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北有周有光,南有劉緒貽。”劉緒貽,1913年5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黃陂縣,1940年獲清華大學學士學位,1947年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歸國后一直執教于武漢大學,是國內早期社會學家之一。
多年來劉緒貽著作等身,不少學術成果被中、英、美等多國詞典收錄。2018年11月10日,劉緒貽因病去世,但他豁達的心態、孜孜不倦的學術研究精神,乃至和妻子周世英一生相伴的愛情故事都讓世人為之動容。
1935年,22歲的劉緒貽在湖北省高中畢業同學聯合會上見到了一位穿陰丹士林旗袍的女子。
他很快打聽到,這個女子叫周世英。“這是我平生接觸到的第一位文化水平與我相似、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形象又很動人的現代女性,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就對她很有好感。”劉緒貽后來這樣描述。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劉緒貽能干點啥博得佳人的好感呢?那時候,這群年輕人正在致力于反對教育部門的高中統考,周世英所在的學校負責出呈文,一稿出來不大合適,劉緒貽給改了,大家都覺得滿意。這樣一來,周世英自然注意到了劉緒貽。
劉緒貽的另一項技能是自作多情。據說,有一次他和周小姐站得很近,周小姐的臉紅了,劉緒貽就想:“我當時注意到了她的這種羞紅,以為這也許是她情不自禁地傳遞給我的信息。”他甚至猜測,之所以臉紅,是周小姐注意到了自己“粗眉毛的男性魅力”。
終于,劉緒貽鼓足勇氣寫了一封信。信交出去,沒有回音,消息卻走漏了。忽然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省高另一個男同學也喜歡周世英,他聽說劉緒貽下手,于是自己也寫了一封信,重點有二:一說自己家里有錢;二打小報告,告訴周小姐劉緒貽從前談過戀愛。劉緒貽簡直快要急哭了。
從實際情況來看,劉緒貽和周世英的家庭情況懸殊是比較大的:一個是窮小伙,一個是富小姐。劉緒貽會考結束之后,住在宿舍里準備升學,每天只能吃一頓蛋炒飯,甚至連內衣褲都是同學接濟的。
好在這時候,周世英的回信到了。周世英顯然比劉緒貽更加理智,她的回信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要交往,必須好好學習。只有獲得一個好前途,兩個人才能有未來。
1935年7月,劉緒貽考上了北京大學化學系,但是北大不是公費,他支付不起學費,只好放棄。最終選擇了南京軍需學校——因為讀軍校不需要支付學費,每個月還有零花錢。但剛進校不久,周世英家便傳話過來不喜歡“二尺五”(代指當兵的,國民黨軍衣都是二尺五)。當時劉緒貽內心極其矛盾,冒著被通緝的危險,他決定逃學。
后來,劉緒貽除投考清華大學公費生外,也和周世英一起報考武漢大學并被同時錄取。多年后他回憶,“發榜時我們倆的名字排在一起,她的同學就說我們倆是天作之合”。但因為家貧,劉緒貽不得已選擇了清華公費生,周世英則進入武大念書。
在清華園時,劉緒貽老是想著周世英,書也讀不進。“她覺得我太重感情,妨害學習,就想淡化我們的關系,連通信也停了。她越這樣我越想她。一天到晚,無論做什么事,到什么地方,總在想她,真正害上了相思病。結果化學和微積分不及格,公費生資格也丟了。”而得知情況的周世英則托朋友告訴劉緒貽,太沉溺于愛情,會妨礙學習。在周世英的鼓勵下,劉緒貽逐漸把心思放到學業上來。
清華頭兩年不分院系專業,即使定了也可以隨意轉。劉緒貽入學時,遵父親遺愿報的是化學系,第二年讀了一年外國語言文學,一直到大三,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所喜歡的專業——社會人類學。
因為戰事,清華與北大、南開西遷昆明,組成西南聯大。畢業時,劉緒貽本有兩個機會留在西南聯大,要么跟系主任陳達做助教,要么跟費孝通從事社會學研究,兩位先生都是大家,但他選擇了離開。當時周世英在重慶市鹽務局謀了個職務,待遇穩定,月薪100元,比大學畢業生工資還高,又因為是家里的大女兒,認為自己有養家責任,要照顧好弟弟妹妹。因此,劉緒貽決定去重慶找周世英。
“費孝通先生還為這件事專門勸解我,‘愛情是暫時的,做學問才是永久的事情。”劉緒貽后來回憶,雖然不舍,他還是為了愛情毅然放棄了留校機會,前往重慶投奔愛人。“我假如不到重慶的話,學術成名會更早,因為跟著費孝通,當然也無所謂后悔不后悔。”
1940年10月1日,這對幾經周折的情侶拍了一張照片,在《大公報》上登了一個啟事,就正式結婚了。
稱心如意的劉緒貽安下心來,一心搞學問。當劉緒貽的人生中每每面臨選擇的時候,周世英總是他做出選擇時放在第一位的考慮因素。兩人結婚七十多年,從沒有發生過任何爭執。一百歲的時候,周世英摔了一跤,坐上了輪椅。劉緒貽每天吃飯,還要不時看看老伴兒碗里的飯菜吃了多少,吃不完,他就發愁。
周世英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事業上全力支持,生活上體貼入微。兩人的兒子劉東說,父親的著作幾百萬字,定稿大部分都是母親一筆一畫代為謄寫的。母親每天都會幫父親整理資料,把相關文章從報紙上剪下來,分門別類貼進本子里。
父親也對母親呵護有加,每次吃飯,一道菜轉到面前,父親都會先夾給母親,然后自己才吃。
將近90歲時,劉緒貽開始學著用電腦,像小學生一樣從基本的打字一點一點學起。在經歷多次忘記存盤而丟失文稿、導紙板調錯位打不出字等尷尬后,終于能自如地用電腦寫文章、收發郵件、批閱論文了。而妻子周世英則在另一間房間戴著眼鏡捧讀小說,畫面平靜而溫馨。
值得一提的是,劉緒貽、周世英夫婦皆是珞珈山老壽星。2012年5月,武漢大學舉行劉緒貽先生百歲華誕慶典暨學術思想研討會,恭祝劉緒貽夫婦跨入雙百歲,攜手喜迎百歲華誕,也是學術界一段傳奇。正如劉緒貽在總結自己和妻子的長壽秘訣時所言,“多情人不老”。
(綜合源自“山河小歲月”,《武漢晚報》及“上游新聞”)
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