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浩生
據2017 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指出,中國2 型糖尿病患病率約占10.4%,居世界首位。隨著糖尿病發病率增加,其相關并發癥也隨之增加[1]。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20%~40%的2 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腎病[2]。糖尿病并發癥與骨量減少作為常見的多發疾病,近年相關研究逐漸引起臨床廣泛關注和重視。多數學者表示,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發病機制與多種因素相關,其中細胞因子的變化水平受到重點關注[3-4]。相關研究顯示,血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均與糖尿病病胰島素代謝及骨細胞代謝有關[5-6]。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 年7 月—2022 年9 月暨南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收治的74 例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血清FGF-2、IGF-1 在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患者中表達及臨床價值,為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診治提供臨床依據。
選取2020 年7 月—2022 年9 月本院收治的74 例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患者(合并組)進行研究,同期選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組)72 例,骨量減少患者(骨量減少組)68 例,同期70 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符合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1];(2)符合骨量減少診斷標準[7];(3)近半年未接受胰島素或影響骨代謝藥物治療;(4)無其他內分泌疾病;(5)精神和認知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妊娠期糖尿病;(2)合并1 型糖尿病;(3)骨量減少是由骨折或鈣磷代謝疾病所致;(4)合并惡性腫瘤;(5)合并甲狀腺疾病;(6)患者長期臥床。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
取患者入院時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分層,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FGF-2、IGF-1、骨形態發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骨鈣素(osteocalcin,OC)、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β-CTX)、血清Ⅰ型原膠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ⅠNP)水平,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檢測:在患者足部跟骨處采用超聲波脈沖透射法骨密度儀(日立阿洛卡醫療株式會社,AOS-100SA)測量,精度2%。
比較四組FGF-2、IGF-1、實驗室指標(BMP、OC、BMD、β-CTX 及PⅠNP),分析FGF-2、IGF-1與實驗室指標的相關性。
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用(±s)的形式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多組間比較,使用F 檢驗,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 法分析血清FGF-2 和IGF-1 與BMP、OC、β-CTX、PⅠNP 及BMD 關系。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四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組與糖尿病組糖尿病病程比較,合并組與骨量減少組骨量減少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臨床資料比較
FGF-2 水平在對照組、糖尿病組、骨量減少組及合并組中依次升高,IGF-1 水平依次降低(P<0.05),且上述兩種指標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四組FGF-2和IGF-1水平比較(±s)

表2 四組FGF-2和IGF-1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糖尿病組比較,P<0.05;△與骨量減少組比較,P<0.05。
組別FGF-2(ng/mL)IGF-1(μg/L)對照組(n=70) 4.74±1.21166.49±7.87糖尿病組(n=72)10.63±2.94* 143.73±7.38*骨量減少組(n=68) 14.87±3.21*# 135.09±7.24*#合并組(n=74) 19.27±4.07*#△ 127.55±7.05*#△F 值294.160370.020 P 值 <0.001 <0.001
對照組、糖尿病組、骨量減少組、合并組的BMP、OC 及BMD 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且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糖尿病組、骨量減少組、合并組的β-CTX 和PⅠNP 水平均差異均依次升高(P<0.05),且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四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

表3 四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糖尿病組比較,P<0.05;△與骨量減少組比較,P<0.05。
組別BMP(μmol/L)OC(μg/L)β-CTX(ng/mL)PⅠNP(ng/mL)BMD(g/cm2)對照組(n=70)78.46±8.267.23±1.140.37±0.0540.49±5.580.91±0.05糖尿病組(n=72) 59.44±7.12* 5.37±0.98* 0.48±0.04* 45.47±5.02* 0.86±0.07*骨量減少組(n=68) 46.69±7.61*# 4.11±0.75*# 0.54±0.07*# 50.63±6.11*# 0.81±0.06*#合并組(n=74) 37.74±7.59*#△ 2.96±0.73*#△ 0.60±0.09*#△ 52.46±4.88*#△ 0.73±0.05*#△F 值379.400285.380159.46070.900126.190 P 值 <0.001 <0.001 <0.001<0.001 <0.001
合并組患者血清FGF-2 和IGF-1 水平與BMP、OC、BMD 均呈正相關(rFGF-2=0.345、0.785、0.741,rIGF-1=0.387、0.624、0.509,P<0.001);與β-CTX、PⅠNP 均呈負相關(rFGF-2=-0.336、-0.423,rIGF-1=-0.373、-0.316,P<0.001)。見表4。

