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學謙 供圖/浙江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

靈芝(Ganoderma lucidum)隸屬于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靈芝屬。靈芝(赤芝)子實體單生或叢生,外形呈傘狀,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直徑10—18厘米,厚1—2厘米。皮殼堅硬,黃褐色至紅褐色,有光澤,具環狀棱紋和輻射狀皺紋,邊緣薄而平截,常稍內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圓柱形,側生,少偏生,長7—15厘米,直徑1—3.5厘米,紅褐色至紫褐色,光亮,肉質堅實。孢子細小,黃褐色。氣微香,味苦澀。紫芝皮殼紫黑色,有漆樣光澤。菌肉銹褐色。菌柄長17—23厘米。栽培品子實體較粗壯、肥厚,直徑12—22 厘米,厚1.5—4厘米。皮殼外常被有大量粉塵樣的黃褐色孢子。
靈芝屬高溫型菌類,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5℃—30℃。子實體分化所需溫度為25℃—35℃,當溫度持續高于35℃或低于18℃時,子實體不能分化,在溫度27℃時生長較好。靈芝在菌絲體生長階段是不需要光的,適宜在黑暗條件下進行。靈芝喜微酸性或微堿性的濕潤環境,子實體生長發育期空氣相對濕度以85%—95%為宜。靈芝是一種好氣性真菌,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需要較多的氧氣,通過人工通風與遮蓋薄膜可以調節栽培環境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調控靈芝菌蓋和菌柄的生長發育,從而培育出不同形狀和品質的靈芝子實體。
靈芝被譽為“仙草”,是中國名貴傳統中藥材,在浙江已有6800多年的食用歷史。靈芝性味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其破壁靈芝孢子粉具補氣安神、健脾益肺等功效。靈芝及其孢子粉中含有多糖類、三萜類、蛋白質、甾醇類、核苷類、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成分?,F代臨床醫學研究證明,靈芝具有調節免疫、抗腫瘤、保肝解毒、抗衰老、抗神經衰弱、降血糖等功效。
菌種選擇與木材準備:靈芝菌種的選擇是栽培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林下栽培應根據用途選用多孢型或少孢型菌種,盡量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豐產性、穩定性、抗逆性較強的優質菌種,以確保高產、優質。段木對樹種的要求不高,除松、柏、桉、樟等油脂較多且含刺激性氣味的樹種,其他闊葉樹種均可,殼斗科的青杠樹、栓皮櫟等樹種木質堅硬、心材少,較為合適。段木直徑須達6 厘米以上,保護好樹皮,含水量在38%—45%時截成15—30 厘米長。裝袋扎緊,高壓蒸汽滅菌121℃,滅菌2—3 小時;常壓滅菌100℃,滅菌18—24 小時,以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下旬制段接種最適宜。
接種與菌絲培養:接種室選用門窗密封性好、場地干燥、衛生條件好、便于清潔的房間,內用塑料膜制成房間相等大小的接種帳。接種前8—12 天,用消毒劑對接種室和接種帳進行消毒,待滅菌后將段木袋內溫度冷卻至30℃時開始接種。接種前,應先洗手,換工作服、鞋子,工具必須經漂白粉消毒,接種人員的手經酒精消毒。將適量菌種倒入已解開細繩的段木袋內,用鑷子將菌種塊夾入段木與包裝袋的縫隙中,保持菌種分布均勻,重新用細繩捆緊袋口。接種后,段木發菌時間為70—90 天,培養室溫度20℃—25℃,空氣相對濕度應維持在50%—60%,并要求在黑暗環境中培養,保持通風。
種植場地選擇:在靈芝生長過程中,光、溫、水、氣等環境因子對其產量、生物學效率和品質的影響至關重要。靈芝的生長需要適當的溫濕環境,最適生長溫度為25℃—28℃,一般適合生長在濕度高且光線昏暗的山林中。靈芝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空氣質量反應敏感,栽培場地應選擇在通風、無污染、土質疏松的林地進行林下種植,要求林地郁閉度在0.6 以上,確保靈芝的生長條件更接近于原生態環境。林地中光線較強的地方,需要輔助搭蓋遮陽網遮光。
