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翠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在生理范圍以外的部位生長,導致盆腔解剖結構異常所引起的病理學改變,可致不孕、盆腔痛、痛經等癥狀[1]。該病多為良性浸潤性病變,但仍有轉移及復發等傾向,因此需在確診后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2]。腹腔鏡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首選術式,但其只能切除肉眼可見的病灶,對于微小、不典型的病灶清除率較低,術后患者易受雌激素水平影響而復發[3]。因此,近年來臨床多考慮在腹腔鏡手術的基礎上聯用藥物以降低雌激素及其他因子水平、以減少復發、提高整體治療效果。醋酸曲普瑞林是一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臨床實踐顯示其可在腹腔鏡術后達到藥物性卵巢去勢,從而減少術后復發及轉移[4-5]。本研究通過平行對照法,探討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加用醋酸曲普瑞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收治的94 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納入標準:(1)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2)生殖系統發育正常;(3)具備腹腔鏡手術指征,且為首次手術。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2)合并其他生殖系統疾病;(3)研究開始前三個月接受過激素治療;(4)合并惡性腫瘤;(5)合并嚴重精神障礙。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7 例和對照組47 例。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此研究。
對照組接受單純腹腔鏡手術治療。于患者月經結束3~7 d 后開展手術。常規消毒鋪巾,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取臍輪緣橫切口,建立CO2氣腹在腹腔鏡下將手術操作套管置入體內,探查盆腹腔,鈍性分離粘連,電凝止血,行異位病灶電灼術;沿子宮向輸卵管內輸注亞甲藍液,探查輸卵管通液并對輸卵管的通暢度進行觀察,電凝止血后,輸注聚乳酸防粘連凝膠,使用生理鹽水沖洗盆腔至沖洗液清亮后,常規縫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醋酸曲普瑞林。于術后7 d 開始皮下注射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生產廠家:深圳市翰宇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4351,規格:1 mL∶0.1 mg)0.1 mg,每28 天1 次,連用6 個月。
(1)臨床療效。于治療6 個月后,綜合評價兩組臨床療效。若臨床癥狀均消失,影像學檢查顯示盆腔內無腫塊,則為顯效;若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影像學檢查顯示盆腔包塊縮小>70%,則為有效;若未達到上述標準,則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性激素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采集兩組患者月經干凈第2 天時的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使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促黃體生成素(LH)水平。(3)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干擾素-γ(IFN-γ)水平。(4)其他血清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使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使用ELISA 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中性粒細胞活化肽-78(ENA-78)及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水平。
觀察組年齡22~46 歲,平均(33.49±3.20)歲;病程1~8 個月,平均(3.81±0.79)個月;美國生育協會分期法(r-AFS)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Ⅱ期21 例、Ⅲ期16 例、Ⅳ期10 例。對照組年齡23~45 歲,平均(33.43±2.89)歲;病程2~8 個月,平均(2.76±0.74)個月;r-AFS 分期:Ⅱ期20 例、Ⅲ期17 例、Ⅳ期10 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029,P=0.04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治療前,兩組FSH、E2及LH 水平相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各項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對比(±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FSH(U/L)E2(pmol/L)LH(U/L)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觀察組(n=47)6.78±1.135.83±0.89*675.58±85.14245.98±27.71*18.97±2.31 8.59±0.89對照組(n=47)6.79±1.116.25±0.87*676.75±84.12571.96±41.13*18.92±2.2713.69±1.25 t 值0.0432.3140.06745.0620.10622.786 P 值0.9660.0230.947 0.0000.916 0.000
