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英 楊歡
【摘要】本文以曹禺話劇《日出》為例,分析了戲劇人物情緒表達的藝術手法,重點闡述了女主人公陳白露的內心體驗及其復雜的情感變化。文章提出演員要想精準表達角色情緒,需要在自身體驗與對角色理解之間尋找平衡。演員的真實自我與對角色塑造的需要存在一定矛盾,但二者又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只有處理好這種關系,才能呈現出生動的藝術效果。這對于理解話劇表演藝術具有一定啟發意義。
【關鍵詞】話劇《日出》;情緒表達;內心體驗;陳白露
【中圖分類號】J82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20-0054-04
一、引言
演員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而角色則是劇作家從生活中提煉、加工、創造出來的,演員與角色都是生活在各自社會中的人。在一般的人眼里演員似乎很容易完成從內心體驗到角色表演上的過渡。而實際上,看起來簡單的表演藝術并不容易。要想創造一個令人難忘的、精彩的角色,除了要掌握角色特點外,還要掌握很多表演技巧,這樣才能巧妙地控制演員自我內心體驗與所要創造的角色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演員塑造出優秀的角色。具體來說,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會通過情感體驗來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狀態,從而更好地表達出角色所需的情緒。內心體驗可以幫助演員與角色建立情感共鳴,使情緒表達更加真實和生動。同時,演員通過情緒表達將角色的情感傳遞給觀眾。觀眾能夠通過演員的情緒表演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與角色產生共鳴。演員的內心體驗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表達方式,進而影響觀眾對角色的感受和情感反應。因此,探究情緒表達與演員內心體驗的關系非常必要。
而話劇《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極具時代特色。這部作品以女性視角揭露資產階級的黑暗和糜爛,用主人公陳白露的經歷向人們展示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劇人生經歷,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因此,本文擬以《日出》中的演員為研究案例,分析其表演方式,從而總結出情緒表達與演員內心體驗的關系。本文的研究可以進一步豐富有關情緒表達與演員內心體驗的關系,以及話劇《日出》的相關文獻,也能為相應表演者提供些許借鑒。
二、話劇《日出》中的情緒表達
(一)話劇《日出》中的人物情緒表達技巧
1.組織創作角色的形體動作
組織創作角色的形體動作是演員表現人物情緒的重要手段之一。形體動作法亦稱“心理——形體動作方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演員創造角色的一種方法,指演員從角色行動的邏輯出發,把握人物基調及性格特征,完成角色創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人行為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統一完整的心理形體過程,而情感則在形體過程中產生。他由此提出這種創造角色的方法,即不從心理體驗入手,而從行動的邏輯出發,通過動作反射作用激發與它相應的情感的邏輯,自然地獲得角色的心理體驗和下意識。
在話劇《日出》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性格。就陳白露而言,其曾經是一個書香門第出生,愛德華女校畢業的高才生。但現在只是一個靠男人生存的交際花。她內心高傲,拒絕承認自己寄人籬下,所以總是拒絕接受現實,從形體動作表現來看,她會在王福生念賬單時,雙手捂住耳朵,大聲尖叫說“我不要聽”,在面對潘月亭時,會調皮地非要喊他“爸爸”,她會抱著潘月亭的脖子撒嬌,像個“天真的小女孩”一樣,她所有的動作都在表示對現實的逃避。
2.通過臺詞語言表達內心情感
臺詞語言是演員表現人物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臺詞語言法是指演員通過角色的臺詞來表達人物的思想和感情的方法。臺詞語言法包括臺詞內容和臺詞形式兩個方面。臺詞內容是指角色所說的話的意思和信息,臺詞形式是指角色所說的話的語氣、節奏、聲調、停頓等特征。
在話劇《日出》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臺詞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陳白露的臺詞語言可以表現出她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她既有理智和清醒,又有幻想和迷茫。她既有嘲諷和鄙視,又有同情和憐憫。她既有冷漠和無情,又有熱情和溫柔。
(二)陳白露的情緒表達及內心體驗分析
1.陳白露的角色分析
