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雙赫

文化茶座
園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中國園林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獨樹一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涵,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中國古典園林在其自我演進的過程中,最終形成以自然情趣與人文精神相融合、藝術表現與物質技術相結合為特征的園林體系,以鮮明的個性屹立于世界園林中,影響著世界園林的發展。
歷史淵源
1.生成期:商、周、秦、漢。商周貴族宮苑是皇家園林的前身。秦漢皇家宮廷園林為造園活動主流。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展成為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了供皇帝游憩之外,還可以在這里舉行朝賀,處理朝政。
2.轉折期:魏、晉、南北朝。私家園林在寄情山水的社會風尚中異軍突起,寺觀園林開始興盛。園林規模由大到小,園林造景由過多的神異色彩轉為濃郁的自然氣氛,創作方法由寫實趨于寫實與寫意相結合。中國古典園林開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觀三大類型并行發展的局面和略具雛形的園林體系。
3.全盛期:隋、唐。園林體系具有的風格特征已經基本形成?;始覉@林的“皇家氣派”形成,私家園林藝術性升華,寺觀園林世俗化,公共園林有了更多記載,風景式園林創作技巧和手法進入新境界,山水畫、山水詩文、山水園林互相滲透。
4.成熟期:兩宋到清初。園林創作轉向寫意,士流園林全面“文人化”,公共園林較為普遍?;始覉@林創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
5.成熟后期:清中葉到清末。由于外來侵略、西方文化沖擊等原因,園林創作由全盛轉向衰落,但中國園林的成就卻達到了它的歷史峰巔,其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所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中國園林藝術從東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公認的藝術奇觀。
藝術特色
1.源于自然、勝于自然。中國的園林常常利用自然的名山大川作為原型來建造,同時加以提煉,以藝術和自然風景為主題,以山水地貌為構景要素,配以樹木植被作裝點而成。
2.自然美和建筑美的統一。中國園林在處理建筑和自然景觀方面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園林中總要把小山、流水、植物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突出這些要素之間和諧、互補的一面,避免相互對立、排斥的一面,使建筑美和自然美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3.詩畫的情趣。中國的園林創作,常常蘊含著古人的詩文、畫作中的一些境界,借鑒文學藝術的章法,讓整個規劃設計都有著文學性和藝術性,使得園林作品從總體到局部都充滿濃郁的詩情畫意。
4.步移景異。隨著人的立足點的變化,景物也隨之改變。“移”和“景”的相互作用表現出藝術的創造力,景觀設計師在園林中享受著自己的感覺,表達著自己的思想,并以此來喚起參觀者的喝彩。
主要特點
1.師法自然。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以及假山中的各種景象要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二是每一處山水景象中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如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低起伏狀。
2.融于自然。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筑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與自然融合,因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等種種關系,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起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暢,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到相互滲透的作用。
3.順應自然。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水、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和地下的自然環境相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出自然淡薄、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并收到步移靜換、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4.表現自然。與西方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然而然的狀態。
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觀念所在,是中國園林的最大特色,也是其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美文欣賞
中國園林設計中的“禮樂之美”
矯克華
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禮樂文化,“禮樂之美”的文化理念對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在建筑、園林景觀、植物設計的發展過程中,被具體物化為對“禮樂之美”的追求。
“禮”是指人通過自身的主體意識,同產生于自己意識之外的“文化存在物”之間的溝通,它起著一種社會規范整合作用。禮的特點便是“有秩序”。在儒學的發揚下,禮就是等級,并得到了政治上的鞏固。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藝術體現了儒家禮樂文化思想。儒家希望建立一個高度秩序化的社會,因此在他們眼里,世界萬物均有內在秩序,反映在園林景觀設計藝術風格上,就是用植物來表示禮教制度。例如:泰山岱廟、曲阜孔廟、皇家園林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皇家十三陵的園林景觀植物設計,都是最具典型儒家禮制文化思想影響的案例,體現了儒家禮制文化思想對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空間秩序的影響,體現了封建帝王權力的森嚴等級制度和園林景觀設計藝術的莊重之美。
中國園林景觀通??煞譃榛始覉@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三大類型,不同風格的園林,其植物景觀也各有特色。其中,皇家園林的景觀植物設計最具儒家禮制文化的代表性。皇家園林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故而植物景觀設計也要處處彰顯皇家氣派,體現皇權文化。松柏常作為基調樹種,象征其統治長存。承德避暑山莊處處可見蒼勁的古松,更有多處以松命名的景點,如可聆聽陣陣松濤的“萬壑松風”,代表松鶴延年的“松鶴清樾”,以及“云牖松扉”“松鶴齋”等。另外,莊內種植象征“玉堂富貴”的玉蘭、海棠、牡丹,并搜集天下各地的珍奇花木,無一不體現出皇家的華麗富貴。至于“花之有使令,猶中宮之有殯御”,認為配植花木時有主仆之分,講究“君臣輔弼”之理,則更直白地表述了“禮”的影響。儒學倡導“禮者,天地之序也”,希望建立一個高度秩序化的社會,萬物均按內在秩序發展,反映在園林景觀植物設計上,就是用植物來表示禮教制度。
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文化中的“禮樂之美”大大豐富了園林景觀文化的民族性,這些植物景觀的精華一直都體現著儒家禮樂之美的文化精髓。
(節選自《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原標題為《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