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昊霖 洪嫻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海南 海口 570100)
媒體融合自2014 年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成為創新中國社會治理結構、推進治理水平現代化的有力措施。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廣播電視系統正以“智慧廣電”為重要抓手,全力推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但在5G 廣泛應用和媒體融合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信息傳播變得更加便捷,人人都能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新聞信息傳播的結構正發生重大變革,而處在媒體融合潮頭的廣播電視系統媒體,正面臨著轉型求生與智能升級的挑戰與機遇。本文將以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傳播融媒體中心(以下簡稱“融媒體中心”)發展為例,探析廣電系統媒體轉型升級的實踐策略。
2018 年4 月13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 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宣布黨中央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迎來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2019 年12 月,在海南自貿港建設大背景下,融媒體中心經海南省委編辦批復同意成立,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精神,全面推進主力軍挺進主戰場,走以自貿港內容建設為根本,5G 先進技術為支撐,建設“智慧廣電+”的戰略路線,推動媒體與旅游、健康、教育及社會綜合治理服務融合,借融合之勢打造系列“出圈”融媒體產品,創建自有國際傳播賬號矩陣,搶占輿論宣傳新高地,將“自貿港故事”推向全世界,形成與自貿港建設影響相匹配的傳播能力,在媒體融合賽道上跑出“自貿港加速度”,書寫媒體深度融合的“海南答卷”。
截至2023 年7 月,全媒體粉絲矩陣粉絲總量達5750 萬,其中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抖音號粉絲量突破492 萬,穩居海南省內媒體之冠;5G+4K/VR 智慧廣電產業平臺在2021 年國家廣電總局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典型案例和成長項目征集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稱號,是海南歷年來首次獲此獎項,填補海南在此獎項的空白;《SoHainan—Wendy'sVlog(中英雙語Vlog)》榮獲“第二十四屆全國政協好新聞”一等獎,為海南歷年來最好獲獎成績;推出全國首次5G+8K+VR 水下海底直播,在廣電總局2021 年首屆高新視頻創新應用大賽中,榮獲虛擬現實視頻類三等獎,是海南唯一獲獎的單位。2020 年以來,融媒體中心共獲得獎項73 件,其中5次獲國家級獎項,37 件作品獲海南新聞獎,其中海南新聞獎一等獎作品13 部。在《收視中國》發布的2022 年省級臺新聞融合短視頻傳播指數中,海南臺被評為年度黑馬,首次進入新聞融合短視頻傳播指數排名前十;在新聞融合微信傳播指數中,海南臺新聞融合微信傳播指數排名顯著提升,繼2019 年后第二次進入前十名。
當前海南正以制度集成創新,打造高水平開放新高地。融媒體中心緊緊抓住自貿港建設的重大機遇,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探索5G 深度與廣度的雙突破,2020 年起全力打造5G+4K/VR 智慧廣電產業平臺,這是融媒體中心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一大重要布局,將在輿論宣傳、黨政服務、社會綜合治理、鄉村振興、帶動全國共享自貿港政策紅利和市場機遇等方面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目前該項目已成功入選2021 年國家廣電總局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全國僅有15 個項目獲得此榮譽,這也是海南歷年來首次獲此獎項。同時,平臺還通過海南省發改委評審推薦至國家發改委,錄入國家發改委項目庫;列入海南省旅文廳“十四五”發展規劃、海南省委網信辦“十四五”發展規劃等。
平臺以大旅游、大健康、大教育為方向,主要圍繞內容生產、分眾傳播、智能服務、技術研發等環節,突出廣電系特色的“5G+”應用,涵蓋5G+4K/8K 超高清視頻制作、4K+8K/VR 水下海底直播研發、VR慢直播應用等特點,以“IPTV+OTT+APP”融合傳播模式,向大眾提供新聞資訊、視聽節目、社會服務、醫療健康、數字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廣電+”服務,突出“媒體+”的大融合理念,旨在打造具有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的智慧廣電5G 視聽產業基地,不斷擴展媒體服務邊界,助力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及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
