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榮 程紅 廖麗麗 聶翔
卵巢癌作為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其約占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的23%,且調查顯示,該病患病率逐年增長[1]。目前,臨床多采用化療治療卵巢癌,以阻礙腫瘤細胞復制,遏制疾病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2]。但化療藥物毒副反應較強,容易增加患者身心負擔,降低其化療配合度,從而影響整體化療效果,降低患者生存質量[3]。因而卵巢癌患者化療期間需實施有效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化療依從性與配合度。基于風險理念的腫瘤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護理方案,其通過評估腫瘤病情發展規律,預測可能發生的風險,并遵醫囑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改進護理方案,可提高護理效率,且利于預防相關風險事件發生[4-5]。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風險理念的腫瘤護理模式對卵巢癌化療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江西省腫瘤醫院2022 年1—11 月接受化療的80 例卵巢癌患者。納入標準:符合文獻[6]《常見婦科惡性腫瘤診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且經超聲、細胞學等檢查確診卵巢癌;原發性卵巢癌;有化療指征;預計生存時間≥1 年;認知正常。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腫瘤遠處轉移;復發性腫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合并精神疾病;交流障礙;哺乳期或孕產期。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組均40 例。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詳細對患者講解卵巢癌病因、化療必要性等知識,提前告知化療可能會帶來的不良反應,并做好心理疏導,同時積極采取并發癥預防措施,如調理膳食,囑患者多喝湯水、多食用促肝修復食物等,并遵醫囑指導患者應用預防肝損傷、消化黏膜損傷等藥物。觀察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實施基于風險理念的腫瘤護理模式干預,內容包括:(1)成立風險小組。小組成員包括1 名康復理療師、1 名護士長及4 名專科護士,所有成員均接受卵巢癌化療相關知識培訓,重點學習化療方法、化療注意事項、不良反應預防等,并開展頭腦風暴會議,思考卵巢癌化療期間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2)風險評估。風險小組通過查閱卵巢癌化療相關文獻,并結合臨床經驗,判斷卵巢癌化療期間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如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等,總結不良反應發生風險。(3)護理計劃。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判斷不良反應發生率,并制訂針對性預防計劃,重視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重要性。(4)護理干預。①健康咨詢。發放卵巢癌知識手冊,結合手冊內容,圖文并茂的講解疾病基礎知識,并鼓勵患者積極咨詢,耐心、溫柔地為其答疑解惑,咨詢30 min/ 次;每周開展1 次健康知識講座,邀請腫瘤科專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卵巢癌病理知識、化療作用、化療期間自我管理內容等,60 min/次;每個月舉辦1 次病友交流會,讓病友間相互分享自我管理經驗及化療感受,60 min/次。②心理疏導。示范并指導患者行正念呼吸療法訓練,端坐在椅子上,保持放松,深呼吸或平靜呼吸訓練,呼吸同時冥想身心愉悅的事情,10~15 min/次,2~3 次/d;與患者交流期間觀察其心理狀態,并引導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或可采取寫日記形式,記錄生活中不同體驗。③不良反應預防。密切觀察患者化療期間相關癥狀發生情況,并做好肝腎功能、血常規指標等監測,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如對患者強調良好生活習慣重要性,囑其做好皮膚、口腔清潔,且飲食需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損傷消化道黏膜,同時可遵醫囑予以免疫增強劑、預防胃腸道反應藥物,并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指導其適當增加運動量,并及時補充水分等。 兩組干預周期均為1 個月。
(1)化療配合度:干預結束,用本院自制化療配合度調查問卷評價兩組化療配合度,主要評價患者化療期間相關事件配合情況,滿分100分,分值>84 分為好,70~84 分為一般,<70 分為差;Cronbach's α系數為0.886,重測信度為0.848。(2)自護能力:干預前、干預1 個月后,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價兩組自護能力,量表有自我概念、自護技能、自護責任、健康知識水平4 方面,共43 項,各項均計1~4 分,滿分172 分,分值越高則自護能力越強[7]。(3)生活質量:干預前、干預1 個月后,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價兩組生活質量,量表涵蓋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關系4 方面,共26 個條目,各條目均計1~5 分,轉化后總分值為100 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8]。(4)不良反應:記錄兩組化療期間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癥狀發生情況。
