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益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000)
2021 年,元宇宙作為“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運行的數字世界”[1]、一個取代超載現實的“信息烏托邦”[2],成為席卷全球的熱點話題。2021 年3 月,頂著“元宇宙第一股”的光環,游戲公司Roblox 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日股價上漲超過50%。2022 年4 月,Facebook 母公司Meta 宣布,第一家“元宇宙”實體店將于5 月9 日開業。可以看出,元宇宙整合VR 技術、充分開發人工智能應用、吸納大數據的應用,秉持數字世界在各種新興科學技術方面的強大優勢,呈現全新的互聯網應用形態。雖然目前底層技術和應用場景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但元宇宙的特性昭示未來必定引發大量新型的業態。
首先,“元宇宙”是數學意義上的集合,“0”和“1”是構成“元宇宙”的底層抽象符號。[3]數字構成最簡單的數據信息,元宇宙正是數據信息的符號集合。“從本質上來說,元宇宙是一個由數據構成的虛擬空間,即使是物理實在空間,最終也將映射為數據,并與其他數據一起形成元宇宙,或者說,數據是元宇宙的基礎。”[4]如今人類的日常生活都在走向數字化,經歷數字孿生、數字原生和虛實相生的過程,數字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實現從現實宇宙空間向元宇宙空間的數字化遷徙。
元宇宙具有虛實相融性。互聯網誕生至今已逾五十年,早已全面融入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極大加速了經濟要素的流動。“元宇宙與互聯網在本質上是一體化的,它們都屬于數字世界的范疇。”[6]作為互聯網發展的最新形態,元宇宙升級了軟硬件設施,打造全新數字空間和虛擬體驗平臺,與現實世界緊密融合、相互影響。它的核心技術是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主要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和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區塊鏈、非同質化通行證(Non-Fungible Tokens,NFT),以及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等數據進行仿真過程的數字孿生技術,成為其底層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宇宙通過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動態多元的表現形式激發網絡社交群的互動,全新交互技術的應用為用戶創造了全面升級的交互體驗,將人們身處的物理世界、現實空間與心理世界、虛擬空間全面連接起來。[6]
元宇宙具有的人機交互性,使參與者可體驗到更為真實的體驗;此外,元宇宙還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其治理結構是分布式、去中心、自發組織的,施行規則依靠的是共識,無論加入或退出都無須得到許可,因此參與者更具匿名性和自由度,秉持“共建、共創、共治、共享”的理念,元宇宙自成體系。
元宇宙是一把雙刃劍,虛實相融性、人機交互性等特性使其成為傳播歷史虛無主義的絕佳場域,它將人抽象為數據,以片面孤立的眼光看待歷史,顯示出強烈的虛無特性。
虛無主義,英文為“Nihilism”,意為“什么都沒有”,虛無兩個字中的“虛”和“無”作為“有”的對立面,表示存在的虛化和無化。
在現實的物理環境中受到傳播渠道等因素的限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局限在一定范圍內,元宇宙憑借技術創造出虛擬與現實深度交織的特定環境,為歷史虛無主義的擴散提供了條件。元宇宙背景下的歷史虛無主義屬于歷史虛無主義的分支,表現出全方位、即時性和多層面滲透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市場維度,充滿了資本邏輯的控制。
首先,得益于元宇宙的自由度,歷史虛無主義獲得更廣闊的語境宣揚錯誤思想,可對受眾進行精準投遞。根據用戶的受教育程度、社會參與度、經濟購買力等標準對使用者進行分類,施加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服務,使得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具有更廣、更深、更具個性的效果,最大化誤導群眾。此外,元宇宙的去中心化特質也會弱化空間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元宇宙在吸收一定量的信息之后能夠自動學習生成信息,但這種信息生成的主動權掌握在部分國家手中,這部分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將操縱元宇宙空間的意識形態導向,而我國在元宇宙意識形態傳播領域處于不利地位,更易受到沖擊。
