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唱是一種古老而深受歡迎的藝術形式,它不僅令人愉悅,而且充滿了情感。在眾多演唱者和聲樂家中,有一些人擁有出色的歌唱技巧,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其中的技巧之一就是真假聲的運用,它是聲樂表演中重要的要素之一。盡管真假聲在聲樂界被廣泛使用,但它的科學運用仍然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本文旨在探討真假聲在歌唱中的科學運用,深入研究它對聲樂表演的作用,并通過綜合運用聲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分析真假聲的聲音特性、產生機制,以及對歌唱技巧和聲樂表演的影響。
【關鍵詞】歌唱? 真假聲? 科學運用? 技巧訓練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3)18-0141-06
真假聲,也稱為聲音的分裂,是一種聲音產生和控制的技巧,它可以使演唱者在演唱中形成兩種或更多種聲音質感。運用真假聲時,聲帶和喉嚨的不同部位被協調使用,以產生一個更加豐富、更加多層次的聲音。這種技巧的運用使演唱者能夠在音樂表演中實現更大的音樂表現力,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聲音色彩選擇,從而讓他們更好地傳達歌曲中的情感和意義。本研究還將探討如何有效地教授和訓練真假聲技巧,以幫助演唱者更好地應用這一技巧,提高他們的音樂表演水平。
一、真假聲的歷史和發展
真假聲是一種聲樂技巧,通過合理協調聲帶和喉嚨的不同部位,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聲音。盡管真假聲在聲樂界被廣泛運用,但其出現的歷史和發展過程仍然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真假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盡管那時的理解和運用并不像現代那樣科學和系統。根據史書記載,古希臘的演唱者和戲劇演員就曾運用類似真假聲的技巧來模仿和表達不同的角色和情感。在古代羅馬,唱詩班指揮也使用了類似的技巧來增加音樂的表現力。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真假聲技巧開始得到更系統的探索和運用。16世紀的意大利歌唱家和教育家通過實踐和經驗總結,開始形成一套關于聲音產生和控制的理論。這些理論系統化地研究了聲帶和喉嚨在不同音高和音色上的運動和振動方式,為后來的聲樂技巧奠定了基礎。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的聲樂教育經歷了一場革命,真假聲技巧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發展。那時的歌唱家開始將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知識應用于聲樂教學,理解聲帶的結構和功能。當時的人們詳細研究了聲音產生和調控的生理機制,并創造了許多練習方法來幫助演唱者掌握這一技巧。
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真假聲的研究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識。通過聲學實驗和生理測量,研究者們能夠在更微觀的層面上觀察和分析真假聲的聲音特性和產生機制。尤其是聲譜學和聲波分析等聲學技術的應用,為對真假聲的研究提供了更豐富的數據和視角。同時,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也為理解真假聲技巧在認知和情感方面的影響提供了更多的線索和證據。
此外,聲學技術的發展也為真假聲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數據和視角。通過聲譜學和聲波分析,研究者們能夠對真假聲的頻譜特性進行詳細分析。他們發現,真聲和假聲在聲波譜上有明顯的區別,真聲的頻譜更加平穩和均衡,而假聲則呈現出一些特殊的頻譜峰位和共振。這些研究結果有助于解釋為什么真聲和假聲在音色和音質上有著不同的特點,并為聲樂教學提供了更科學的依據。隨著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真假聲技巧在認知和情感方面的影響。研究表明,使用不同的真假聲技巧不僅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色和音質,還能引起聽眾不同的情緒和情感反應。例如,使用真聲時,人們往往感到聲音更加柔和而愉悅,適合表達親切和溫暖的情感;而使用假聲時,聲音更加尖銳和強烈,適合表達激動和憤怒的情感。
綜上所述,真假聲作為一種重要的聲樂技巧,在歷史和發展上經歷了多個階段。從古代的模仿和表演,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理論研究,再到現代的科學探索和實驗研究,真假聲技巧逐漸深入到聲帶和喉嚨的解剖結構和聲音的物理特性。同時,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也為真假聲在認知和情感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線索。隨著不斷研究和實踐,真假聲的應用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以促進聲樂發展和表演藝術的提升。