對照組年齡42~68 歲,平均(55.38±3.47)歲;腫瘤分期:Ⅰ期6 例,Ⅱ期13 例,Ⅲ期17 例,Ⅳ期4 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 例,高中15 例,專科及以上17 例。觀察組年齡41~66 歲,平均(54.97±3.45)歲;腫瘤分期:Ⅰ期8 例,Ⅱ期12 例,Ⅲ期18 例,Ⅳ期2 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 例,高中12 例,專科及以上19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化療配合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化療配合度對比[例(%)]
兩組干預1 個月后ESCA 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ESCA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ESCA評分對比[分,(±s)]
組別干預前干預1 個月t 值P 值觀察組(n=40) 95.32±12.26 135.26±20.24 10.675<0.001對照組(n=40) 95.39±12.47 113.58±18.74 5.111<0.001 t 值0.025 4.971 P 值0.980<0.001
兩組干預1 個月后WHOQOL-BREF 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WHOQOL-BREF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WHOQOL-BREF評分對比[分,(±s)]
組別干預前干預1 個月t 值P 值觀察組(n=40) 54.19±9.52 87.54±11.68 13.998<0.001對照組(n=40) 54.33±9.76 72.49±10.25 8.115<0.001 t 值0.065 6.125 P 值0.948<0.001
觀察組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例(%)]
卵巢癌作為病死率位居首位的婦科惡性腫瘤,其疾病早期無顯著臨床體征,大部分患者就診時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錯失手術切除時機[9]。化療作為卵巢癌治療主要方案,其能夠殺傷腫瘤細胞,延緩疾病進展,但化療藥物副作用強,容易增加患者軀體不適感,使其產生多種不良情緒,從而降低化療配合度,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0-11]。
風險管理是指通過評估、識別潛在的風險,積極采取預防措施,以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的理念,目前,該理念已被臨床廣泛用于各類疾病護理,且證實有較好的應用效果[12-13]。腫瘤治療期間容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而常規護理缺乏對風險的預見性評估,且護理內容盲目性較強,整體護理效果不佳[14-15]。近年來,風險管理理念被逐漸用于腫瘤護理,魏懿等[16]研究指出,基于風險理念的腫瘤護理模式用于子宮頸癌患者干預,可減少放療不良反應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整體化療配合度較對照組優,說明卵巢癌化療患者采用基于風險理念的腫瘤護理模式干預利于提高化療配合度。分析原因,干預期間通過展開健康咨詢,耐心的講解卵巢癌相關知識,可提高患者疾病認知,且舉辦病友交流會,鼓勵患者分享自身經驗,并積極疏導患者不良情緒,指導其行正念呼吸訓練等,利于患者保持身心放松,改善心理狀態,從而增強治療信心,提高化療配合度[1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 個月后,觀察組ESCA、WHOQOL-BREF 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說明卵巢癌化療患者采用基于風險理念的腫瘤護理模式干預可提升自護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干預期間通過成立風險小組,評估潛在的風險,并制訂針對性預防策略,利于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減輕患者軀體不適感,且健康教育期間,邀請專家講解化療自我管理內容及重要性,并積極分享自護技巧,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從而改善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18-19]。此外,觀察組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均較對照組低,說明基于風險理念的腫瘤護理模式干預利于降低卵巢癌化療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原因,干預期間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結合臨床經驗等,提前評估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判斷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同時遵醫囑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如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習慣、清淡飲食,遵醫囑予以預防藥物應用等,從而可有效減少相關不良反應發生[20-21]。
綜上所述,卵巢癌化療患者采用基于風險理念的腫瘤護理模式干預可提高化療配合度,改善自護能力與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