元宇宙可以是強力的宣傳工具,也可以是陰謀施展的場所,元宇宙視域下的歷史虛無主義否定國家民族、真理、價值和存在,憑借數據技術優勢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加之元宇宙與現實世界互相影響,其危害最終會映射到現實世界,使得歷史虛無主義更加泛濫。
元宇宙龐大的數據庫建構了包含人與其他事物的全新虛擬世界,現實的聯系可以轉移到這個數字空間,甚至還能拓展現實,創造屬于數字世界的存在物。元宇宙視域下歷史虛無主義借助元宇宙這一傳播環境及其創新型技術手段,會對現實世界產生眾多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元宇宙的起步、發展得益于數字技術的轉型升級,元宇宙的開發和應用在諸多領域顯現巨大的潛力,包括游戲、教育、金融、音樂、時尚、房地產等多個領域,極大刺激人對數字信息的消費。新概念的誕生和流行背后都有一定的利益關聯,且少不了資本的推波助瀾。美國互聯網科技巨頭最早對元宇宙進行了布局,而歷史虛無主義正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
當下大熱的元宇宙NFT 業務啟示人們要警惕元宇宙的資本剝削,作為區塊鏈的條目、數字世界“獨一無二”的資產,NFT 具有不可替代性且不可更改,“數字貨幣在元宇宙中流通的同時也挑戰著國家貨幣主權,監管的缺位將可能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甚至引起系統性金融風險并傳導至現實世界。”[7]在歷史虛無主義的助推下,區塊鏈技術賦予元宇宙經濟增值性,進一步加深資本剝削。資本入侵數字空間,以人們樂于接受的形式灌輸并強化錯誤的觀點,淡化人們原本正確的認知,大眾轉而為資本洗白,于是真實的歷史被遮蔽,原有的正當秩序遭到破壞。
元宇宙去中心化的機制也并不等于去中心化的結果,分層級的去中心化仍會導致中心化。雖然眾多公司在設計元宇宙時都宣稱自身是去中心化的,但資本的涉足將難以阻斷商業組織的天然壟斷傾向,為了便于收集數據,最終還是會產生集中的結果。同時貌似中立的元宇宙卻隱含著價值沖突,目前在該領域領先的大都是西方國家的企業,例如:蘋果、微軟、谷歌等,這些行業巨頭毫無疑問將成為元宇宙的先導者,也將成為元宇宙意識形態的主要輸出者。隨著不同國家的先后進入,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發生摩擦的概率大大增加,參與者也更容易落入歷史虛無主義的圈套,資本對人類的剝削也會進一步加深。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技術呈現出一種異化的趨勢,現代科技發展的最大危險在于它可能改變人類的本質特征,元宇宙對資本剝削的助推表現出遮蔽人主體性的虛無主義傾向,通過重構勞動生活方式,使人類技術能力實現轉型升級,某種意義上會強化科技的異化,影響人自身的價值判斷和自我認知,加重人的自我異化。
首先,元宇宙視域下的歷史虛無主義影響人的自我認同。現實的人作為虛擬人加入數字世界,人便擁有了第二重身份——虛擬世界的社會人。“在元宇宙的關系圖式中,技術不只是中介物,它更深刻地嵌入和融合人體,構成了人—技術—對象的新型關系,甚至形成了新型人類。”[8]元宇宙模糊了人與技術的界限,否定了人的主體性,將人抽象為數據符號,造成人本性的喪失,即人的異化。時間是一種不可逆、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隨著電視、電腦、手機的不斷發明,人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度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元宇宙的出現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當人對于元宇宙的關注度超過一個臨界點后,虛擬和現實便產生對立,繼而虛擬轉換到主體位置,現實被置于一邊。從那一刻起,人將與現實世界逐漸疏離,成為失去人性的“數字人”。人類在元宇宙里面的數字分身將會實現永生的構想,也會帶來巨大的倫理危機,例如:數字的我是否是我?虛擬身份是否能夠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當人去世時,這個不會消失的第二重身份,甚至是多重身份又該如何處理?這些都是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
