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 培
侯培/起舞弄清影 絹本設色210cm×190cm 2021年
侯 培/ 清涼傘上微微雨 絹本設色 150cm×130cm 2022年
繪畫創作,一般指的是畫者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內心思想情感、情節、歷史事件等內容的過程。繪畫創作過程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也是人類高級精神活動。繪畫創作的前提是畫者要找到內心需要表達的題材,通過繪畫的形式語言展現畫面內容。正如林風眠所說,藝術應當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出繪畫者自己的“意趣與風度”。筆者在讀研究生三年期間,跟隨導師多次深入少數民族聚居區采風,三江侗族即是采風地點之一。在三江采風期間,筆者被侗族獨特的服飾與歌舞活動深深地吸引,于是想要結合工筆人物畫的形式語言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征的侗族題材繪畫作品。
不論是哪一種題材、哪一種風格,藝術家的繪畫創造均是為了表現畫面內容,而畫面內容的產生一定需要形式語言作為具體的手段。畫面內容與形式語言相輔相成,適合的形式語言是為了內容而存在,內容也積淀在形式美當中。因此,形式語言在畫面的表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在當代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作品中,同樣是畫面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其中,畫面內容是表達畫家的內在情感,畫家根據繪畫的內容所展現出的侗族精神內涵與意境是作品的靈魂,而適合的形式語言則是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的生命。研究形式語言對于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不但豐富了藝術家的繪畫理念,增強了藝術家對藝術表現的探索精神,還進一步促進了工筆人物畫的多元化發展。
在《清涼傘上微微雨》這幅作品中,筆者描繪了三位侗族姑娘撐著傘走在煙雨蒙蒙的鄉間小道。在創作過程中,筆者也運用了當代工筆人物畫形式語言的特點。在構圖時,采用滿構圖的方式,將人物放大到邊框上下位置,突出人物的主體性,畫面中還采用了分割式的構成,在橫向長條的切割之下,打破人物與傘的垂直性,同時給畫面增添了平面裝飾性效果。在造型方面,筆者根據侗族姑娘的形象特點進行塑造,以具象造型為主要的造型方式突出人物的地域性特點,刻畫出侗族姑娘額頭高、鼻骨平、面如滿月的形象。在設色過程中,筆者通過侗族傳統的服飾色彩進行主觀性創造,以藍紫為主要的色彩基調,一方面為了表達侗族服飾固有的青色和黑紫色上衣,另一方面通過冷色的烘托,營造出煙雨蒙蒙的意境之美。據《周禮·冬官考工記》記載:“畫繢之事,雜五色。”五色相貫,生生不息,抽象地歸納了色彩之于繪畫的邏輯關系。當代中國畫色彩在五色的基礎上又演變出更多的顏色,這對于畫家在營造畫面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在表現山石時,筆者沒有根據山石固有的色彩進行設色,而是選擇與畫面同色調的藍紫色,這樣做是為了畫面色調的和諧統一。因此,也有“隨類賦彩”的設色方式。在用線方面,筆者依然繼承了“以線造型”的方式,線條的變化較少,大多以方折的直線勾勒,體現出百褶裙硬朗的材質,同時增加了線條的裝飾美感。在技法方面,主要以水色和石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色,大面積采用平面罩染的方式,從而突出畫面的裝飾性效果。在描繪服飾時,筆者運用掐染的方式突出百褶裙的結構,使畫面在突出平面裝飾性效果的同時顯得更加豐富。在刻畫銀飾時,為了突出其金屬質感,筆者在絹的背面貼銀箔,從正面看就有一層若隱若現的銀色珠光,再用墨色分染、白色提亮,銀飾的金屬質感就凸顯了出來。
筆者通過對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創作的實踐與探索,對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形式語言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且通過不斷地嘗試,試圖尋找適合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的形式語言。此作品的不足之處在于畫面內容缺乏細節的深入,人物造型不夠嚴謹,筆者有時過度追求繪畫形式而忘記最初想要表現的畫面內容,導致畫面的內容不夠豐富。筆者認為,在創作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作品時,應該把自身體會到的真情實感融入形式語言當中,形成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而不能只為了形式而形式,要注重個體思想的表達,要將自己的個性與思想呈現在鮮明的形式語言中,把侗族的獨特民族文化與形式語言相融合,賦予畫面更深層次的內涵。
侯 培/ 盛裝 紙本設色 180cm×90cm 2019年
侯 培/ 一夕煙雨慈母線 紙本設色 180cm×90cm 2019年
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道路上,要致力于挖掘民族的藝術資源、重視建設國家形象、展現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此,重新認識少數民族題材繪畫的現實意義,對于我們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與認同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繁榮發展有著積極作用。我們應該承擔時代責任,通過我們對少數民族的認識、了解和宣傳,使侗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廣泛地呈現于全世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們應該主動地發掘、了解侗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與生活特色,真實地體驗和感受侗族人民的生活,收集來自侗族本民族自然生活中的內容和形式。最真實的勞動、最真實的趕圩、最真實的節慶歌唱才是最好的形式、最本質的內容,往往能夠打動畫家自己,也能夠打動觀眾。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在傳統的形式語言上找新的突破,結合現代繪畫理念,不斷地創造出符合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的形式語言,發揮形式語言在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中的重要作用,從中展現出侗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優秀民族精神、多元化的時代精神,并展現當今時代侗族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和民族地區的建設成就和新面貌。
侯 培/ 出出雨影傘先知 紙本設色 180cm×180cm 2022年
侯 培/ 壯族系列之一 紙本設色 60cm×45cm 2022年
侯 培/ 課堂寫生(二) 86cm×69cm
侯 培/ 課堂寫生(三) 86cm×69cm
↑侯 培/歲月有以教我 絹本設色85cm×85cm 2020年
↓侯 培/課堂寫生(一)62cm×69cm
侯 培/ 群山有人等候 絹本設色 180cm×90cm 2021年
侯培/有朋自遠方來 紙本設色180cm×90cm 2022年
侯培
1997 年出生于山西大同。2020 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獲學士學位,同年保送至廣西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魏恕教授。現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專業教師、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工筆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