其中在VR 慢直播方面,融媒體中心走在海南省媒體前列。5G 時代的新聞視覺傳達越來越注重用戶的沉浸體驗感,盡可能給予用戶最大的想象空間,使其能以自我為中心,充分發揮自主性。[1]融媒體中心在視聽海南客戶端專門開設了VR 頻道,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還原新聞事件的發生現場,推出了《海南首個“5G+VR”庭審直播——王某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打造真實“庭審世界”,同樣的節目還有《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瓊崖縱隊文物史料展網上展館》《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島文物史料展》等。
平臺將以產品為抓手,5G+4K/VR 智慧廣電產業平臺作為由媒體主導的“融媒體+”平臺,有獨特的視頻化內容生產優勢,也有新傳播技術更快、更好接軌的特性。當前,互聯網思維打開了媒體轉型升級的視野,從“做什么”轉為“還能再做什么”,主動拓展媒體服務邊界。融媒體中心也是如此,主動對接海南大數據局,旨在以數據為抓手,新技術應用為核心,有力推動政務服務、城市服務和新聞資訊“三端合一”,實現各類資源的合作轉化,融合創新助力海南省委“大宣傳”格局。同時還將開展海南自由貿易港、黨建、健康生活、海洋4K/VR 慢直播、熱帶海島秀等特色節目建設,提供融合新聞資訊、視聽節目、社會民生、醫療健康、數字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多樣化、全方位、專業化、個性化的“智慧廣電+”服務,實現廣電融合媒體與公共信息服務的大運營理念,[2]提高公共信息服務與政務服務水平,打造海南自貿港媒體融合拳頭產品,賦能智慧海南建設。
為提高平臺的技術能力,2023 年,融媒體中心還與國家廣電總局廣科院合作,共建全媒體傳播實驗室,正在進行“水下多元信息融媒體VR 直播系統”“東盟文化數據修復中心之瓊劇系列”等項目研發,4K 修復方面,已完成《紅葉題詩》等20 部瓊劇作品修復,通過數字化手段,推動海南特色瓊劇的傳播,助力海南文化“出圈”。
融媒體中心深耕4K+8K VR 超高清水下海底沉浸式直播領域,以水下海底節目為重要抓手,助力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已推出系列水下超高清直播項目,均獲好評。2021 年推出國內首個“5G+8K+VR”海底直播秀,并聯合新華社、央視頻推出全球首次多平臺海底VR 直播,這是新華社海外賬號首次進行海底VR 直播,覆蓋全球粉絲600 萬;2022 年3 月推出國內首次5G+8K 的VR 海陸空直播,獲新華社和央視頻全網推送;2023 年推出全球第一檔7×24 小時海底VR 慢直播欄目《嗨藍》,是抖音首檔VR 慢直播,觀看量破5000 萬;世界地球日聯合字節跳動公益推出“地球物種守護員”72 小時守護珊瑚海VR 公益直播,沖上抖音熱榜海南同城第一名,總觀看量超1300 萬。此外,還聯合貴州、山東等全國16 個省份成立新媒體海底直播聯盟,建設海底超高清特色直播制作基地。
當前,融媒體中心正進行水下直播技術的攻堅克難,如打造第一艘海底直播船,將大美海洋分發到各個頻道和平臺,通過大小屏聯通,全面升級特色跨屏慢直播品牌,讓海底直播成為融媒體中心的拳頭產品,同時加大對海洋知識的科普,探索KOL 海底直播間帶貨、海藏酒等創新產業模式。
在海南,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有著肥沃的“土壤”。2020 年6 月1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3],其中直接跟大健康領域相關的內容至少有七項,健康產業也成為了海南自貿港建設優先發展產業之一。融媒體中心將依托海南特有的醫療資源,通過“健康海南”之數字醫療新媒體服務項目,助力海南自貿港成為中國醫療創新高地。
“健康海南”之數字醫療新媒體服務項目將充分融合媒體+醫療服務資源,與國藥集團合作,發展大屏掛號問診、“千兆網絡+康養醫療”等新業態,通過IPTV 大屏和視聽海南客戶端打造最適合家庭場景的康養醫療應用,配合AI 技術,使5G 超高清覆蓋問診、復診與康養全流程,進而打通全省的康養醫療機構、酒店、醫院,塑造全鏈路5G 超高清醫療產業。目前項目已得到海南省衛健委回函作為支持單位,正在建設中。