二、真假聲在聲學和生理學領域的科學基礎
真假聲是一種聲樂技巧,通過合理地協調聲帶和喉嚨的不同部分,產生豐富多彩的聲音。其科學基礎可以從聲學和生理學兩個領域進行探討。
(一)聲學方面
真假聲的聲學特點是其科學運用的重要基礎。聲音是由聲波振動傳播而形成的,振動的頻率和幅度決定了聲音的音高和音量。對于真假聲技巧,主要有以下兩個聲學特點:
一是,真假聲的運用使得聲音的諧波結構更加豐富。諧波是原始聲音的倍頻,即基頻的整數倍。在正常聲音中,聲帶靠近肺部的部分振動形成較低的諧波,而靠近喉嚨頂部的部分振動形成較高的諧波。而在真假聲的運用中,不同聲帶部分的振動能更加協調地產生諧波結構,使聲音更具層次和豐富性。二是,真假聲技巧的應用可以改變聲音共鳴的位置和形狀。共鳴腔包括咽部、口腔和鼻腔等部位,它們的形狀和大小會影響聲音的共鳴特性。在真假聲的運用中,演唱者能夠通過調整喉嚨和口腔的形狀,改變聲音共鳴的位置和分布。這使得聲音在演唱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共鳴,增加音色和音質的多樣性。通過對真假聲的聲學特點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聲音特性和產生機制,為聲樂表演和訓練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在生理學方面
真假聲的應用涉及聲帶和喉嚨的生理機制。聲帶是聲音產生的重要部位,其振動決定了聲音的基頻。通過真假聲技巧,演唱者能夠通過控制聲帶的張力和振動模式,產生特定的諧波結構和聲音質感。不同的聲帶張力和振動模式可以創造出不同音色和音質的聲音。同時喉嚨在聲樂表演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聲音共鳴和放大的主要場所。通過調整喉嚨的部位和形狀,演唱者可以使聲音共鳴發生在不同的共鳴腔,從而影響聲音的音色和外觀。喉嚨的調整不僅涉及喉嚨肌肉的協調運動,還涉及呼吸的控制和氣流的調整。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聲帶的肌肉活動、喉嚨的形態和共鳴腔體的特點對于真假聲技巧的正確運用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的生理學研究能夠幫助歌唱者深入理解這些機制,從而更好地指導聲樂教育和訓練實踐。
三、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歌唱的作用
真假聲是聲樂表演中的重要技巧,它通過合理地協調聲帶和喉嚨的不同部位,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聲音,為演唱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現空間。
(一)聲音特性
真假聲的運用使聲音形成了一定的特性,這些特性影響了演唱者的聲音質感和表現力。真假聲允許演唱者在演唱中融合兩種或更多的聲音質感,創造出混合音色。這種混合音色可以為演唱者提供更廣泛的聲音選擇,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類型的歌曲和情感表達需求。同時真假聲的運用可以增加聲音的音量和音域。由于聲帶和喉嚨的不同部分同時參與聲音產生,演唱者可以更容易地達到高音和低音,而不會受到聲帶張力的限制。這不僅擴展了演唱者的音域范圍,還增加了演唱的聲音強度,使其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此外真假聲還賦予聲音更大的音樂表現力。通過巧妙地運用真假聲技巧,演唱者可以實現音色的變化,從而更好地傳達歌曲中的情感。這使得演唱更具情感共鳴,觀眾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內涵。
(二)聲樂表演的影響
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聲樂表演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它提高了演唱者的表演技巧和表現能力。演唱者可以更自如地操控聲音,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瞬間,從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有助于提高演唱的質量和吸引力,使演出更具感染力。其次真假聲的運用擴展了聲樂作品的創作和演繹空間。作曲家和編曲家可以更自由地設計歌曲,包括更廣泛的音高和聲音變化,因為演唱者可以使用真假聲技巧來應對這些挑戰。這促進了音樂創新和多樣性,為音樂領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聲樂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教育者可以更系統地教授這一技巧,幫助學生掌握真假聲的原理和運用技巧。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聲樂技術水平,還培養了他們對聲音的敏感性和創造性,為音樂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聲樂健康和保護
