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美
實踐活動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課程,將其應用于初中生物學科教學中,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實踐活動不能局限于課本、課堂,還應該走出校園、走進生活,注重生活化教學,從生活中獲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農場,體會田間勞作,使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新知識,還可以體會到田間勞作的不易與農民的辛苦。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前往周邊的某一社區,4-5名學生為一組,成立調查小組。調查小組成員分別觀察社區內的樹木種類以及分布情況,觀察植物的特點。通過走訪工作人員以及互聯網平臺搜集相關資料。之后對已經的收集到資料進行整理與歸類,經過小組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調查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信息交流,并進行匯總報告,教師委婉地指出問題,并提供建議。利用周邊資源,深入社區調查,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植物、園林綠化的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初中生由于處在青春發育期,好奇心和動手能力都極強,生物手工DIY不失為一種適合初中生進行實踐活動的好方法。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動手制作一些有趣的生物模型或者畫一些生物知識相關的手抄報,如用橡皮泥或是水果制作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型、用簡單的雕刻刻畫出綠色植物的器官、畫一張生物學知識手抄報,等等,讓學生在制作模型和繪畫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梳理清楚知識脈絡,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學習生物學知識,而不是單純沉迷于書本,呆板不知變通的死記硬背,讓學生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陷入自我否定和學不好的惡性循環。
鑒于學生已經具備了極強的觀察、分析和動手能力,同時有一定的生物學素養,所以他們樂于將書本上的知識同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例如在魯科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微生物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物的概念、原理,將其運用到實踐中,發酵食品的制作是人們比較熟悉的,這節生物課主要是通過課上學習微生物發酵原理,利用周末的時間來進行實驗操作。在放假前期布置生物發酵食品DIY作業,準備酸奶、米酒和泡菜,讓學生從這三種中自由的選擇一種,當學生在自行操作的時候,家長在旁邊起到一個輔助性的作用,但是不能代替學生去操作。然后利用視頻或者是照片將整個過程都記錄下來,星期一帶著作品到課堂上,讓學生講述整個制作的過程和相關的操作事項。從這次DIY實驗操作效果而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也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技能,家校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向教師分享自己的作品也會從中得到不同的收獲。
實踐活動引入初中生物學科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用眼、用口、用腦,在活動中啟動多種感官去獲得直接經驗,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