大教育方面,將建設“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構建多級部署、互聯互通、協同開放的一體化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對接國家級教育資源體系,開展協同服務,優化完善教育管理、監測和評價體系,助力海南省數字課堂建設升級。目前正在與教育部支持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的先導項目——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電教館等合作,將海南省內優質教育資源進行打通,形成良性循環,探索教育發展新模式,如開設VR 大小屏互動教育社區——“空中課堂”,運用AI高新技術,模擬分析用戶需求,讓網課更具身臨其境之感的同時,提供不同用戶所需的教育資源支持。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為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融媒體中心攜手海南省教育廳、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中國聯通海南分公司、北京師范大學海口附屬學校共同開啟5G 同步課堂[4],采用同步互動課堂+直播課堂的方式,進行線上直播授課,并可通過多個平臺同步觀看直播,在教師、學生之間建起一座實時、高清的線上遠程互動橋梁,推動海南省優質教育資源共享。2022 年,融媒體中心聯合海南各大高校,開展了爭做中國好網民倡議墻活動,聯合錄制推出系列倡議宣言,倡導廣大青年學子網上沖浪有節度,跟帖評論需謹慎,營造健康和諧網絡輿論環境,獲得廣大網友的好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海南開展國際傳播工作的最大特色,為發揮出海南自貿港獨特優勢,放大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國際聲量,展示中國風范亮麗名片,融媒體中心一成立,就積極搭建自貿港區域性國際傳播賬號矩陣,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 等平臺開通運營Hainan Touch 和Hainan Today 兩大賬號,同時與央媒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一是積極向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hina Plus、CCTV+國際視頻平臺供稿,2021 全年融媒體中心在CCTV+國際視頻平臺的對外發布數量居全國省市臺第1 名;二是與新華社、CGTN、China Plus、央視頻等央媒團隊密切合作,聯合推出多款對外傳播精品產品,如《走,去海南》《相約海南——老外眼中新農村系列全球直播》等,廣獲好評。為加強自貿港文化傳播,融媒體中心還將自有原創欄目《奮斗在海南 不負青春》節目進行德語譯制,2022 年3 月4 日起在《LaiKanBa》德語官方網站、新華網德語頻道播出。同時在海南省率先開通不受限的互聯網國際專線,直接訪問所有國際互聯網站,用技術賦能國際傳播工作。
2020 年,融媒體中心與海南國際傳播中心、三沙衛視成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333”國際傳播體系的重要一環,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333”國際傳播體系2.0 版本的打造奠定良好基礎。2021 年,中宣部新聞局《新聞閱評》第24 期用整期篇幅對融媒體中心的海外傳播工作的亮點進行專題介紹。
2021 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IPTV 服務升級,完善標準體系,確保規范發展。為此,融媒體中心進行了多項創新改革,總用戶數從2019 年的120 萬,增長至2023 年的200 萬,并成功通過國家廣電總局驗收,獲得IPTV 集成播控服務牌照。
一是用心用情用力策劃內容產品,不斷增強IPTV平臺影響力,如積極推進《唱支山歌給黨聽·一首歌一座城》總分聯動項目,在海口美蘭機場開展大型線下傳唱歌曲快閃活動,形成慶祝建黨百年熱烈氛圍,全網點擊量突破1 億。二是充分發揮本地特色優勢,策劃主題主線宣傳產品。開設近50 個主題主線報道專區,如“博鰲亞洲論壇2022 年年會”“第二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多個專區,其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專區,自2019 年起,連續4 年通過中國IPTV總平臺“新聞專區”首頁推薦位下發至全國IPTV 用戶頁面。三是創新業態,向“用電視”快速升級。圍繞“大旅游、大健康、大教育”三大產業的融合布局,傳輸相關應用以及具體產業融合項目,加強與相關單位、部門的合作,如積極推進數字醫療平臺、智慧教育平臺、與全國13 個省份跨省聯合打造文旅專區“看中國”、嗨購自貿平臺、數字人+中國武術進校園、海南省“村BA”直播等多個項目。
