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櫻子,趙 靜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醫科,湖北 武漢 43003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機體糖代謝紊亂,表現為血糖升高和(或)并發多系統功能損害,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1-2]。2 型糖尿病較多見,是由于胰島素相對不足引起的病理改變[3]。中醫將糖尿病納為“消渴”“消癉”等范疇,認為飲食不節、情志過激等是該病的病因,導致肺、胃等臟腑郁熱內蘊、氣化失常等[4]。陰虛火旺型是該病常見的中醫辨證分型,主要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及潮熱盜汗等癥狀,在治療上可選擇養陰清熱類藥物,如知柏地黃湯,其組方中包括知母、地黃及黃柏等中藥成分,可發揮滋陰降火的作用[5]?;诖?,本研究探討知柏地黃湯聯合胰島素對2 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 年1 月至2022年12 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收治的12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 例。研究組中有34 例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1.38±6.58)歲;BMI 22~28 kg/m2,平均BMI(25.45±1.32)kg/m2。對照組中有32 例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年齡34~62 歲,平均年齡(51.22±6.32)歲;BMI 24~30 kg/m2,平均BMI(25.68±1.40)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及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6]中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陰虛火旺型辨證標準。主癥:口渴多飲、口干舌燥;次癥:形體消瘦、大便秘結;舌脈: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排除標準:①伴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②合并免疫、代謝系統疾病者;③伴藥物、酒精依賴者;④合并精神、意識障礙,無法自主溝通者。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飲食、運動指導。對照組患者給予胰島素治療。應用胰島素注射泵(美敦力泌力美公司,國械注進20173141951,型號:MMT-712WWB)持續輸入胰島素(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90041,規格:3 mL∶300 IU),初始劑量為 0.25 IU/(kg·d),3 次/d,于早、中、晚三餐前泵入,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20 IU。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知柏地黃湯。組方:生地黃30 g,知母、黃柏、山茱萸、牡丹皮、澤瀉、赤芍及甘草各10 g,干山藥20 g,茯苓、太子參、天花粉及酸棗仁15 g,黃連6 g。1 劑/d:加清水沒過藥面3~4 cm,煎煮30 min 后濾出400 mL 藥汁,200 mL/次,早、晚溫服。所有患者均進行為期1 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以鄰甲苯胺法測定空腹血糖(FPG),以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愛科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42225845,型號:HA-8180)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餐后2 h 外周靜脈血5 mL,以鄰甲苯胺法測定餐后2 h 血糖(2 hPG)。各指標正常范圍如下[8],FPG:3.9~6.1 mmol/L;2 hPG:4.4~7.8 mmol/L;HbA1c:4%~6%。②比較兩組患者胰島功能指標。應用穩態模型法(HOMA)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穩態模型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數(HOMA-β),HOMA-IR=FPG(mmol/L)×空腹胰島素(μU/mL)/22.5,HOMA-β=20×空腹胰島素(μU/mL)/[FPG(mmol/L)-3.5][8]。③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中醫證候積分包括口渴多飲、口干舌燥、形體消瘦及大便秘結等項目,每項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評0、2、4、6 分,分數越高則證候越嚴重[7]。④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90%;有效:60%≤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90%;無效:未達上述標準[9]。(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全文所得數據用SPSS 22.0 系統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FPG、2 hPG 及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 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
?
2.2 兩組患者胰島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HOMAIR、HOMA-β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HOMA-IR 低于治療前,HOMA-β 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HOMA-IR 低于對照組,HOMA-β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HOMA-IR: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β:穩態模型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數。
?
2.3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口渴多飲、口干舌燥、形體消瘦及大便秘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 型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基礎性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現為血糖水平持續升高[10]。臨床對該病的治療可通過服用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降低血糖,但是在應用胰島素的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發病原因存在個體差異,所以療效不一[11]。近年隨著中醫療法在慢性基礎疾病中的推廣應用,2 型糖尿病的中醫治療也有了較多的研究和更客觀的認知,中醫認為2 型糖尿病初起以實證為主,中期虛實并見,后期主要是虛損消耗,是由于肺、胃、腎受到飲食、邪毒、勞欲等損害,表現為郁熱內蘊、陰精損耗、氣化失常[12]。中醫對2 型糖尿病進行辨證論治,陰虛火旺證多見,此證型病機在于陰虛陽亢、腎陰不足、陰氣虧損,陽氣偏盛,體內的陰陽失去平衡,導致虛熱內生所致,患者常見癥狀為口干、口渴、手足心熱、夜間多尿等,以“二陽結論”治療給予滋陰清熱、清肺潤燥、生津止渴等對癥治療[13]。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糖代謝指標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這提示胰島素聯合知柏地黃湯能夠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在知柏地黃湯組方中,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干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山茱萸補益肝腎、澀精固脫;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天花粉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地黃能提高免疫功能,有降血糖、抗過敏、保護心血管系統及抗炎免疫等作用;干山藥具有降血糖、增強免疫功能和消化系統功能等作用;山茱萸有抗炎、降血糖及降脂等作用;茯苓具有利尿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茯苓、黃連、天花粉均可降低血糖[14]。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HOMA-IR 低于治療前,HOMA-β 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HOMA-IR 低于對照組,HOMA-β 高于對照組,提示胰島素聯合知柏地黃湯能夠改善胰島功能。知柏地黃湯的組方中,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具有一定的解熱和抗炎作用,對胰腺分泌有促進作用;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藥性,促進胰液分泌,調節免疫功能;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陰藥中;澤瀉清濕熱;牡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太子參益氣健脾、生津潤肺;酸棗仁補肝、寧心、斂汗、生津;澤瀉可利尿、調節血脂[15]。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通過藥物、飲食控制及運動管理等干預可降低胰島β 細胞損傷,促進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復。中醫治療注重辨證施治,能夠辨清陰陽兩證,知柏地黃湯中的成分能夠通過不同機制起到降糖、增強機體免疫的作用,能夠起到滋陰清熱、潤燥生津之效,促進機體代謝。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胰島素聯合知柏地黃湯可改善癥狀,能獲得較好的療效。2 型糖尿病患者以多飲、多食、煩渴、消瘦及疲乏無力等為主要癥狀,通過服用知柏地黃湯,能夠清肺燥、補腎虛、降胃熱,全方合用,滋而不膩,補而不塞,有效甘緩理虛、療治消渴[16]。
綜上所述,在2 型糖尿病中應用胰島素聯合知柏地黃湯能夠改善胰島功能,降低血糖,減輕胰島素抵抗及臨床癥狀,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