]第2頁。。因此,建筑等雖被囊括進古物范疇,但其受重視程度要弱于可移動之古物。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即古物與不可移動之物(古建筑等)的緊密關聯性。很多古物如青銅彝器、碑銘、畫像石、石佛,它們往往是構成禮器、畫像或佛龕的一部分,是某類建筑的組成部分,如宗廟、宮殿、陵墓或者石窟。古建筑因內部所存物品的重要而負載了一定的重要性或是某種儀式感、紀念性,因而被納入保護范疇。

(二)分類和各類子項

《河南古物規程》將古物闡釋為三類:第一類為金石碑版等古代器物,第三類為名人書畫等古籍,這兩類與之前的清末法令基本相同;第二類為名勝古跡、古代之建筑物、歷史上之紀念物、古代帝王之陵寢宮殿,名人名家之墳墓第宅、古代著名之宮觀寺院等,為不可移動之物,與清末法令差別較大。

首先是名勝古跡首次列入。前文已述及古跡,因而先對名勝進行詞源考察。檢索電子版《四庫全書》,名勝出現3000多次,在古代為常用詞匯。據已有研究,它出現于晉,意為有文化有名望的人物,后來詞義豐富,北齊時期也指著名的風景勝地。到了晚明時期,文人親近山水,盛于之前,他們對景物的真正欣賞,需通過對有關它的詩作和文化先例的認可、題寫自己的詩作評注來完成,加之文人的“臥游”情懷和晚明書籍出版業發達[8],大量關于山水名勝的書作詩文問世,如晚明學者曹學佺的《一統名勝志》,算是開著書介紹名勝之先河。由此,名勝作為自然與人文融合構成的復合景觀范疇,開始關聯自然、典故、建筑、遺址等多重含義,探訪名勝成為精英生活的一部分而受到普通人效仿,一直延續至今[9][10]。

“名勝”和“古跡”在古代都比較常用,但“名勝古跡”不太常用。檢索《四庫全書》,“名勝古跡”共出現5次,最早一次見于宋書《三朝北盟會編》之卷二百十,“功倍明皇之圖治名勝古跡……”,其余4次均為清代文獻所出,與當代含義接近。“名勝”和“古跡”在《河南古物規程》中組合使用,從類型上來講,它囊括了自然、文化、文化自然融合等多種類型,與今天的世界遺產類型相比,并不落后;從內涵上來講,人文與自然的融合是其核心,與當代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理論所強調的人與自然的互動非常接近;從時間上來講,它比民國政府唯一一次將名勝古跡列為保護對象早了15年⑩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的《名勝古跡古物保存條例》,分為“名勝古跡”和“古物”兩大類。,所以《河南古物規程》的這一做法,是對本土觀念的總結和發揚,也是極具開創性的先進之舉。

其次是“(古代)建筑物”首次列入。清末法令里明確保護的是陵寢祠墓,其他類型沒有提到,但從對古跡范圍的考證和山東省1910年的《古跡統計表》?清末進行文物普查,只有山東省交回了調研報告。可以看出,實際保護范圍涉及的建筑類型比陵寢祠墓要寬泛很多[11]。《河南古物規程》列出了陵寢祠墓以外的諸多建筑類型,如宮殿第宅、宮觀寺院等。這些類型雖然沒有明確地出現在清末法令中,但是在山東省1910年的《古跡統計表》和目前考證出的古跡范圍里都可以見到,所以這個保護范圍是被沿襲下來的,區別在于《河南古物規程》在這些類型之前列舉了一個“古代之建筑物”。它和名勝古跡、陵寢祠墓、宅第寺院等為并列關系并不恰當,表明這個時期被引入的“建筑”(學)等相關概念還比較模糊,但這是“(古代)建筑物”在文物法規中首次出現,比北洋政府首次使用“建筑”來歸類陵寢祠墓、宅第寺院等諸多建筑類型早了3年,后者見于1916年北洋政府配合《保存古物暫行辦法》頒布的《內務部為調查古物列表報部致各省長、都統咨》[12]。

還有一點,和清末法令一樣,《河南古物規程》里沒有植物這一類,可能是由于植物多從屬于名勝古跡,故不列出。

綜上看保護對象的分類和各類子項,既有古物,也有不可移動之物,既有人工物,也有自然物,范圍比較完滿;其中既體現了優秀的傳統觀念,也有外來話語的影子,但中西話語并未很好地整合到一起,相關概念比較模糊,致使子項的羅列比較混亂。

