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威 通訊員 蘇天宇 秦凱麗

從書記員到助理審判員,從審判員到副庭長,她扎根審判一線14 年,在重大斗爭考驗中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蛻變,參與審理各類案件2000 余起,結案率、息訴服判率均居部門前列,無一錯案,用實際行動踐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莊嚴承諾。她就是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羅蘭。
北京是世界旅游名城,數以萬億計的中外游客慕名而來,觀光打卡,感受中華文化魅力。但在逐利驅使下,非法分子將目光投向龐大的旅游市場,催生了黑灰產業鏈條。
臨時加價、行程縮水、誘導購物、中途甩客、巨額回扣……游客的遭遇和投訴讓羅蘭陷入沉思。此時,她承辦的一起案件將打擊鋒芒瞄準了故宮周邊地區“非法一日游”亂象,涉及8 家被告單位及13 名被告人,卷宗300 余冊,證人百余名,涉案人員關系錯綜復雜,利益各有交織,涉案旅行社一日游發團量占到北京一日游發團總量的八成以上,違法經營額高達1.8億元。
在羅蘭看來,一日游初衷是好的,但絕不能因為市場亂象搞壞了北京旅游的口碑,影響到首都形象,抹黑國人素質。行業亂象是滋生黑惡勢力的土壤,掃黑除惡斗爭進入到啃硬骨頭、趟深水區的攻堅期,必須堅持打防并舉、動真除患,向頑疾開刀。
為確保辦成“鐵案”,羅蘭帶領專案團隊翻閱了全國涉旅案例,搜集了大量文獻資料,撰寫了20000 字的調研報告,為依法打擊提供了詳實數據和理論支撐。在案件宣判的那一天,隨著法槌落下,該案成為全國首例以非法經營罪懲處“非法一日游”的案件。對此,羅蘭表示:“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案件辦理,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彰顯法治權威,違法者必將受到法律制裁。”
案子雖然審結,羅蘭的工作仍在繼續。針對犯罪暴露出來的普遍性、深層次問題,她向8 家旅行社發送警示函,敦促他們嚴格履行從業禁止要求,誠實守信依法經營,又先后向市文旅局、市場監督局、城市管理局等職能部門發出6 份司法建議。在她的積極推動下,相關部門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治理整頓旅游市場亂象工作制度》……多方并舉形成聯動合力,共促首都旅游秩序持續向好。
“刑事審判攸關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事關司法文明、人權保障,微波即是巨浪。”羅蘭強調,“刑事法官必須頭腦特別清晰、立場特別堅定、行動特別堅決,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有敢于亮劍的魄力和克敵制勝的本領。”
“老人家,我們來看您了!”在第九個烈士紀念日前夕,羅蘭帶隊再次登門拜訪了董存瑞烈士的妹妹董存梅女士。辦案多年,羅蘭仍然記得承辦北京市首例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時的故事。
2021 年3 月,擁有20 萬粉絲的時尚博主許某在微博上發布侮辱英雄烈士董存瑞內容的微博后引發關注。面對質疑時不僅不道歉,反而聲稱自己并沒有說錯什么。其微博內容被迅速傳播、閱讀次數分別達3.9萬余次和5 萬余次,引起網民的強烈憤慨。
案件訴至法院后,羅蘭立即成立合議庭審理此案。在綜合分析多層因素后,最終對該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進行宣判,認為被告人許某的行為已構成以侵害英烈名譽、榮譽罪,判處有期徒刑7 個月;同時認為許某的行為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責令許某在國內主要門戶網站及全國性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時隔一年,羅蘭和團隊再次登門拜訪。“來,孩子們,快來沙發上挨著我坐。”剛進門,董存梅老人就熱情地拉著羅蘭的手朝客廳走。
“這次我們專門帶來了庭審照片和微博的截圖,您看,就在案子宣判后第二天,網友的點擊閱讀量就達到了1.1 億次。”交談中,羅蘭向老人展示案件庭審照片和微博關注截圖。
老人用手摸索著1.1 億的鉛字,面對以億計的量級單位,動情地感嘆:“沒想到這個事情會有這么多人關注,這正說明大家心里是有我們的英雄烈士的。現在這個社會風氣正,國家重視英烈,大家也都崇尚英烈,沒有忘記他們的犧牲!”