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歌唱的作用還體現在聲樂健康和保護方面。正確的真假聲技巧可以幫助演唱者減輕聲帶的負擔,降低喉嚨的壓力,從而減少聲帶和喉嚨損傷的風險。由于真假聲技巧需要合理地分配聲音的能量和張力,演唱者更加注重正確的呼吸方式和咬合技巧,這使得聲樂表演不僅更具藝術性,同時也更加健康可持續。通過科學運用真假聲技巧,演唱者能夠獲得更長久的聲樂生涯,并避免許多與聲音使用不當相關的問題。
(四)跨文化音樂交流和創作
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歌唱的作用還體現在跨文化音樂交流和創作方面。不同文化中的歌曲和音樂具有不同的聲音特點和表達方式。通過掌握真假聲技巧,演唱者能夠更好地適應和表達各種音樂風格,從而促進了跨文化音樂交流和合作。對于創作者來說,真假聲的運用為他們提供了更多音樂創作的靈感和可能性。他們可以通過創新的真假聲技巧,將不同音樂風格和元素融合在一起,創作出獨特的音樂作品,提升了音樂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五)情感表達和共鳴
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歌唱的作用還體現在情感表達和共鳴方面。歌曲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在演唱中能夠傳遞演唱者內心的情感和情緒。通過正確地運用真假聲技巧,演唱者能夠更加準確地傳達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義。真假聲的豐富音色和音域范圍使演唱者能夠更好地表達不同的情感色彩,從悲傷憂郁到愉悅興奮,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真假聲技巧還可以增強演唱者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接。觀眾對于聲音的共鳴可以在他們的情感體驗中產生強烈的反應,并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意義。通過運用真假聲技巧,演唱者能夠更好地制造音樂中的高潮點和情緒過渡,使觀眾更容易被音樂所吸引和感動。這種情感共鳴不僅提升了歌唱的藝術價值,還豐富了觀眾的音樂體驗。
(六)跨領域藝術合作與創新
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歌唱的作用還體現在跨領域藝術合作與創新方面。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經常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如舞蹈、戲劇和視覺藝術等。通過掌握真假聲技巧,演唱者能夠更好地與其他藝術家進行合作,創造出更豐富多樣的跨領域藝術作品。真假聲的音色和音域的變化,使得聲樂在舞蹈、戲劇等表演形式中能夠更好地融入和呼應。這種跨領域藝術合作與創新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形式,還為觀眾帶來了更全面和多元的藝術體驗。此外,真假聲技巧的科學運用還推動了聲樂領域的創新發展。音樂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需要不斷追求新穎和新鮮的創作和表達方式。通過深入研究真假聲技巧的科學基礎和應用,可以不斷探索新的聲音效果和音樂表達方式,為聲樂領域帶來更多的藝術創新。這種創新發展不僅推動了聲樂領域的進步,還促進了音樂與其他藝術領域的交流和融合。
(七)自我表達與身份探索
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歌唱的作用還體現在個體的自我表達和身份探索方面。歌唱是一個個體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媒介,通過真假聲技巧的運用,演唱者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聲音和個性,探索自己的藝術身份。真假聲通過創造不同的音色和音域,使演唱者能夠展現出自己獨特的聲音特點和風格。這種個體化的自我表達使演唱者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個性,從而在歌唱中打造自己的獨特聲音和風格。同時,真假聲的科學運用也可以幫助個體進行身份的探索和建構。通過掌握不同的真假聲技巧,演唱者可以嘗試不同類型的聲音和風格,從而拓寬自己的藝術視野和表達能力。這種探索和建構過程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音樂身份和個人風格,從而塑造出更加真實和獨特的音樂形象。
(八)心理與情緒調節
真假聲的科學運用對歌唱的作用還體現在心理與情緒調節方面。音樂是一種強大的情緒調節器,而真假聲技巧可以增加音樂的情感表達深度。通過演唱過程中的真假聲技巧運用,演唱者能夠更好地表達內心的情感,幫助自己調節情緒和情緒體驗。歌唱不僅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情緒釋放和治療的途徑。通過正確地運用真假聲技巧,演唱者能夠在演唱中釋放壓力、舒緩情緒,并獲得情緒上的宣泄和滿足。此外,真假聲的運用對于表演焦慮的緩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演焦慮是許多演唱者面臨的普遍問題,它會影響表演的質量和表演者的自信心。通過運用真假聲技巧,演唱者可以更好地創造聲音、呼吸和身體的協調,從而減少焦慮和緊張感。這種身體和聲音的整合有助于提高演唱者的表演信心和穩定性,從而降低表演焦慮的發生率。
