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鵬

作為身處元素周期表中第6位的碳,在地球萬物演化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不論是宇宙大爆炸、地心之謎、板塊運動、生命起源、生命演化、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還是火山噴發、氣候變化、塑料污染、能源危機、新型材料……隨處都能看到碳的足跡。在《碳如何玩轉地球》一書中,作者教會我們用碳的眼光來看待地球和周圍的一切。
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曾提出,萬物是由“水、火、土、氣”四種元素共同構成,每種元素都有其特性,都是宇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所有物質的源頭。然而在元素周期表中,僅有碳元素表現出這四種經典元素不同的特征,本書恰好以此構建了一個“四樂章”的框架,進而一步步帶領讀者用“碳眼觀地球”。
作者用碳的交響樂建構起了全書的框架:第一樂章《土之運動:晶體中的碳》,明確了礦物和巖石是地球牢固的晶體基礎;第二樂章《氣之運動:循環中的碳》,主要講述地球上宏偉的碳循環;第三樂章《火之運動:材料中的碳》,論述了碳在能源、工業和新興高科技領域發揮的作用;第四樂章《水之運動:生命中的碳》,探索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每一樂章又有前奏曲、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和尾奏,或者稱前奏曲、詠嘆調、間奏曲、返始詠嘆調和尾奏,讀起來仿若聽交響樂一般。
當然,作為一本與碳相關的科普書,必然不能脫離開科學知識和最新的科研成果。這本書是5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科學家參與的“深碳觀測計劃”的科普結晶,也是一部科研成果科普化的典范。本書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董漢文副研究員和曾令森研究員精心翻譯,李廷棟院士作序。在譯稿中,兩位譯者增加了許多注解,補充和更新了相關知識點,使得文本更具專業性和可讀性,是廣大地球科學愛好者的有趣讀物,也可供碳科學研究者參考。
傲慢的人類以地球“主宰者”自居,倘若能用“碳眼觀地球”,也許我們會深刻意識到,人類并非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口中所言的“萬物的尺度”,畢竟對于貫穿于地球萬物整個演化進程的碳來說,人類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所以作者也呼吁:“如果我們足夠理智,如果我們能夠以一顆敬畏之心來緩和我們的需求,如果我們能夠把珍惜美麗的富碳世界視為當務之急,那我們將有望為我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以及所有的子孫后代,留下無與倫比的寶貴財富。”
(源自“科普時報”)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