元宇宙作為下一代互聯網集大成者,整合了AR、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為媒體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此方面,融媒體中心積極布局“元宇宙+”,升級應用場景,賦能媒體融合和全媒體建設。一是創新運用“元宇宙+主題報道”,自2021 年消博會起,融媒體中心就推出了“元宇宙·永不落幕的消博會”概念,2022 年更是創意升級,提出數字人“元宇宙·永不落幕的消博會2.0”,打造虛擬數字人消博會首秀,游客在逛展的同時,10 秒內就可生成專屬的虛擬數字人形象,以“數字人”打卡消博會活動。“元宇宙·永不落幕的消博會”獲得第三十二屆海南新聞獎網絡新聞類一等獎和媒體融合類一等獎;“元宇宙·永不落幕的消博會2.0”大型融媒宣傳報道獲得首屆全國廣電融媒營銷創新大賽銅獎。在2022 年海南省兩會期間,更是深化數字人應用,提出“數字人看兩會”概念,邀請各市縣代表以特有數字人形象打卡海南兩會,賦能時政報道宣傳。二是“元宇宙+本土文化”,推出海南首個數字美食藏品——“臨高烤乳豬,2022年9 月28 日,在阿里餓了么平臺上線發行,首批發行的5000 份數字藏品迅速完成搶兌。三是“元宇宙+數字IP”。“騎上雷公馬,上山去砍樹,下山做核酸”,在0801 海南疫情時雷公馬的漫畫一躍成為全國的輿論焦點。在雷公馬身上,是海南人樂觀積極抗擊疫情的精神寫照。為此,融媒體中心以雷公馬為IP,推出了《樂觀不屈的雷公馬,你值得擁有!》《樂觀不屈雷公馬海南人的新圖騰》《“雷公馬”12 步為你解鎖第九版〈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等系列報道,同時進行了首款雷公馬數字藏品的宣傳推廣,反響熱烈。
2023 年2 月融媒體中心主辦GFIC 海南元宇宙峰會,邀請高等學府教授、國內龍頭企業及行業專家,共同探討海南自貿港環境下元宇宙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現場成立了海南元宇宙研究院、海南元宇宙創新產業聯盟,與海南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戰略簽約,共同打造海南元宇宙數字資產文廣旅體應用場景空間,積極尋找媒體融合新發展路徑。
融媒體中心堅持“科技+融媒”,以新技術新應用,呈現出豐富的新聞內容,創新融媒表達,主題報道不斷深化,輿論引導力不斷提升,在講好海南故事中,彰顯了黨媒擔當。在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4·13 講話5 周年,全國及全省兩會,自貿港建設,能力提升建設年,博鰲亞洲論壇,消博會等主題主線報道中,融媒體中心著重聚焦海南自貿港發展故事,積極構建以內容產品a 為根本、移動優先、網上網下一體化的主流輿論格局[5],發揮大小屏聯動優勢,全媒體聯動完成了60 多場重大主題宣傳報道,推出了400 多個專欄專題,30 余次獲得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等表揚點贊。
精心策劃《“營”在自貿港——助企紓困財政獎補專場》《5G+打卡自貿港園區》《你好自貿港》《自貿君說》等自貿港建設精品節目;《海南網絡春晚》《海南中秋晚會》《博鰲第一縷陽光大型全媒體直播》《絲路之音2022 全球網絡歌唱大賽》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活動節目有口皆碑;推出海南首部本土紅色微動漫《椰子兄弟奇遇記》,獲新華社客戶端轉發;打造海南首個“普法學習留聲亭”,在憲法宣傳日登上央視新聞聯播等。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6]主流媒體打造自主可控新媒體平臺,是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重要內容,是關乎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任務,更是檢驗媒體融合發展成果的重要標準。
在媒體融合的進程中,融媒體中心進行了深入實踐與積極探索,以海南第一視頻客戶端“視聽海南”為基礎,建設媒體融合海南樣板。自2014 年正式上線以來,視聽海南客戶端歷經三次升級改版,不斷擴大直播、短視頻制播的優勢,生產了一大批優秀視聽作品。2023 年3 月,客戶端獲得傳媒中國2023 年度廣電優秀融媒平臺10 佳。
海南省主流媒體不同于其他省份的主流媒體,是要在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背景下做大做強,服務省委“大宣傳”格局,這也對海南省級媒體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為此融媒體中心積極推動視聽海南改版升級,正在全面推動客戶端視頻化,在短視頻專業化、差異化、精品化上下功夫,探索實踐“新聞可視化、內容視頻化、直播常態化”的發展路徑;同時逐步深化“IPTV+OTT+APP”,通過大小屏共振連通,帶動海南各市縣平臺賬號的聚合傳播,實現市縣級融媒資源的融合建設。同時為充分發揮海南廣電資源整合的優勢,根據總臺各頻道、頻率定位,開設垂類內容板塊,將時政、財經、文旅、健康、美食等內容進行細分,頻道、頻率根據自身發展優勢進行欄目認領,旨在將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各頻道視頻化優勢發揮到最大化,打造泛南海區域最具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平臺、視頻資訊第一客戶端。
當前媒體融合已進入深水區,廣電系主流媒體不能只在新聞上做簡單融合,而是應攜手當地職能部門,融入社會治理當中,打造“城市大腦”,以實現“大融合”理念。同時要高度重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切實向互聯網轉移,以創新驅動構建具有先進技術支撐、融廣播電視和現代網絡視聽于一體的大視聽發展格局,不斷提高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能力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