陳白露是《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一個受過新潮文化影響、卻淪為上流社會交際花的女性。她的人生充滿了矛盾和掙扎,她既渴望愛情和自由,又不得不面對現實和金錢的壓力。她既厭惡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周圍的人,又無法擺脫他們的控制。她既想救贖自己和別人,又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悲劇性:陳白露的悲劇性主要體現在她的命運是被社會和歷史所決定的,她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她曾經有過美好的夢想,和一個愛她的丈夫,但是這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她在抗戰前夕的天津社會中,被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恐慌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所困擾,她沒有權利和尊嚴,只能靠銀行家潘月亭的供養過著糜爛的生活。她雖然對潘月亭有一定的感情,但他也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他為了建大樓而裁員,導致黃省三等人失業和死亡。她雖然想要逃離這個黑暗的世界,但是卻沒有找到出路,她對方達生、張喬治、李石清等人都沒有信任和依靠。她最終在日出之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用死亡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的抗議和對生活的絕望。
復雜性:陳白露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她的性格和行為上,她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既善良也自私。她有著高貴的氣質和敏銳的智慧,她能看透社會的本質和人性的丑惡。她有著同情心和正義感,她想要幫助小東西這類弱勢群體,抵抗金八的欺凌。但是,她也有著虛榮心和貪婪心,她喜歡享受物質和金錢帶來的舒適和地位。她也有著軟弱和懦弱,她不敢與潘月亭等人決裂,也不敢與方達生等人同行。她也有著矯情和做作,她喜歡玩弄感情和欺騙自己。
代表性:陳白露的代表性主要體現在她是一個具有時代特征和社會意義的人物,她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她是一個受到新潮文化影響,追求個性解放和自我實現的女性,她有著與傳統女性不同的觀念和行為。但是,她也是一個受到社會制度和歷史環境制約,無法擺脫舊秩序和舊道德的女性,她沒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她是一個在黑暗中掙扎的女性,她既是社會的犧牲品,也是社會的反抗者,她既是悲劇的主角,也是悲劇的創造者。
2.陳白露的內心體驗
陳白露的內心體驗是一個復雜而矛盾的過程,她在不同的情境和人物之間搖擺不定,時而高興,時而悲傷,時而熱情,時而冷漠,時而堅強,時而軟弱。她的內心體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對自己的認識:陳白露對自己有著清醒而又自負的認識,她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著高貴氣質和敏銳智慧的女性,她也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著虛榮心和貪婪心的女性。她既驕傲地宣稱自己“喜歡春天,喜歡青年,喜歡我自己”,又無奈地承認自己“從來沒有跟旁人要過錢”。她既自信地說自己“一個人闖出來”,又無助地說自己“沒有穩定的收入”。她對自己的認識是一個不斷變化和調整的過程,她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和態度。
對潘月亭的感情:陳白露對潘月亭有著復雜而又微妙的感情,她既依賴他也厭惡他,既感激他也怨恨他。她知道潘月亭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他為了建大樓而裁員,導致黃省三等人失業和死亡。她也知道潘月亭是一個利用她的人,他把她當作一只金絲雀來供養,在需要她的時候才會找她,在不需要她的時候就會拋棄她。但是,她也對潘月亭有著一定的感情,她曾經說過“我愛你”,她也曾經為了他而拒絕了方達生和張喬治的追求。她對潘月亭的感情是一個矛盾而又無法擺脫的糾纏。
3.陳白露的情緒表達
陳白露的情緒表達是一個豐富而多變的過程,她在不同的場景和人物之間展現出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時而歡樂,時而悲哀,時而憤怒,時而絕望。而她的情緒表達可以說極具反復這一特點。
陳白露會經常重復說同一句話,或者用不同的詞語來說同一件事,這表現了她內心的矛盾和掙扎,也表現了她想要強調和突出自己的態度和立場。例如,她對方達生說:“你走吧,你走吧,你走吧……(無限延長)……(聲音漸漸消失)……(突然大聲)……別再來了。”還有她對張喬治說:“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無限延長)……(聲音漸漸消失)……(突然大聲)……騙你的。”
陳白露的動作也是她情緒表達的輔助方式,她通過身體語言來增強自己的言語效果,也通過身體語言來傳遞自己的心理狀態。而她的動作又極具夸張的特點。
陳白露經常用夸張的動作來說話,這表現了她想要吸引和控制他人的注意力,也表現了她想要掩飾和逃避自己的真實感受。例如,她對潘月亭說:“我要叫,我偏要叫,老爸爸!老爸爸!(一面笑,一面把頭貓似的偎過來擦來擦去)”她對張喬治說:“你是個自信的男人,你是個自信的男人,你是個自信的男人……(無限延長)……(聲音漸漸消失)……(突然大聲)……我喜歡!(一面笑,一面把頭貓似的偎過來擦來擦去)”
