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










摘 要:在中國繪畫史上,有關張大千繪畫作品的研究和文章可謂浩如煙海。不過,從專題的角度來研究張大千畫過哪些關于故鄉四川的山水作品的文章,目前極少;而對他在游歷四川廣元期間曾繪過什么作品,可以說幾近空白。從文獻記載或機構、私人收藏或拍賣公司拍賣的張大千描繪廣元山水(嘉陵江、劍閣、劍門、明月峽、飛仙閣、西秦第一關、蜀山秦樹)作品上的創作年代、題跋、來源、拍賣價格(部分)等方面予以初步梳理和考證,可看出張大千對蜀地山水充滿深情與熱愛。作為中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張大千用畫筆對廣元山水的描繪,對于廣元的歷史、文化等在全中國、全世界的傳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嘉陵江;劍閣;劍門
四川內江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1899—1983)是“四川當代三大文化名人”(郭沫若、張大千、巴金)之一,“中國當代十大藝術大師”之一。在國際上,張大千被稱為“東方之筆”“東方畢加索”“世界當代第一大畫家”“當今世界最富盛譽的中國畫大師”……他為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藝術,在全世界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作為四川籍畫家的張大千,成名后在四川待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他成名后在四川的時間主要集中于1938年到1949年這一時期。這期間,他除了去甘肅敦煌、重慶、上海等地開展繪畫活動、展覽等之外,到四川各地游覽作畫寫生不是很多。除了長期居住的成都(主要在青城山)之外,他僅去過樂山(峨眉、夾江)、雅安、甘孜(康定)、廣元(劍閣)以及廣漢、什邡等地。(參見楊倩:《論張大千的蜀中畫與蜀中詩》)按今天四川的行政區域劃分,作為四川人,張大千沒有去過四川的大部分地區,這與當時四川各地交通不便非常有關,更與1949年他離開大陸之后,從此就再沒有回到四川有關聯。
本文主要梳理張大千在蜀期間游歷四川廣元時或之后繪過哪些以廣元名勝為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叫什么名稱,創作于哪個年代,藏于何處;如果拍賣,價格多少,等等。至于張大千不同時期作品的技法、構圖、意境等,由于這些方面研究成果很多,本文盡可能簡略敘述,或不予介紹。
四川廣元市,古稱利州,四川省轄地級市,處于四川北部邊緣,素有“川北門戶、蜀道咽喉”之稱,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先秦古棧道文化和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三國歷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境內劍門關、劍門蜀道等聞名遐邇。
張大千一生三次游歷四川廣元,時間分別是1939年5月、1940年10月和1943年10月。雖然時間不長,但他留下了不少以廣元山水為描繪對象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他蜀地繪畫作品的重要部分,也是他整個繪畫的重要部分。
概括來講,張大千廣元山水畫可以分為嘉陵江、劍閣、劍門、明月峽、飛仙閣、西秦第一關、蜀山秦樹等七個部分。
一、嘉陵江
嘉陵江是長江中游一級支流,古名漾水、閬水、巴水、渝水,唐以后始稱嘉陵江。這是一條著名的大江,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吟唱的對象,如唐代詩人元稹:“日暮嘉陵江水東,梨花萬片逐江風”(《使東川·江花落》),李商隱:“十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楊慎(升庵):“嘉陵江水碧迢迢,雷吼晴灘雪涌潮”(《馬道壁上次韻》)等等。在中國繪畫史上,此江更是赫赫有名。唐代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唐明皇曾令擅長山水的大畫家李思訓,在大同殿墻壁畫《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數月方畢;又令畫圣吳道子同題作畫,其《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就。據有關專家考證,其實吳道子為繪此畫曾到嘉陵江親自考察300里。他走的就是從四川廣元到閬中這一段嘉陵江。
如今的廣元是一座完全被嘉陵江環繞的城市。