其次,元宇宙視域下的歷史虛無主義影響人的社會認同。社交關系的多元代入是元宇宙的一大特點,多種身份同時存在的設想將會改變人類傳統的生存方式,包括話語體系、思維模式以及實踐方式,反映在現實中人與人之間也會形成新的互動模式,隨心所欲的虛擬身份更易俘獲人心,但元宇宙中信息的真真假假將加深人際交往的信任危機。人的自我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遭世界的影響,當代文化的虛擬化特征被不斷放大,元宇宙的興起使得大量工作生活得以在虛擬世界發生,人、物品和地理環境轉化為數據,摧毀了原有的多角色轉換機制,導致人的自我碎片化和對國家社會的不認同,進而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最后,元宇宙視域下的歷史虛無主義影響人的國家民族認同。元宇宙的無序狀態使堅持法律底線下的自由道德變得更為困難,人對自我存在的質疑成為元宇宙背景下歷史虛無主義信仰生成的基礎,而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個人情感的以偏概全,又會推動歷史虛無主義進一步傳播,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國家民族觀念將會被漸漸淡化,從而拋卻愛國之心及理想信念。
很顯然,人是具體的、歷史的,然而元宇宙為人的行為提供種種借口,制造出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的假象,加深人們對虛擬世界的依賴,人類生存的范圍和深度從物理世界引向數字世界,人被技術生成的虛擬世界所控制,現實的人被虛擬的人所代替。如此,虛擬自我作為一個符號將遮掩真實自我的一切,而歷史虛無主義鼓吹的百無禁忌、不需負責的價值觀會造成身份割裂和人格分裂,繼續加深人類的物化,人的歷史主體意識被弱化甚至被剝奪,人類將淪為虛無主義的附庸,元宇宙會處于更加無序的狀態,歷史虛無主義也會更加肆虐,進一步影響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
萬物皆可元宇宙,然而元宇宙擁有自己的數字文明體系,且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登錄元宇宙,不受時空限制。他們可以在元宇宙中組成社區、城市,創建各種規則,將其打造成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文明社會。元宇宙視域下歷史虛無主義有著明確的政治訴求,它以歷史選擇論為指導,將支流當主流,動輒全盤否定,元宇宙的數字孿生技術,使得歷史虛無主義者夾帶私貨、裹挾民意洗腦變得更加簡便高效,其表現出的數據驅使一切的絕對傲慢會逐漸影響人們對歷史的認知,當人們開始懷疑一切、信念破碎之時,虛無主義者便會助推現實世界虛無化,進一步消解現實世界的既存意義,家國觀念將蕩然無存。由此,歷史真實的絕對權威喪失,民族自信心和社會凝聚力被弱化。
毫無疑問元宇宙中歷史虛無主義消解歷史自信,邊緣化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會嚴重危害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網絡虛擬空間日益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場所、同情場域和增量空間。”[9]網絡虛擬空間如此,底層設計存在相關性的元宇宙亦然。由于國際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不平等因素,我國在數字空間的構建方面處于劣勢,因而更加需警惕元宇宙中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技術之殤,防范其潛移默化的影響。
元宇宙視域下的歷史虛無主義極其危險,虛擬空間不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樂園,元宇宙同樣也不能成為其暢行的場所,元宇宙強調的“開放”需要有序規則來維持,應對其中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力的回擊。
從個人層面來看,想要人的主體性完成復歸,需要強大的意志定力去克服各類錯誤觀念和誘惑,從源頭上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守護歷史。針對元宇宙中歷史虛無主義的肆意傳播,元宇宙中的參與者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堅持正確的歷史觀、黨史觀,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對價值觀的消解,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反對與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的各類錯誤觀念。
元宇宙的發展對各行各業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它不可能成為完全獨立的空間,因為它產生自現實,與現實世界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同時真實的世界才是人類奮斗的主場,現實為主、虛擬為輔的主流不會改變。元宇宙可以促進個人的發展,但切忌本末倒置,將虛擬當作真實。技術作為工具輔佐人的生產活動,人們理應正確把握數字技術的發展,發揮元宇宙在促進人類解放方面的正效應,消除人類的異化以及技術文化自身的異化。