陳白露的情緒表達是一個由語言和動作共同構成的復雜系統,它反映了她在黑暗社會中所經歷的矛盾、掙扎、歡樂、悲哀、憤怒、絕望等各種情感和心理。她是一個悲劇性、復雜性和代表性兼具的人物,她展現了一種丑惡卑劣的社會形態,揭露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公平社會制度,喊出“你們的末日到了”的憤怒吼聲。她也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強烈的愛憎和迫切期待東方紅日的心情。
三、情緒表達與演員內心體驗的關系分析
(一)演員內心體驗與角色情緒表達的對立統一
陳白露是這一場中的主要人物,她在這一場中經歷了從歡樂到悲哀,從熱情到冷漠,從堅強到軟弱的情緒變化。而她的內心體驗與角色情緒表達的對立統一主要體現在對和她發生糾葛的幾個男士身上。
對潘月亭:其中有一場戲,陳白露先是和潘月亭親熱地跳舞,笑著說“我愛你”,然后又和潘月亭吵架,哭著說“你是個好人”。她在語言和動作上表現出了對潘月亭的愛恨交織的情緒,她既用溫柔和撒嬌的語氣和動作來吸引和控制潘月亭,又用嘲諷和拒絕的語氣和動作來表達對潘月亭的不滿和厭惡。她在內心體驗與角色情緒表達上呈現出了對立統一的狀態。
對方達生:陳白露對方達生有著淡淡而又真誠的感情,她既懷念他也拒絕他,既對他友好又冷落他。在她和方達生的一場戲中,先是和對方溫馨地跳舞,笑著說“你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但很快又和方達生決裂地分開,哭著說“你走吧……別再來了”。她在語言和動作上表現出了對方達生的抒情和拒絕的情緒,她既用懷舊和感激的語氣和動作來表達對方達生的友情和敬佩,又用決絕和排斥的語氣和動作來表達對方達生的無奈和冷漠。由此,她在內心體驗與角色情緒的表達上呈現出了對立統一的狀態。
(二)演員的真實自我與角色塑造需求的對立統一
話劇《日出》中的演員需要在表演中體現出自己與角色的對立統一,即既要保持自己的真實自我,又要滿足角色塑造的需求。
1.情感
演員在表演中需要表達出角色的情感,但是這些情感并不一定是演員自己的真實情感。演員需要在自己與角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要投入到角色中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理智。例如,在第三幕第一場中,陳白露先后與潘月亭、張喬治、方達生跳舞,她對他們三個人都說過“我愛你”,但是她對他們的愛都是不同的,有的是依賴,有的是玩弄,有的是懷念。
演員在表演這一場時,需要根據不同的對象和情境來調整自己的語氣、表情、動作等,來表現出陳白露復雜而矛盾的情感。但是,演員也不能完全沉浸在角色中,否則會失去自己的真實自我和判斷力。演員需要在情感上做到對立統一。
2.身份
演員在表演中需要扮演出角色的身份,但是這些身份并不一定是演員自己的真實身份。演員需要在自己與角色之間找到一個切入點,既要認同角色的身份,又要突破角色的身份。例如,在第二幕第二場中,潘月亭作為銀行經理,在裁員問題上與李石清發生了爭執。潘月亭認為裁員是為了公司的利益和形象,而李石清認為裁員是不人道和不公平的。演員在表演這一場時,需要根據不同的身份來展現出不同的觀點和態度,表現潘月亭和李石清之間的沖突和對立。但是,演員也不能完全局限于角色的身份,否則會失去自己的真實自我和創造力。演員需要在身份上做到對立統一。
3.形象
演員在表演中需要塑造出角色的形象,但是這些形象并不一定是演員自己的真實形象。演員需要在自己與角色之間找到一個轉換點,既要適應角色的形象,又要創新角色的形象。例如,在第四幕第二場中,陳白露決定吃安眠藥自殺。她在這一場中的形象是一個絕望而又堅強的女性,她用死亡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的抗議和對生活的絕望。
演員在表演這一場時,需要根據角色的形象來調整自己的服裝、造型、道具等,來表現出陳白露悲劇而又決絕的形象。但是,演員也不能完全遵循角色的形象,否則會失去自己的真實自我和個性。演員需要在形象上做到對立統一。
四、結論
話劇《日出》中通過角色的形體動作和臺詞語言成功表達了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陳白露作為其中一個重要人物,其復雜的內心世界和情緒變化通過多種手段呈現出來,讓觀眾感受到這個普通女性在傳統環境下愛情婚姻受挫的無奈和痛苦。
演員想要準確表達角色情緒,就需要在自身體驗和對角色理解之間取得平衡。一方面演員要利用個人情感經歷來增強對角色情緒的體驗,另一方面也要客觀分析角色,以符合創作需要。只有做到演員自身與角色的對立統一,才能呈現出生動傳神的藝術效果。
本文通過分析《日出》中的情緒表達手法及陳白露的內心變化,深入剖析了演員內心體驗與角色創造之間微妙而又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對于話劇表演藝術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歐陽云鵬.外部動作要與內心體驗相統一——演涓生的一點體會[J].上海戲劇,1981(06):2.
[2]李惠.演出中演員情緒體驗的產生與角色情感的創造[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30):2.
[3]王愛國.奇異的悲歌——評金星版話劇《日出》[J].劇影月報,2023(01):37-38.
[4]張穎鋒.論話劇表演中自我與角色的關系[J].藝術家,2018(06):41.
[5]王乙旭.淺析話劇《日出》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內心世界[J].視聽,2018(03):85-86.
作者簡介:
崔海英,女,江蘇連云港人,本科,西安外事學院在讀學生,研究方向:表演。
楊歡,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