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開
應考錦囊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主要考查兩種體裁,一是小說,二是散文。文學類文本的選文多為有寓意、蘊藉、委婉、含蓄的文章,且命題點大多會在標題、意蘊句、人物形象、表現手法等考點上。其中又以考查意蘊句為重點。那么,怎樣才能快速理解文章意蘊并迅速作答呢?
1.看清文體,明確文體的特征、性質
(1)小說的基本特征要從情節、環境、人物三點來看。從情節結構上看,小說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從塑造人物的手法來看,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2)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聚。散文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表現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欲揚先抑、以小見大、虛實相生等,情景描述方式有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動靜結合、以動寫靜等。
2.緊抓標題,理解標題的意蘊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直通心靈。文章的標題一般都是比較有意蘊的、精彩的、精練的,都是作者精心擬定的,值得考生理解和琢磨,也正因如此,命題者往往會就標題含意設題。一般來說,標題具有表層含意和深層含意,有的標題還會起線索的作用。
3.反復閱讀,感受作品的深意
一篇文章,特別是有蘊藉、有深意、費思量的文章,讀一遍是讀不懂的,必須快速地、連續地讀若干遍,才能感知文章內容,感受到文章的意蘊。考生在閱讀時可以把有深意的詞語、句子、段落等先選出來,仔細琢磨,搞清楚這些詞語、句子、段落等所蘊含的深意。
4.全文觀賞,整體把握作品的旨趣
讀一篇文章,絕對不能只讀某段某句,這樣容易導致斷章取義、理解片面。文章只有從整體上看才能看懂、看準確。不同時代的作品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時代的作品,也由于作家的思想、性格等差異,會表現出不同的創作風格。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聯系時代背景和作家的風格,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旨趣,這樣才能品出文學意趣,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回答問題。
5.聯系生活,發揮想象鑒賞創造
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需要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聯系生活體驗和閱讀經驗,才能掌握準確地評價、鑒賞語言的內涵和表達的技巧。
6.細處分析,抓住作品的表達技巧
(1)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去鑒賞分析要注意:①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②敘述人稱的變換和選擇。③敘事順序的安排,倒敘、插敘手法的運用和作用。(2)從選材剪裁的角度去鑒賞分析要注意:①主次、詳略是否得當。②材料是否典型、生動、真實、新穎。(3)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去鑒賞分析要注意:是否運用了夸張、比喻、排比、對比、象征、襯托、抑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4)從結構安排的角度去鑒賞分析要注意:①開頭結尾是否具有特色。②是否運用了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等技巧。③起承轉合是否曲折有致。
針對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二叔和麝
◎楊富安
那年冬天,大雪飄飄灑灑,整個村野一片潔白。二叔知道,雪天正是狩獵的好機會,根據野獸腳印能夠判斷獵物出沒的地方。
清早,二叔帶我出門,走了半天,來到一處山洼里,我驚喜地發現,雪地上有一串野物的腳印,但我辨認不出是什么動物,我急忙喊二叔,讓他過來識別觀看。
二叔跑過來看了一下雪地上的印痕,興奮地對我說,這是麝。
二叔說,他打獵十幾年,從未見過麝,只知道麝香是極其珍貴的藥材。它的外形像鹿,無角,蹄小,耳大,前腿短,后腿長,尾巴短,善于跳躍,肚臍和生殖器之間有腺囊,能分泌麝香,也叫香獐子。
二叔帶領我,順著麝的腳印,找到一處山林,遠遠地發現麝站立在一棵柏樹下。
二叔趕緊選好位置,半蹲在雪地上,端起獵槍,瞄準目標,正在準備要開槍的剎那,麝聽到有什么響動,立即跳躥了幾下,奔到一塊巨石旁,朝這邊張望。
這時,二叔舉起的獵槍不得不放下,緊跑幾步,重新選好方向,瞄準麝,“砰”的一聲槍響,雪地上留下一道紅紅的印痕。麝受傷后,逃竄了幾十米,摔倒在一棵大樹下。二叔提著獵槍,追趕過去。我遠遠地望見,麝用盡全身力氣,掙扎著站立起來,把頭伸向生殖器和肚臍的地方,那是一個香囊。麝張開大口,把香囊吞進腹中。二叔不顧野外危險,迫不及待地趕到麝倒下的地方,發現子彈在麝的脊背處射穿,香囊已經進入麝腹中。
二叔長嘆一聲,我命薄呀,比黃金還貴重的東西,終究不是我的。
后來,二叔在一次狩獵中,追趕獵物,從一處懸崖上出現意外,滾落受傷,從此不再打獵。他的獵槍,也因為國家實施生態保護政策,封山育林,上繳了當地派出所。
那年暑假,二叔傷勢好轉,他不顧山高路遠,經常拿起■頭和鐵锨,早出晚歸。我問他做什么,他只是抿嘴一笑。
一次,我看見他在場子上剝野豬皮。他告訴我,國家禁止捕獵后,沒有了獵槍,野豬空前泛濫,坑害莊稼,群眾怨言四起,他向林業部門申請,得到批準,只能狩獵野豬,但是受到國家保護的動物不能捕獲。這幾年,人們生活普遍提高,一些野味備受青睞,許多餐館老板紛紛前來預訂。
我很快步入壯年,二叔年歲偏大,那年他腿部受傷落下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他見我閑來無事,便喊我一同進山。
我跟住二叔來到一處密林,隱約聽到有動物的叫聲,循聲找去,發現這里有個大大的深坑,一只小麝掉在里面,怎么也上不來。從它極度疲憊的樣子可以看出,這只小麝被困很久,極力逃生的欲望很強。二叔說,這個深坑是用來捕獲野豬的,沒想到它陷在里面。這個坑,深有三四米,小麝只能蹦跳一二米高,當然是出不來的。
我站在坑邊,朝下看,那只小麝昂起頭,用恐慌的眼神看著我倆,還不時哀叫幾聲,顯然讓我們施救它。
二叔,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現在相當稀奇珍貴了,我倆救救它吧。
我看看四周,雜草叢生,陰翳蔽日,要是有繩子多好。
二叔笑而不答,見他從腰身上取下一把柴刀,看著眼前一棵碗口粗的即將枯萎的樹,猛砍幾下,那棵樹便應聲倒下。他削去多余的樹枝,把樹干伸進深坑。
小麝畢竟是山中靈物,它看到有了獨木橋,加上本能的欲望,縱身跳躍幾下,便順著樹干躥到地面上來。
我看著小麝憐憫地說,快跑吧,逃生去,以后可要小心點。
小麝箭一般地從我眼前沖出,跑向百米外的密林深處。我想,它再也不回來了。可是當它跑到一塊石頭旁時停下,回頭向我張望。
我和二叔準備返回,經過那塊石頭時發現,石頭上有一堆排泄物和一個香囊。
二叔笑瞇瞇地說,動物是通靈性的,也知道報恩,有時比人還強哩。
他的話,我無言以答,只在心底默默地敬佩他,敬佩他具有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的思想。
(選自《海外文摘·文學版》2023年第6期)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那年冬天,大雪飄飄灑灑,整個村野一片潔白”,這一景物描寫,為下文故事情節的展開作鋪墊。
B.二叔根據雪地上留下的印痕,就能準確判斷出是麝留下的,這表明二叔有著豐富的狩獵經驗。
C.“我問他做什么,他只是抿嘴一笑”,“抿嘴一笑”這一神態描寫,暗示二叔干的是一件好事。
D.二叔救下了掉進陷阱的小麝,小麝為報答二叔,臨走時留下了香囊。這一情節宣揚了因果報應的迷信思想。
2.簡要分析對比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