《嘉陵江圖》,設色紙本,立軸,縱125、橫55厘米。張大千于1940年作。張大千款識:峽勢入朝天,江魚薦饌鮮。盤空鑿明月,馳想挾飛仙。青靄人家住,丹霄客夢懸。龍門思禮佛,椎斷一愴然。嘉陵江明月峽極險峻,其上為朝天棧,蜀江之有峽自此始。敬齋先生屬畫,寫此請正。雍、梁要道,先生數徑之地,視此有一二筆入處否?庚辰春仲,大千張爰。鈐印:張爰之印(白);大千(朱)。(謝稚柳)題跋:此張大千所寫嘉陵江圖,庚辰大千年四十一歲,時正寓青城山也,戊辰(1988年)春仲,稚柳題,時年七十有九。題印:稚柳(朱);壯暮(白)簽條:張大千嘉陵江圖謝稚柳題。鈐印:稚柳(朱);壯暮(白)。在上海東方拍賣公司2003年秋季拍賣會、上海東方2004年秋季拍賣會、浙商拍賣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此畫作分別以31.90萬、56.10萬、313.60萬元拍賣成交。(按:除注明者外,成交價格幣種均指人民幣,后同)
此畫曾在中國嘉德1999年春季拍賣會、上海敬華2002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參與拍賣,均流拍。
上款人:敬齋,即嚴莊(1886—1961),字敬齋,陜西渭南人,早年畢業于美國密西根大學,歸國后歷任陜西省建設廳廳長、國民政府工商部工業司司長、實業部勞工司司長、礦業司司長等職,1947年當選國大代表。據跟隨父親張大千赴敦煌的張心智回憶,張大千居成都時,時任監察院甘青寧區監察使的嚴敬齋多次向其介紹莫高窟的藝術,可以說他直接促成了張大千的敦煌之行。(據北京誠軒拍賣圖品謝稚柳《丹實翠篁共相思》介紹)
題跋人:謝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江蘇常州人,擅長書法及古書畫的鑒定,初與張珩(張蔥玉)齊名,世有“北張南謝”之說。他曾任國家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組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等。
特別說明:由于拍賣規則不得提供買家信息,故無法知曉拍出的作品為何機構或何人收藏。
《嘉陵江上》,設色紙本,立軸,縱102、橫41.5厘米。題識:北泉對岸日日巖,大似南宋人丘壑,亦嘉陵江上勝處也。大千居士。鈐印:張季、大千。在天津文物2006年春季文物展銷會上拍賣成交,價格不詳,待查。
此畫曾參加天津文物2001年春季文物展銷會(作品名稱《嘉陵勝處》)、天津文物2003年春季拍賣會(作品名稱《嘉陵勝景》)和中國嘉德2017年春季拍賣會(作品名稱《嘉陵江勝景》)的拍賣,但均流拍了。
小結:張大千以《嘉陵江》為畫名的作品共計2幅。
嘉陵江歷來是中國畫家喜愛的山水題材之一。黃賓虹、李可染、關山月、陸儼少、謝稚柳、林散之、黃君璧、林風眠、馮建吳、宋文治、吳一峰等著名畫家都畫過以嘉陵江為主題的作品。從價格來看,黃賓虹最高。他繪的《嘉陵江紀游圖》鏡心在永樂拍賣2020年藝術品全球首拍拍賣會上以1046.5萬成交,這可能是迄今為止以嘉陵江為畫名的中國畫拍賣最高價。其次是著名畫家吳作人1962年作的《嘉陵江邊》鏡心,在中國嘉德2015年春季拍賣會拍上出了690萬的價格,等等。
二、劍閣
廣元市劍閣縣位于四川省北部、廣元市西南部,守劍門天險,“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譽。東漢末,境內始置當德縣,南北朝劉宋時始于今普安鎮設置南安郡縣,多經變革,后于民國2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2003年9月,縣城從普安鎮遷至下寺鎮,即今新縣城。
歷代吟誦劍閣之名人名句頗多,如白居易:“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長恨歌》),李白:“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云屯”(《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駱賓王:“玉輪涵地開,劍閣連星起”(《在江南贈宋五之問》),曾國藩:“行過嘉陵三百里,飛崖絕壁又秦州”(《入陜西境六絕句》之一),等等。
劍閣也是中國古代畫家筆下的主題之一,如(明)仇英《劍閣圖》(上海博物院藏)、(明)戴晉《劍閣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陳衡《劍閣飛瓊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明)張翀《劍閣行旅圖》(私人收藏)、(明)沈周《劍閣圖卷》(私人收藏)等。最著名的嘉陵江繪畫作品是傳為唐代李思訓(一說李昭道)所作的《明皇幸蜀圖》(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此畫描繪的就是劍閣山水風光。這幅畫是中國美術史上100幅名畫之一。