四、真假聲技巧的訓練方法
真假聲技巧的訓練是聲樂教育中的重要環節。為了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和應用真假聲技巧,教育者需要采取有效的訓練策略。
(一)聲帶和喉嚨的肌肉協調訓練
真假聲技巧的正確運用需要聲帶和喉嚨的肌肉協調和控制。為了實現這一點,訓練中的重點應該放在肌肉協調上。因此,首先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正確的呼吸技巧對于真假聲技巧訓練的重要性。學生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呼吸訓練,包括腹式呼吸和側隱呼吸等,以增加呼吸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呼吸要平穩、有力且充分,為聲帶提供充足的空氣供應。可以通過各種喉嚨拉伸和肌肉放松的練習,來加強喉嚨和咽部的肌肉控制,例如,可以進行喉部放松和拉伸練習,如大蓄氣法、咽喉擴張和杜林吸氣等。這些練習有助于增強喉嚨的靈活性,降低聲帶的壓力,并使其更好地適應真假聲技巧的要求。通過發聲時的舌位、軟腭、口腔和喉嚨的協調運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共鳴空間的調整。教育者可以通過激活和調整不同共鳴腔體的練習,如口腔放松和活化、鼻腔擴張等,來提升共鳴空間的敏感性和控制能力。
(二)實踐性和多樣化練習的重要性
真假聲技巧的訓練需要結合實踐性和多樣化的練習,以提高學生的掌握和運用水平。可以通過系統和漸進的練習,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和過渡真假聲技巧。起初,可以從單一聲部練習開始,如從頭聲過渡到假聲。隨著學生對真假聲技巧的理解和掌握,逐漸增加練習的復雜度,并進行更多多聲部的轉換和過渡。真假聲技巧的訓練應該涵蓋不同音域和音樂風格的練習。通過練習不同音域和音樂風格的曲目,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真假聲技巧在不同音高和音色上的應用,并發展出更廣泛的聲音選擇和表現能力。在真假聲技巧的訓練中,實際演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實際演唱的練習,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真假聲技巧應用到實際的演唱表演中,以積累經驗和提高實際運用能力。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演唱練習,如表達特定情感、應對不同音樂要求等,來提升真假聲技巧的實踐水平。
(三)視聽輔助訓練
真假聲技巧的訓練可以輔以視聽幫助,以加強學生對聲音特性和運動模式的理解和感知。通過使用聲音分析軟件和儀器,可以對學生的聲音進行實時的聲學分析,以提供準確的反饋和評估。這樣的反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調整自己的聲音特性,并確保正確的真假聲技巧的運用。通過觀看專業演唱者的演唱視頻,學生可以觀摩他們的真假聲技巧的運用。然后,學生可以模仿他們的聲音特點和運動模式,并通過自我觀察和對比,逐漸發展自己的真假聲技巧。此外音樂導師的指導對于真假聲技巧的訓練至關重要。導師可以通過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和提升技巧的應用。導師還可以提供個性化的訓練建議和指導,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四)持續性的個人練習和反饋
真假聲技巧的訓練需要學生進行持續和有目的性的個人練習。因此,學生需要合理規劃和安排每天的練習時間,以保證有足夠的練習時間來加強真假聲技巧的運用。分配練習時間可以涵蓋不同的訓練內容,如聲帶和喉嚨的肌肉鍛煉、共鳴空間的調整等。可以使用錄音設備對自己的練習和演唱進行錄音。然后,可以通過反復聽取錄音,自我評估自己的聲音特性和真假聲技巧的運用。這種自我評估可以幫助自己發現和糾正問題,并不斷提高技巧的運用水平。此外,還要定期向音樂導師或其他專業人士尋求反饋和評估,他們的反饋和評估意見能夠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進展和改進方向,進而進行必要的調整。通過視聽輔助訓練和持續性的個人練習和反饋,可以進一步加強對真假聲技巧的理解和運用。這些訓練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穩定和可持續的技巧,提高演唱的質量和藝術表現水平。
(五)演唱技巧的綜合訓練
真假聲技巧的訓練不應僅僅局限于聲音的產生和控制,還應與其他演唱技巧的訓練相結合,實現整體聲樂表演能力的提升。應該積極學習音樂學理知識,包括音樂的結構、樂理、曲式等,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整體結構和意義,從而更好地詮釋和表達歌曲中的情感和情緒。同時需要進行表演技巧的訓練,包括舞臺表現、身體語言和情感表達等,這些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與觀眾和歌曲建立情感連接,為演唱增添舞臺魅力和表現力。演唱時,學生應該深入解讀歌詞的含義和情感,以便更準確地表達歌曲中的情感和主題。通過分析歌詞的詞義和音樂的語言特點,學生可以更好地揭示歌曲的內涵,并將其融入演唱中。在演唱過程中,需要培養舞臺意識,包括如何與伴奏者、其他演唱者和舞臺設備進行互動,以及如何合理運用舞臺空間和燈光等因素,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在舞臺上的自信心,進而提高演唱的整體效果。