元宇宙提供了一個全新意識形態斗爭的場域,針對歷史虛無主義,不可因為其具有腐朽性最終會走向終結就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元宇宙背景下的歷史虛無主義帶給人們的不是福利,而是災難。“面對元宇宙漸行漸近的發展態勢,我黨要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必須從強化理念引領、深化政企協同、完善配套管理、推進科學評估和夯實人才隊伍等五個維度作出謀劃,真正做到‘先聲奪人’和牢牢把握主導權。”[11]在元宇宙發展過程中,政府要不斷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機制加強監管,筑牢抵御歷史虛無主義傳播的銅墻鐵壁,避免形成元宇宙的高度壟斷。元宇宙理應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政府要培養輿論領軍人物,正確引導元宇宙的輿論導向,澄清意識形態領域的混亂觀念,增強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要積極解決群眾的問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認同感以維護我國政治安全,避免負面情緒和社會矛盾成為歷史虛無主義挑撥民眾的工具。
元宇宙推動了商業和數字世界的崛起,已然成為娛樂領域的最熱門產品形態,西方企業紛紛加快腳步進駐相關領域。2022 年7 月,Meta、微軟、Adobe、英偉達和宜家等都加入了元宇宙標準論壇,這個由Khronos Group 組織發起的論壇,設立目的是構建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間的連接與交互,希望能夠使三維數據變得像圖片格式一樣易于操作。Facebook 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也提出要在未來五年將Facebook 轉變為一家元宇宙公司。
與此同時,國內各互聯網企業爭相入局欲搶占先機。要支持龐大的元宇宙運作,前提是具備超強的算力和算法,這需要長期的人才積累和生態經營。劉森林指出:“創造性是理解虛無主義問題的關鍵所在。”[1]人作為核心要素為元宇宙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只有加強相關人才隊伍的建設,才能從根源上掌握主動權。企業需要關注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例如計算機、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工程等,研發者也需要一定審美能力,美術游戲設計專業和精通運營策劃的人才同樣不可忽視。目前,國內相關科技公司敏銳察覺到了元宇宙的機遇,在此形勢下,黨和政府要協同企業促進元宇宙健康發展,同時堅定社會主義前進方向,壓縮、限制歷史虛無主義的生長空間,截斷其傳播渠道,維護虛擬世界的道德秩序、正義和真理。
本文通過介紹元宇宙的定義及特性,引出元宇宙空間將滋生歷史虛無主義的風險,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是文明發展的結果,但技術的非理性也警示人們注意其負面影響,元宇宙背景下歷史虛無主義的興起再次發出要警惕現代文明中虛無的警告。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的數字平行宇宙,是一個浩大的數字巴別塔。”[12]當下元宇宙的發展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歷史虛無主義極有可能利用元宇宙的虛實相融性、人機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征,借助數據的長久保存和精準投遞進行錯誤思想觀念的碎片化柔性傳播,若不加以約束監管,元宇宙將變成歷史虛無主義肆意散播的場所,個人會陷入自我認同的困境,加深科學技術文化異化,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將受到威脅。
歷史虛無主義的唯心本質決定了它必定走向滅亡,不過放任自流只會造成更加惡劣的影響,通過個人、國家和企業等各方面的努力,加強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抵制,利用元宇宙的技術優點加強主流文化的宣傳,只有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才能使得元宇宙視域下歷史虛無主義的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