臨走的時候,老人一直握著羅蘭的手,把她送到樓下,囑咐她要“好好工作,注意身體,為我們國家的司法事業作更多的貢獻”。直到車輛遠去,老人還一直駐足揮手、不肯離去。
“這盛世每一天,山河無恙,煙火尋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這是羅蘭很喜歡的《如愿》這首歌的歌詞。羅蘭始終堅信,今天的山河無恙、煙火尋常,都是英雄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山河壯麗如畫,歷史不能忘懷。她直言:“無論是這個案件超億的點擊量,還是老人家娓娓道來的革命故事,都詮釋著英雄烈士的精神是跨越時空的,是中國人民共同的情感底色和歷史記憶,更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
“普法宣傳的作用不僅僅在宣傳法律知識和傳播正能量,也體現了司法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羅蘭說,在為身處依法治國偉大時代而自豪的同時,她深感法官所要肩負的責任與擔當。
剛參加工作時,羅蘭被定崗在未審庭。對未成年人的普法宣傳是延伸審判職能的重要工作,她跟著師父們投入到普法宣傳的工作之中,這一干就是12 年,以羅蘭為組長的“蘭心”志愿普法黨小組也由此成立。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們知法、懂法、運用法律來自我保護,避免因為無知無辜而觸犯法律,羅蘭定期跟小組成員們一起走進校園,挑選簡單、生動的審判故事,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普及青少年法律知識,與大家共同成長。在今年的國際憲法日,羅蘭就來到了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在孩子們關注與信任的目光下,和同學們分享與憲法相關的知識,給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校園普法課。
羅蘭先后擔任多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十余年來開展普法宣傳活動240 余次。每一次充分的準備、每一次目光碰撞的交流、每一個問題的斟酌和答復、每一次熱情的掌聲和認可,都讓她感覺志愿普法工作特別有意義。她還把孩子們請進法院來參加法治實踐課,帶領他們參觀法院基本設施和少年法庭。當羅蘭問他們:“法庭的主色調都是深棕色,只有少年法庭是淺黃點綴有大紅色,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看著一個個渴望知識的眼神,她會笑著為大家揭開謎底:“因為黃色是暖色也是亮色,我們希望給來到這里的未成年人帶來更多的光明和溫暖。”
在今年第60 個“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羅蘭與團隊成員一起,來到東城區文化館的風尚劇場,以她為原型的原創情景短劇《法槌的溫度之糧票風波》登上社區“黨建互聯”文藝匯演活動舞臺,贏得了小區居民的陣陣掌聲。此次展演的話劇《法槌的溫度之糧票風波》,由小組成員辦理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典型案例改編,通過不明真相的受害老人與法官的互動,生動揭露犯罪分子的話術套路和行騙伎倆,真實還原刑事法官在辦理涉養老詐騙案件,最大限度減少受害群眾經濟損失,守護好老百姓“養老錢”的故事。
對羅蘭而言,法律志愿服務早已不僅僅是工作的一部分,更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將法律知識送進千家萬戶,幫助更多人了解法律知識、預防犯罪以及依法維權的重要性。此外,她還策劃并拍攝了6 部涉少普法微電影,錄制疫情期間北京市首個線上法院開放日,為全市法治副校長錄制新修訂“兩法”的要點解讀課程,參加最高院、央視聯合開展的“保護少年的你”開放日融媒體直播活動,一點一滴中,秉承的是不變的初心與本色擔當。
浸潤于首善之區紅色熱土,羅蘭汲取著奮進的力量,絕對忠誠早已融入公正司法的血脈基因。新時代趕考路上,她將牢牢站穩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在平凡的崗位上接力推進首都法院干警為之拼搏的偉大事業,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奮發篤行,賡續紅色血脈,守護春暖花開。

羅蘭走進校園開展青少年普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