《劍閣天下雄》,設色紙本,鏡心,縱103、橫192.5厘米。張大千于1971年作。題識:劍閣天下雄。六十年辛亥(1971年)四月朔蜀郡張大千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世界、大風堂。此圖在北京永樂拍賣2009年秋季拍賣會以179.20萬拍賣成交。
此作還曾參加佳士得2008年秋季拍賣會并拍賣成交,成交價格不詳,待查。
據北京永樂拍賣公司拍品資料介紹,此件拍品為陳健民(1919—1990)舊藏。張大千是出名的美食家,尤喜吃川菜,旅日時與川菜名廚如莊禹靈、陳健民交往頻繁。他贈與過曾為其家廚的陳健民不少精彩作品(在佳士德2008年春季拍賣會中就有陳健民舊藏的7件張大千的作品參與拍賣),記錄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陳建民原籍四川富順縣,出生于宜賓。他辭廚后,即遠渡日本。1958年他在東京新橋田村町開設了日本第一家川菜餐館“四川飯店”,又當老板,又當總廚。此飯店名號極響,開了多家分店。張大千到日本時經常光顧其店,除品嘗佳肴外,亦互相切磋廚藝。此幅《劍閣天下雄》即是張大千為陳健民所作。同為四川鄉親,贈畫自是以蜀地名勝為主;另一方面也以四川雄秀的山水,撫慰二人的思鄉之情。
張大千向廚師贈畫,并且不止一圖,由此可見張大千豪爽性格一斑。
張大千作此畫時年72歲。一般認為,張大千的繪畫藝術可分為3個時期:古典作風期、轉變期和高峰期。張大千60歲前,集中精力臨摹,由石濤、朱耷再至徐渭、陳淳及宋元諸家,終至敦煌莫高窟壁畫,其畫風亦由近似石濤、朱耷而變為晉唐宋元風范。張大千60—70歲間,歷經10年探索,融潑彩于潑墨、勾皴法,終于創造了雄奇壯麗的新風貌。張大千以70歲所作《長江萬里圖》為標志,進入創造性的高峰期,潑彩成為最富個性的畫法。從本幅張大千的《劍閣天下雄》,可窺一斑。
《蜀劍閣》成扇,水墨紙本,縱19、橫48厘米,1932年作。題識:壬申四月寫吾蜀劍閣奉上(藹?)老道翁清拂,弟大千時客魏塘。鈐印:張大千、復翁。另面:羅惇爰草書,汪吉麟上款。該作北京瀚海2001年春季拍賣會以2.42萬拍賣成交。
上款人:(藹?)老道翁清拂,不知是何人。
繪畫地點魏塘,即浙江嘉善魏塘鎮。傳1932年,張大千隱居于此,正廢寢忘食地從事石濤、八大山人畫作的研究、臨摹以及仿制。
《蜀道劍閣》行書成扇,水墨紙本,縱18.5、橫46厘米。張大千1932年作。款識:蜀道劍閣為天下之雄。寫為斐庭仁兄法家屬之。壬申(1932年)冬日,呵凍于大風堂,大千居士張爰。(背面)云間禪定寺,夜坐口號一首。斐庭先生教正,張爰。鈐印:張爰、大千張爰印信、大千。(背面書法)釋文:小坐中庭月色微,滿身花霧欲涼衣。市喧已定萬綠寂,滿螢佛面是云間禪定(?)。此件作品在榮寶齋(濟南)2014年首屆藝術品拍賣會拍賣,估價10—20萬,成交價格不詳,待查。
上款人:斐庭,不知是何許人也。
從題識可知,以上兩件作品均畫于1932年,當時張大千全家移居蘇州,住網師園。需要質疑的是,在1932年之前,張大千并無游歷四川劍閣的經歷,不知他為什么會畫這個主題?
以上以“劍閣”為畫名的作品共計3幅。
在近現代,許多畫家畫過劍閣,如張仃1992年作《劍閣天下雄》,馮建吳《劍閣崢嶸而崔嵬》,吳一峰《劍閣清秋》,陳子莊1962年、1972年作《劍閣寫生·山村小景》(四幅)等。從價格來看,最高價格是溥心畬(1896—1963)的《劍閣雪景》,在香港蘇富比2019年春季拍賣會拍出了237.50萬港幣的價格,第二高價格就是張大千179.20萬拍出的《劍閣天下雄》(1971年作)。
三、劍門
劍門,也叫劍門關,位于四川劍閣老縣城普安鎮南15千米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筑棧道30里,設關守衛。它如今是國家5A級風景區。
劍門關名揚海內,無數名人為之吟唱,如杜甫:“唯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劍門》);李白:“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陸游:“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劍門道中遇微雨》);曾國藩:“云頭齊擁劍門上,峰勢欲隨江水東”(《初入四川境喜晴》)等等。
劍門關也是古代中國畫家筆下的重要畫題,只是它常常與劍閣融為一體,在很多情況下,劍閣就是劍門,劍門也是劍閣。從作品的構圖、意境等來看,張大千筆下的劍閣山水與劍門山水類似,只是畫名不同罷了。
張大千《劍門》,設色紙本,立軸,縱134.8、橫66.2厘米,1955年作。簽條:(張大千題)劍門。本幅題識:北去南來問石牛,蜀王引領五丁休。搖蕩白日龍蛇怒,椎鑿玄天神鬼愁。自是山川據形勝,誰言關塞限戈矛。諸君(忍)作新亭泣,一戰猶堪扼此州。十五年前,與君璧、目寒同游劍門,賦此詩。乙未十月寫圖,因書其上。蜀人張爰大千父,江戶帆臺莊僦舍。鈐印:張爰、大千、張八。此作在北京誠軒2008年秋季拍賣會以287.5萬元拍賣成交。