林下仿野生種植:4—5月待土溫達到15℃以上,選擇晴天下地排場,每畝林地根據坡度不同排放菌段10—20 立方米,林地平整的可多排放種植。首先將脫去袋膜的靈芝菌棒擺放在畦床內,上層先鋪2—3厘米厚的細土,再覆蓋枯枝落葉,最好選用針葉樹種的枯枝落葉,如要培養較長菌柄的靈芝子實體,可適當增加覆蓋物厚度。土壤濕潤的,蓋土后可不用淋水;土壤比較干燥的,蓋土后噴水保濕或加蓋稻草、透氣型塑料薄膜保濕。出芝后,需保持濕潤通氣。在靈芝菌木(芝木)覆土后用塑料膜支起50厘米高的靈芝棚蓋住整壟,待到靈芝菌蓋嫩邊圈消失后,撤下靈芝棚,可保證出芝期靈芝幼嫩組織能快速健康生長,促進靈芝的生長和提高孢子粉產量。采芝期間,每采完一批靈芝,需要補充1—2 厘米土在采過的區域。霜降后出芝停止,同時在種植區域加蓋一層細土或稻草、落葉防止霜凍。一般情況下,第二年3月中、下旬就可看到上一年所埋菌棒出現幼芝白芽,這時需要進行出芝管理,除去長勢差、不夠健壯的小白芽,每根芝木保留一個生長健壯的白芽。林下雜草較少的情況下,一般不用除草,以達原生態生長環境。采用大徑段木近野生法栽培靈芝,可保持出芝2年;小徑木和代料栽培方式一般當年出芝結束,第二年即使長出個別靈芝,也不夠健壯,品質也要差一些。
病蟲害防治:在靈芝栽培管護過程中,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嚴格按操作規程控制雜菌污染,做好環境衛生,這是加強靈芝病蟲害防治的重要環節。靈芝常見的病菌有木霉、根霉、青霉等,目前尚無有效補救措施,因此必須重在預防,可在土壤中拌入部分生石灰防止各種霉菌滋生。滅菌環節要保證滅菌徹底,接種環節要規范,保證環境衛生干凈,防止病菌感染。靈芝常見的蟲害有尺蠖、菌蠅、白蟻、蝸牛等,可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防治,或者在菌棒埋放地周圍撒上一些消滅白蟻的藥粉,還可以采用天然香精油(薄荷醇、桉油精或天然樟腦)、醋酸進行熏蒸等處理。在靈芝生產管理過程中,盡量創造適合靈芝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蟲雜菌發生的生態條件,達到有效防控的目的,實現無毒化、無公害控制,保證靈芝產品的質量安全。
采收與加工:子實體8—9月采收,當芝蓋邊緣的白色生長圈消失轉為紅褐色,菌蓋表面色澤一致、不再增大時,用果樹剪在靈芝留柄1.5—2厘米處剪下菌蓋,即采即烘,可使用烘房或專用烘干機,控制溫度45℃—65℃,控制含水量在13%以下。
靈芝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生長,對地理位置種植區域的選擇要求不高,華東、華南、華西、華北、東北、西北、華中幾乎全國都適宜發展靈芝種植,但靈芝的生長要求環境有很好的潔凈度,溫、光、水、氣等環境因子對其產量、生物學效率和品質的影響至關重要。靈芝對溫度的適應性范圍較廣,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但子實體分化所需溫度為25℃—35℃,當溫度持續高于35℃或低于18℃時,子實體不能分化。靈芝在菌絲體生長階段是不需要光的,適宜在黑暗條件下進行;子實體分化需要適當光照,林地郁閉度在0.6—0.8之間為佳。靈芝喜潮濕,林地土壤濕度應能保持在50%—65%,空氣濕度保持在70%—80%,特別在子實體發育期,濕度不得低于80%,控制在90%以上為宜。靈芝屬于好氣性真菌,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需要較多的氧氣,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會嚴重影響菌蓋發育,故而要求林地空氣流通性好??傊?,溫暖濕潤、通風透氣、光照充足、土質疏松、郁閉度高的林地山區均可栽培靈芝,但以原木熟段木覆土栽培模式來說,受發展制約的還是栽培原料原木資源能否長期持續供應的問題,從市場角度來說,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國家批準靈芝作為藥食同源食材政策的推進,以及靈芝孢子粉保健食品備案制度的執行,特別是后疫情時代人們對增強身體免疫力的重視和對高品質靈芝及孢子粉健康產品的追求,發展靈芝林下仿野生的生態栽培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