四、保護對象的所有權問題

《河南古物規程》第三、四章分述了調查和保存的具體內容,這一思路和清末法令是一致的。其中第三章闡釋了調查種類、調查人員、調查費用、調查表格和調查時間的問題,強調了調查的客觀真實性,較之清末完善了很多;第四章以保存為主題,共六條,涉及古物發掘、所有權、保存方法、保護原則等。

關于所有權問題,是中國文物觀念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在政局混亂、文保事業剛剛起步的清末民初。封建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統治階級占有大部分財富。到了清末民初,西方文物觀念和博物館思想傳入中國,國人對此問題的認知開始改變,如張騫1905年曾提議建設可以陳列清室所藏文物的博物館,試圖打破文物為皇室私有、不能公諸于眾的局面。1909年清末法令中也有兩點明確涉及文物的所有權和公共性,一是出土金石均歸官員所有,二是創設博物館,使得金石書畫等物可以“接于人人之耳目”,既免“幽閉之害”,兼得“保存之益”[13]。其中第一點規定強調歸官員所有,嚴格上不是國有,可見這時期的文物公有觀念還很薄弱,完全的公有觀念可能只限于有識之士,如前述的康有為以及致力于保存并開放名勝古跡的朱啟鈐等,而在統治階級中觀念還比較保守,尤其是1916年《保存古物暫行辦法》頒布之前,從當時北洋政府對待清室所持文物的態度便可看出。

在上述背景下,《河南古物規程》第八條規定古物不得任意發掘、盜賣和抵押;第十條規定私有古物由所有者保存,不得借端勒買;第十一條規定地下古物的發掘,非經許可,不得挖掘,如偶然發現,除法律規定之外,由行政長官收管。

這三條涉及范圍很廣,包括共有古物、私有古物以及地下埋藏古物,體現了古物歸國家所有的觀念,與前述頒布背景中彰德知事和張鳳臺認為圍屏等為私有古物而無權干涉相比,已經更加先進。其中對地下古物的規定,與當時猖獗的非法挖掘和偶然發掘有關,較之后來《保存古物暫行辦法》完全不提地下古物之事,體現出較強的時效性和先進性。《河南古物規程》并未涉及合法發掘之物的歸屬和保管,大約因當時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官方發掘。官方發掘工作在1920年代開始興起,因發掘之物由誰保管引發的爭執也促進相關法律內容的完善,即1930年《古物保存法》規定了官方發掘的古物歸屬。

另外可以注意到,《河南古物規程》正文后所附三個古物調查表,均設置了“所有權”一項,表明對所有權問題的重視,這也是開創之舉。清末的文物普查,只有山東省交回調查表,其中沒有所有權這一項。北洋政府1916年配合《保存古物暫行辦法》也開展了文物調查,官方公布的調查表樣式里也沒有所有權這一項。在京晉魯豫等地交回的報告中,只有山西省的調查涉及了所有權一項。整體來看,20世紀初的文物法規對所有權問題還是比較淡漠的,《河南古物規程》如此重視所有權問題,令人稱贊。

五、保護原則:不失原有價值

《河南古物規程》第九條提到:“為保存之必要,地方行政長官對于第二條所列各物,得變更其位置或變更其形狀之一部或全部,但以不失其原有價值為限”。變更位置主要是針對古物而言,而變更形狀應主要指不可移動之物,如古建筑。無論哪種方式,都不能貶損其既有價值,以此為限。對于古建筑等古跡,中國古代通常會改擴建或者重建,同時復原缺失部分,這些行為如果把控不好,容易演變為破壞性的行為,關鍵在于對價值的認識和評估。中國古代的做法和風靡歐洲的“風格式修復”有相似之處。在歐洲,關于古建筑是應該遵循“風格式修復”,還是按照約翰·拉斯金所提倡的進行保存的爭論,直到1964年的《威尼斯憲章》[14]頒布才算得以平息。憲章對保存和修復都提了限制條件,這些條件都是基于價值進行限定,其中第十二、十三條與《河南古物規程》第九條有相通之處,即缺失部分的修補和添加,不能貶損其原有價值?第十二條原文為Replacements of missing parts must integrate harmoniously with the whole, but at the same time must be 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original so that restoration does not falsify the artistic or historic evidence。第十三條原文是Additions cannot be allowed except in so far as they do not detract from the interesting parts of the building, its traditional setting, the balance of its composit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its surroundings。。當代主流的遺產保護理論基于《威尼斯憲章》而衍生,更是將價值問題置于遺產保護的核心地位。

《河南古物規程》提出不失原有價值的保護原則,與《威尼斯憲章》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但時間上比《威尼斯憲章》早了半個世紀,在清末民國的法令中,也是最早出現了關于保護修繕原則的思考[15]。