據北京誠軒拍品介紹,此作是1955年9月張大千在日本東京畫展后送與朋友王之一的。王之一,1942年留學日本,其日本妻子系茶道教授。1949年以后,張大千移居海外,經常到日本購買繪畫用具。在張大千旅日期間,由于語言不通,一切公私生活,皆借重王之一夫婦協助與照料,彼此相交甚深,以后又都旅居巴西。
上款人一:君璧,即黃君璧(1898—1991),廣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號君翁,本名韞之,以號行,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曾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師,1949年遷居臺灣,曾任今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教授、主任。他與徐悲鴻、張大千同輩齊名,與溥心畬、張大千合稱“渡海三家”。
上款人二:目寒,即張目寒(1902—1980),安徽霍邱人,張大千義弟。張目寒為于右任先生重要幕僚,先后擔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央執行委員等職,赴臺灣后曾任“監察院”秘書長。張目寒雖為政界人士,卻愛好繪畫藝術,與張大千堪稱至交。在北京保利2019年秋季拍賣會上,張大千寫給張目寒的50封信函以1012萬元的天價成交,由此可見兩人相交之深。
《劍門》,設色紙本,立軸,縱135、橫66厘米。張大千于1955年作。這件作品除構圖與北京誠軒拍賣的作品顯然不同之外,其簽條、款識、鈐印均相同。在上海東方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2004年秋季拍賣會上,此作品以134.20萬拍賣成交。上海東方拍賣公司拍品介紹沒有說明該作來源。
據北京誠軒拍品描述,1955年9月,張大千經臺灣赴日本東京,籌備在日畫展。旅日期間,大千住在東京上野公園區的帆臺莊,畫了30多幅題材不同的畫,其中三幅中堂是以張大千故鄉四川的勝景為題材的山水,《劍門》即其一。張大千說:“這三幅山水都是寫生,在抗戰時期,我自成都乘飛機到重慶,途中遇到日機來襲,飛機不敢降落,飛往山區躲避,盤旋了兩個多鐘頭,才平安回到重慶,這些景致都是當時在天空高處看見的。奇怪,古時沒有飛機,山水畫的布局卻都是鳥瞰圖,古人的想象力真是偉大,不可思議的地方實在太多了。”(王之一:《我的朋友張大千》,第33—35頁)有鑒于此,本幅作品可能是張大千所繪的三幅中堂之一。
《劍門寄景》成扇,水墨紙本,縱23、橫66厘米。張大千丙戌(1946年)作。正面:丙戌人日,似慎生社長兄教。大千弟張爰。鈐印:張爰、大千、張爰之印、大千。背面:己卯(1939年)夏登劍門一首。錄似慎生吾兄吟教。丙戌人日,爰。釋文:北去南來問石牛,蜀王引領五丁休。蕩搖白日龍蛇怒,椎鑿玄天神鬼愁。自是山川據形勝,誰言關塞限戈矛。諸公忍作新亭泣,一戰猶堪扼此州。據中國嘉德拍品介紹,此柄作于丙戌人日,亦即1946年正月初七,其扇正反皆為大千親筆。該作在中國嘉德2018年春季拍賣會晉文齋藏扇拍賣專場以80.50萬價格拍賣成交。
上款人:慎生,即汪慎生(1896—1972),名溶,字慎生,安徽歙縣人,先后任私立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和輔仁大學美術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他任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畫院畫師、院務委員等職。其擅花鳥、山水,尤以花鳥著名,能工筆亦能寫意,而以小寫意花鳥畫最富影響。他在民國時與陳半丁、王雪濤等齊名。
以上以“劍門(關)”為畫名的作品共計3幅。
以“劍門(關)”為畫名的作品,不少中國近現代畫家都有杰出之作,如黃賓虹、陸儼少、黎雄才、吳休、關山月、陳樹人、高劍父、周掄園等,拍賣價格最高者就是張大千贈送王之一的那幅拍賣成交價287.5萬的《劍門》立軸;其次是黃賓虹《劍門山水》鏡片,在浙江世貿201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以168萬元成交(卓克藝術網拍賣頻道數據);再其次是廣東崇正2014年春季拍賣會黎雄才的《劍門關》鏡片,成交價149.5萬元;第四是北京翰海2017年翰海四季(第93期)拍賣會的周掄園的《劍門關》鏡心,成交價103.5萬元。(下期續完)
作者:美術史學者,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美術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