治療前,兩組的CRP、IL-2、IL-4、IL-10、IFN-γ 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IFN-γ 及IL-2 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CRP、IL-4、IL-10 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CRP(mg/L)IL-2(pg/mL)IL-4(pg/mL)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觀察組(n=47)55.48±6.5029.69±4.32*4.78±0.737.79±0.94*9.25±0.896.38±0.59*對照組(n=47)55.51±6.4843.26±4.35*4.79±0.686.31±0.78*9.23±0.877.59±0.61*t 值0.02215.1750.0698.3070.1109.775 P 值0.982 0.0000.9450.0000.9130.000組別IL-10(pg/mL)IFN-γ(ng/L)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觀察組(n=47)3.42±0.681.24±0.12*320.54±25.35432.54±24.39*對照組(n=47)3.46±0.692.31±0.17*321.09±24.98368.79±25.04*t 值0.28335.2520.10612.503 P 值0.778 0.0000.916 0.000
治療前, 兩組VEGF、CA125、ENA-78 及MCP-1 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各項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其他血清因子水平對比(±s)

表4 兩組其他血清因子水平對比(±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VEGF(pg/mL)CA125(IU/mL)ENA-78(ng/L)MCP-1(ng/L)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觀察組(n=47) 202.47±31.29 90.68±14.32* 53.43±5.49 15.42±4.39* 33.58±5.98 19.43±4.20* 17.59±3.20 9.78±1.20*對照組(n=47) 202.50±30.23 101.32±13.95* 53.49±5.38 23.43±4.31* 33.61±5.87 26.53±3.98* 17.62±3.24 12.35±1.18*t 值0.0053.6490.0548.9260.0258.4120.04510.469 P 值0.9960.0000.9570.0000.9810.0000.964 0.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在病理學上為良性病變,但若不給予及時治療、任其發展,可致卵巢出現腫塊,影響受累卵巢細胞的功能,導致排卵異常[6];同時,還可誘導巨噬細胞聚集于盆腔,引發介導免疫反應,導致局部組織粘連,對卵泡的發育及排卵造成影響,最終造成不孕[7-8]。手術是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采用的第二療法,腹腔鏡手術是常用療法,其雖可對可見病灶予以切除、抑制病情發展,但無法切除隱匿的病灶,且會導致性激素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損害機體的免疫調節功能,致使術后復發[9]。因此,在腹腔鏡術后使用藥物開展輔助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醋酸曲普瑞林是一種抗性激素藥物,可降低性激素水平,加速子宮內膜退化,促使術后殘留病灶的萎縮及壞死,從而起到減少復發的作用;且該藥物起效時間短,作用持久,整體應用效果優異[10-11]。
醋酸曲普瑞林進入人體后,可與垂體內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受體結合,對垂體有顯著的相反降調作用,可抑制機體FSH-LF-E 軸,從而顯著降低卵巢FSH、E2及LH 水平,加速隱匿病灶、異位病灶的凋亡及萎縮,從而抑制病情發展及復發[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的性激素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腹腔鏡術后加用醋酸曲普瑞林可顯著降低機體性激素水平,減少復發風險。
炎癥反應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14]。CRP 是由肝臟生成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其在血液中的表達量會顯著上升[15]。IFN-γ 及IL-2 是由Th1 亞群分泌的炎癥因子,IL-4 及IL-10 是由Th2 亞群分泌的炎癥因子[16]。在正常生理狀態下,Th1 及Th2 亞群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某一亞群的功能增強或減弱,則會導致Th1/Th2 漂移,而相關研究表明,此機制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及疾病進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6 個月的IFN-γ 及IL-2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CRP、IL-4、IL-10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炎癥反應逐漸弱化,體液免疫逐漸增強,提示醋酸曲普瑞林可有效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的炎癥反應,促進免疫平衡,考慮與其優異的藥物性卵巢去勢作用有關。
VEGF 是一種血管生成因子,在新血管的生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促進異位內膜為生長及增生[18];CA125 是一種高分子糖蛋白,在腹膜受到損傷后,其大量釋放后進入血液循環[19]。ENA-78 及MCP-1均為趨化性細胞因子,可活化并趨化中性粒細胞,減緩中性粒細胞衰亡,同時可調節血管生成[2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的VEGF、CA125、ENA-78 及MCP-1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腔鏡術后加用醋酸曲普瑞林可有效調節VEGF、CA125、ENA-78 及MCP-1 水平,阻斷異位血管生成,加速中性粒細胞衰亡,減少復發。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異位癥應用醋酸曲普瑞林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性激素水平,減輕炎癥反應,調節VEGF、CA125、ENA-78及MCP-1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