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榮
摘 要:好的家教家風能促進學生教養素質的培養,通過建立和睦的家庭關系、吸取中華優秀文化營養、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遷移學校規則教育等途徑樹立良好的家教家風,促進學生的教養水平,有著明顯作用。
關鍵詞:家教;家風;教養;教育培育
家教是后輩在家庭中接受的影響和教育,是家長給予的言傳身教;由家教形成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或規矩,就是家風。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家風。
好的家教家風,是孩子健康、優質成長的最好土壤,是培育并提升孩子教養水平的一個十分必要且有效的途徑。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家教家風,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那么,應該如何樹立良好家教家風促進孩子的教養培育呢?對此,筆者經過收集和比較家庭教育素材,得出以下幾點實施策略建議。
一、建立和睦的家庭關系 樹立好家教好家風
從對孩子身上表現出教養狀態比較好的家庭來看,超過98%家庭自評家庭關系達到優秀水平。經過分析,對于建立和睦的家庭關系有兩點思考。一是夫妻恩愛家庭好。夫妻關系是決定家庭關系的重要前提。在教養培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因夫妻關系不和諧甚至惡化,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的個案特別多。因此,要有好的家庭關系,家長先要努力經營好夫妻關系。二是知足常樂家幸福。有理想有追求本是人生的動力,值得鼓勵,不能將欲望滿足當作人生唯一的目標或成功的唯一標準。在收集中發現,家長普遍認為,家庭的幸福需要物質基礎,但更重要的是情感基礎和情商基礎。一個家庭若能做到常懷感恩、知足常樂,家庭成員就會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家庭關系也會更容易處在和諧幸福的狀態。這就為樹立好家教好家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力量 滋養好家教好家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涵著大量的家教家風營養。家長可以結合開展家庭教育,一是建議多讀中華典籍,比如:《論語》《弟子規》《三字經》等,從中可以獲得很多家教家風培育的指引。二是注重在生活中滲透優秀傳統文明禮儀,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溫良恭儉讓”等傳統禮儀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家庭生活的儀式感來培養,建議家長多了解,多以身作則,形成家庭生活中的禮儀規范。三是與孩子一起了解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比如說地方優秀的民風民俗、風土風貌、英雄人物等等,家長通過與孩子一起關注和學習,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以沙灣中心小學為例,學校通過一系列主題研學實踐活動,配合家庭開展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汲取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營養,促進家教家風帶著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優秀效果,對于促進學生的愛黨愛國愛鄉情感和樹立優秀榜樣引領教養素質提升有著積極意義。
三、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穩好家教家風
好家教好家風的建設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時代賦予我們樹立好家教好家風的必由之路。在教養培育過程中,我們發現,具備良好教養狀態的學生,其家庭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會表現得更為積極,具體體現如下:
一是家長自己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每一位公民的素養要求。家長作為公民的一員,又作為對孩子“言傳身教”的示范者,更應時時刻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自己的素質素養,成為好家教好家風建設強有力的引領者。
二是家長積極帶領孩子一起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關注國家時政、社會新聞,并從新聞中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解讀;也可以借助“學習強國”平臺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與孩子一起學習;如有條件,還可以帶孩子參觀各種文化場所、革命紀念場館等,通過研學實踐的途徑加強對孩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這在沙灣中心小學的研學實踐課程和紅色主題教育課程中有著較好的校家社協同育人行動。學校開發出的《崇志勵學 ?紅心報國》家庭假期紅色主題研學實踐課程為協同育人、促進家教家風建設、提升學生教養水平等都起到了綜合的作用。成為教養培育課程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途徑促進學生教養發展的一個案例。
三是可以在家庭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月份主題學習評價。比如每個月為孩子評選一次核心價值觀之星,一月是富強之星,二月是民主之星,如此類推。每個月根據評選與孩子一起學習該月的主題內容,比如八月是法治之星評選,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等條件,要求孩子在當月完成法治相關內容的學習,并努力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家長可以科學設計獎勵,鼓勵孩子對每一個主題積極學習和實踐,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營養。這樣的家教家風,對孩子教養的培育甚至生命的品質培養是高質量的。
四、對接學校的規則教育 幫助樹立好家教好家風
好家教好家風離不開規矩規則。從古到今的優秀世家,無一例外都是規矩明確、規則嚴謹的家庭。《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六條規定,家庭教育應“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愛幼、熱愛家庭、勤儉節約、團結互助、誠信友愛、遵紀守法,培養其良好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意識和法治意識”。無論是個人品德意識還是法治意識,都應該是以規則規矩為前提的。所以,家長應該加強家庭規矩的培養。
家庭規矩的培養不能一味強硬,需要充滿耐心。其中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學校的規則教育延續到家庭中來。
在規矩規則方面,孩子在學校的遵守意識和遵守程度會遠遠高出在家庭中的程度。因為學校所有活動都是一個規范的教育教學過程,學校的規范規則不但涵蓋全面,還照顧孩子的個體發展和社會性培育。因此,家長要盡可能詳細地了解、支持配合學校的規則和紀律要求,并參考學校要求制定家庭要求,讓孩子明白無論到哪里都需要遵守這些要求。在教養培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優秀的教養品質和教養表現,其背后的家庭都能做到將學校規則對接到家庭生活中。在規則培育過程中要以鼓勵為主,多讓孩子感受到守規則帶來的喜悅和成功感,不要動不動就責備和批評,以免讓孩子對規則產生抵觸情緒。
當孩子違反規則的時候,應鼓勵孩子開展自我反思和自我糾正。家長可以在旁點撥和鼓勵。如果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做,可以參考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的教育智慧。那樣的教育,才是直達內心的教育,我們在訓練孩子守規矩的時候,應該以直達孩子的內心為目標。
促進孩子教養素質發展,途徑是多元的,以上是筆者在實施教養培育過程中,對表現出教養狀態比較好的學生的家庭教育、家教家風的策略分析和歸納。
參考文獻:
[1]晏紅.家庭教育指導概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2]洪明.家校合育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3]孫云曉,藍玫.家校合作共育 中國家庭教育的新趨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4][美]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玉冰,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立德樹人’理念小學‘教養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編號:201912046)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