六、結語

(一)先進性與局限性

《河南古物規程》為民國第一個保護文物的地方法規,其產生和宏觀的社會背景有關,也和具體的制定者有關。在其之前僅有一個清末的“辦法”文件可以參考,所以《河南古物規程》提出了很多開創性的內容,如古物成為法定保護對象、“名勝古跡”和“(古代)建筑物”被列入保護對象、古物歸屬國家所有、發掘地下古物的歸屬問題、不失原有價值的保護原則、強調古物所有權等,其中有些內容在今天來看,仍不落后,甚至與國際主流的保護理論有不謀而合之處。當然,《河南古物規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順應政局和主政官員個人志向的“振興古學”的保護目的,名勝古跡、古代建筑物和各種建筑類型并列導致的分類混亂等。

(二)近代化轉向中的若干問題及啟示

《河南古物規程》呈現了地方官員在國家文化建設、文物法制建設、文物觀念初生階段所做的努力、態度及傾向,展示了本土觀念在西學傳播的戰亂年代實現法制化轉向和近代化轉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保護對象的選擇、保護范疇的確定、古建筑的文物身份覺醒以及文物所有權觀念等。這些問題互相關聯,涉及一個關鍵問題,即如何應對西方理念及其與中方的差異。

西方遺產話語起源于19世紀末歐洲對“monument”的關注,monument的含義很復雜,但本質上可歸為有形物和人工物,多為建筑物[16]。考察其中影響比較大的英法兩國的法律,都是首先出現對于單個人工物的法律,若干年后,才出現其他的法律,涉及自然物的保護?法國1887年頒布了《歷史古跡法》,保護對象為歷史建筑物及動產;1906年頒布了《景觀地法》,保護自然物;1930年重新頒布《景觀地法》;1943年頒布《文物建筑周邊環境法》,保護歷史建筑物的周邊環境。英國1882年頒布《古跡法》,保護歷史建筑物;1932年頒布《城鄉規劃法》,提出對于保護區的保護;后來1980年代末,確定歷史公園和園林為一種保護類型,與之相關法律是1994年的《規劃政策指導:規劃歷史環境》。,而且國際層面上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涇渭分明甚至是對立的。但中國古代觀念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學觀而生,強調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對應到文物的保護范疇上,不把建筑等人工物和周邊環境、自然景物割裂來看待,多是將其視為一個完整的景觀范疇去珍視,即名勝、古跡觀念等。另外還有一點不同于西方,古建筑在中國古代并不具有文化表征意義,到清末民初,其文物身份的覺醒還只限于少數知識分子。

上述差異導致中西話語勢必有一定的碰撞,直接影響了近代文物法規的早期形態,而《河南古物規程》便是這一發展階段中的典型節點:

首先是通常用來指示可移動之物的古物為法定保護對象,但保護范疇卻囊括了建筑等大量的不可移動之物,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在古物被破壞、亟待保護的歷史傳統中,由于西方影響古建筑文物身份的覺醒。

其次是古代建筑和名勝古跡、各類建筑物并列被保護,一是因為傳入的“建筑(學)”等概念還比較模糊,二是因為受到西方影響,“建筑”開始從“名勝”“古跡”等傳統意識形態中被抽離,這樣的苗頭暗合了民國后期的法規發展趨勢。隨著西方影響更為強烈,1930年發布的《古物保存法》及配套文件中,建筑物正式脫離“名勝”“古跡”的范疇而成為一個獨立的重要類別,建筑周邊環境和自然景物則淡出了保護范疇,本土語匯“名勝”“古跡”也從法律話語中隱退,直到1980年代才得以回歸。除去這些逐漸接受西方理念的內容外,保護對象的價值和保護原則等問題則反映了統治階級基于本土觀念的探索。

綜上來看,《河南古物規程》呈現的這些探索和嘗試,構成了近代文物法規和理論健全過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不容忽視。它所反映的問題,也提醒今天的我們,對待西方話語,要保持一個審慎的態度,本土觀念的豐富內涵和營養也不容小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夜夜爽|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午夜在线不卡|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亚洲|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色88|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极品国产在线| 日韩资源站|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九九久久99精品| 国产后式a一视频|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一及毛片|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欧美激情伊人|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性欧美精品xxxx|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色综合综合网| 黄色不卡视频| 免费在线成人网| 色噜噜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日韩激情成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日韩麻豆小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黄色a一级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日韩免费成人|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男女男精品视频| 色国产视频|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亚洲香蕉在线|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13页|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