表4 血清FGF-2和IGF-1水平與實驗室指標相關性分析
隨著物質豐富及人們飲食、生活等結構變化,也導致糖尿病發病人群逐年增多。既往研究證實,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病理機制中細胞分化及生長受FGF 系統、IGF 系統調控[8-10]。FGF-2 能加速血管新生與內皮細胞分化,國外一項動物研究顯示,在糖尿病創傷性潰瘍小鼠中檢測發現,FGF-2 水平增加會加速其傷口愈合,分析與FGF-2 促使有絲分裂,活化絲裂原蛋白激酶/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信號通路與磷酸肌醇-3/蛋白激酶B 信號通路相關[11]。有學者指出,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基化終末產物過剩、高糖環境等因素均可能增加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風險[12]。另有學者提出,糖尿病患者長期保持高糖效應會破壞生長激素—IGF-1 軸功能平衡,使IGF-1 基因丟失,增加其胰島素抵抗[13]。但一項薈萃分析顯示,2 型糖尿病并發骨質疏松與其IGF-1水平下降及胰島素抵抗相關[14]。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組FGF-2 水平高于對照組、糖尿病組、骨量減少組,IGF-1 水平低于對照組、糖尿病組、骨量減少組。與Lin 等[15]、王萍等[16]研究結果一致。分析認為,首先糖尿病長期處于高糖狀態,造成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翻譯后修飾FGF-2 并轉化為糖化FGF-2,加之糖化FGF-2 絲裂原活性下降,過度活化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 信號通路,破壞細胞增殖凋亡進程,進而血清FGF-2 水平升高;其次由于IGF-1 分泌效能下降特性導致IGF-1呈低水平狀態,刺激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降低胰島素敏感度,造成胰島素抵抗,進而增加并發骨質疏松風險,提示血清FGF-2 和IGF-1 水平可能參與了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發生。
既往研究顯示,IGF-1 參與調節骨形成及骨重建,抑制OC 生成,減少堿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骨分化[17-18]。經研究證實,在骨質疏松骨量減少骨折小鼠中局部注射IGF-1 可促進其愈合[19]。在成骨、破骨細胞中均能檢測出IGF-1 受體,故在骨形成、骨吸收時結合IGF-1 能平衡骨量。隨著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進展,高血糖及炎癥環境加劇,導致FGF-2 水平升高。本研究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得出,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患者血清FGF-2 和IGF-1水平與BMP、OC 均呈正相關,與陳小香等[20]、Huang 等[21]研究結論相似。經臨床分析認為,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患者受胰島素抵抗或不足,炎癥反應加劇,刺激糖化FGF-2 水平升高,弱化成骨細胞上IGF-1 受體反應,降低骨細胞攝取氨基酸和膠原纖維能力,減少OC 分泌合成。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患者血清FGF-2 和IGF-1水平與β-CTX 均呈負相關,與Wen 等[22]研究結果一致,β-CTX 是臨床公認骨質疏松脆性骨折關鍵標志物,可作為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本研究還發現,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患者血清FGF-2 和IGF-1 水平與均BMD 呈正相關,與PⅠNP 均呈負相關。分析認為,2 型糖尿病患者FGF-2 升高,骨密度隨IGF-1 下降而下降,提示FGF-2 和IGF-1 異常會破壞骨代謝調節能力,加速2 型糖尿病患者骨吸收,進而引起骨量減少。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患者中血清FGF-2 水平較高,血清IGF-1 水平較低,且與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關系緊密,可作為其早期重要檢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