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升君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近年來,圖們市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全力抓基層、夯基礎、固基本,以黨的建設引領鄉村建設,以組織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推動組織振興,守好鄉村振興“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好,團結帶領鄉親們脫貧之后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市級領導組織有力。完善由市級領導牽頭抓總、統一部署、全程督辦的工作體系,出臺《圖們市關于市級領導包保聯系村黨組織 助推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28名市級領導與50個村進行對接,落實政治、統籌、指導等八項責任,充分整合省州市包保幫扶部門(單位)、邊境村結對民營企業等各方幫扶力量,實現行政村聯系幫扶“全覆蓋”。包保部門全面發力。全面落實包保幫扶工作,組織動員124個省州市直部門(單位)與村進行對接,承接包保責任,選派駐村干部132人,實現駐村工作隊“全覆蓋”,定期組織包保部門干部開展入戶走訪,詳細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22年投入幫扶、慰問資金達556.15萬元,將包保幫扶深入到每一戶、每一人。村級組織激發活力。持續開展“五星級”鄉村黨組織創建,圍繞書記、隊伍、產業、民生、治理等五個方面,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全市96%的村達到三星黨支部以上標準,46%的村達到四星黨支部標準,月晴鎮水口村成為圖們市第一個五星級黨支部,所有鎮黨委均達到三星以上標準。
夯實產業振興,點燃鄉村振興“加速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行典型示范引領。圍繞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制定《圖們市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1+1)文件,大力培植“一村一品”“一村一業”,優化政策扶持,推行符合各村實際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全市已打造示范引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6家,其中,省級示范社4家,吸納群眾115戶179人,輻射帶動非入社群眾255戶334人。統籌用好政策資金。幾年來,為石峴鎮向陽村、涼水鎮河西村、月晴鎮水口村、長安鎮磨盤村等14個村撥付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700萬元,發展鄉村產業項目14個,引領帶動全市村集體經濟發展提檔升級,為村黨組織引領發展、服務群眾奠定良好基礎。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積極推進“三變”改革,推廣土地流轉、園區帶動、產業帶動三種模式,不斷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圍繞特色養殖、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壯大村級新經濟,推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致富,全面消除10萬元以下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全市50個村村均收入達38.13萬元。
強化人才振興,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圖們市堅持將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不斷選優配強基層干部隊伍,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強化鄉村干部隊伍建設。通過換屆選舉,配齊305名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50.97歲,35歲以下人員達到30人,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53人,實現年齡、學歷“一降一升”。持續實施“五類能人”到村任職,招聘“村務崗”、鄉村振興專干等,選聘1名“五類能人”到村擔任村書記,招聘9名“村務崗”、22名鄉村振興專干到村任職,持續推動“村務崗”、鄉村振興專干進入村“兩委”班子。暢通村干部晉升渠道,科學設置招考崗位,定向招錄3名鄉鎮事業編制人員。開展能力素質提升培訓。設置鄉村治理標準體系建設、銜接資金項目公告公示等專業課程和打造農產品品牌、開展“三變”改革促進鄉村振興等理論課程,覆蓋鄉鎮干部、村干部、駐村干部400余人,進一步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和履職能力。嚴肅駐村干部監督管理。出臺《圖們市鄉村振興駐村干部管理細則》,明確駐村干部職責、選派、調換、培訓、考核等事項,為進一步規范駐村工作提供指導手冊。開展第一書記“大回訪”活動,以“四必訪”“獻良策”“暖民心”三項載體活動為契機,13名脫貧攻堅期間駐村干部返村開展“傳幫帶”活動56次,讓基層干部下得去、沉得住、扎得深。
聚焦生態振興,筑牢鄉村振興“壓艙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實施“三治融合”行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民主管理制度,指導各鎮村黨組織議事規則,引導村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平安村”建設、村居法律顧問等重點工作,推動“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打造美麗、美好、法治鄉村。完善網格治理體系。全面建立“鄉鎮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聯系戶”組織體系,建立118個網格黨組織,設立黨員中心戶50戶、黨員家庭戶502戶,300個黨員戶被評為“美麗庭院”“干凈人家”,455名黨員加入志愿者服務隊,建立農村服務站點37個,代理服務事項1765件,聚焦鰥寡孤獨等困難群眾,建立黨組織實事項目58個,解決民生實事62件,認領“微心愿”439個,積極構建有溫度的鄉村治理體系。創新鄉村智能模式。以石峴鎮水南村試點經驗為基礎,聚焦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通過“數字鄉村+誠信體系”聯動,采取“政府搭橋+物業公司應聘+行政村自主選擇”方式,圍繞糞污抽取、機電井房管護等13項管護工作,實施“物業進村”農村治理新模式,推動物業治理向村莊延伸。
激發文化振興,繪就鄉村振興“美畫卷”。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一起抓。培育鄉風文明。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制定朗朗上口、傳播度高、規范村民行為的“朝漢”雙語村規民約,實現“一村一約”,用良善法治立規明矩。依托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場所,推廣普及紅白理事服務禮堂,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組織村民集中舉辦婚喪宴席,倡導簡辦文明新風。根植文化自信。開展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及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工作,成功打造水口村水稻博物館、水南村村史長廊等特色展覽。立足于朝鮮族民俗特色優勢,開展文化惠民下鄉文藝演出累計30余場,受益群眾3000余人次,群眾精神文明生活日益豐富。傳承良好黨風。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工作隊的作用,堅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開展“黨員夜話”、政策宣講等活動600余次,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積極宣傳黨的主張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圖們市將持續圍繞“五大振興”,夯基礎、筑根基、聚民心,切實發揮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黨建引領貫穿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全過程各方面,為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中國式現代化新圖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作者單位:中共圖們市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