(六)持續學習和自我發展
真假聲技巧的訓練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因此,學生應該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保持對聲樂技巧的不斷追求和提高。學生們可以參加專業的聲樂培訓、研討會或工作坊,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和知識水平。同時還應該具備反思和調整的能力,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和改進的空間,并制訂具體的改進計劃。這種反思和調整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持續提高真假聲技巧的應用水平和演唱品質。要積極尋求專業聲樂教師或導師的指導,了解自己的聲音特點和技巧運用的要點,獲得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專業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聲樂潛力,并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
(七)情緒管理和自我調節
真假聲技巧的訓練不僅涉及聲音的產生和控制,還涉及學生的情緒管理和自我調節能力,因此要積極參與情感表達的練習,包括情感釋放、情感切換和情感共鳴等。這些練習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以及與歌曲所表達情感的連接。通過情感表達的訓練,學生可以將真假聲技巧與情感共鳴相結合,實現更深層次的歌唱表演。還可以實施呼吸和冥想練習,以增強自我調節和情緒管理的能力。通過深呼吸、放松和專注的練習,學生可以平衡和穩定情緒,為聲樂表演創造更好的狀態。這些練習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集中力和演唱的內聚力,促進學生藝術表現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此外,學生還需要培養舞臺自信,通過增加舞臺演出經驗,逐漸放下緊張和恐懼,建立起自信心。教育者可以為學生提供演出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舞臺演出。這些實踐機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舞臺環境,掌握真假聲技巧的運用,并表現出自信和魅力。
(八)個體化訓練計劃和目標設定
真假聲技巧的訓練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訂個體化的訓練目標和計劃。教育者應該對學生進行評估,了解他們的聲樂水平、技巧應用中的困難以及需求,以制訂個性化的訓練目標和計劃。評估可以包括對學生聲音特點的分析、技巧運用的考察和需求的溝通等。針對學生的起點和目標,訓練計劃應該分階段地漸進式進行。從基礎練習開始,逐漸增加訓練的難度和復雜性,并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調整訓練的內容和方法。要定期評估學生的訓練進展,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訓練計劃的調整。通過及時的反饋和指導,教育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突破瓶頸,實現個人的聲樂發展目標。
五、結語
綜上,演唱者需要通過綜合聲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不斷完善真假聲技巧的科學運用,進而推動聲樂教育的創新性發展。需要強調的是,真假聲技巧并非聲樂技巧的全部,不同聲樂技巧的相互配合,才最終塑造了豐富多樣的聲樂藝術。
參考文獻:
[1]周瑩.談真假聲混合在歌唱中的運用[J].明日風尚,2017(20):138.
[2]潘興周.真假聲混合運用對聲樂演唱的作用[J].校園歌聲,2011(04):28-32.
[3]張春梅.聲樂教育中的真假聲混合訓練分析[J].中國文藝家,2022(12):130-132.
[4]童玉嬌.聲樂教育中的真假聲混合訓練探討[J].黃河之聲,2018(01):97.
[5]武甜甜,王芳.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校聲樂教育探究[J].當代音樂,2021(11):33-35.
[6]黃玉林.論科學歌唱的三種風格[J].教育教學論壇,2020(12):93-94.
[7]田燕軍.正確的歌唱方法[J].成才之路,2008(27):59-60.
[8]王霓雯.流行演唱基礎技能訓練中女聲真假聲應用的教學實踐與研究[J].藝術評鑒,2019(18):89-91.
[9]竇昕蕙.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聲結合的演唱技法[J].藝術家,2021(04):110-111.
[10]于洋.聲樂教育中的真假聲混合訓練探討[J].北方音樂,2018(1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