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保軍

人生起伏,道路曲折。一路走過,有青山,有綠水,有晚風,有明月;回首望去,有懸崖,有峭壁,有沼澤,有荊棘。細數走過的年華,在塵事的紛擾中,追求簡單;提升審美情趣,在生活中健全人格,管理自我,待花盛開,待風吹來。
心思可以深沉,但心態不妨簡單。在北京公交上班,每日穿梭在城市中,行之匆匆,未曾停留。在一個晴朗的周末,我決定去頤和園一游。早早起床,做好充分的準備。
頤和園是中國最著名的古代皇家園林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遺產。在進入園內時,我被園內美麗的景色所吸引,園內到處充滿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壯觀的景觀。景色環繞,令人不禁沉思,有所感悟。風清淡雅,景影隨和,心也仿佛靜了下來,保持內心的清淺。清淺并非棄世避世、天真愚鈍,而是身處紅塵,以智慧應對人世。正如劉半農所言:“世界每況愈下,我們的心靈仍在往上走”。不受外界紛擾,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不被外界動搖,始終保持內心的清明。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于自然,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萬壽山,這是頤和園中的一座高山。爬到山頂,我看到了頤和園的全景,讓我感覺仿佛自己置身于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中。向下觀望湖面,心里翻涌起一些往事,忽而想起老子曾說:“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之所以能成其大,是因為它的位置低下。所以能容納天下的溪流來歸,故而“大國者下流”。因此,我們要像水一樣學會謙下,擇地而居。水流低處,再低低不過海底;人行高處,再高高不過山巔。因為他們最終都需要有根基來承載,否則就會成為無根之水,空中樓閣,山巔僅能容一人,而山谷可容萬人。一個人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越高,其容納能力就越有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若無一種卑而謙和的心態,若無一種開放包容的胸懷,一種友善欣賞的眼光,眼里只有自己,固執己見,終會敗走麥城。反之,若能虛懷若谷,以謙和待人,終會收獲美好。人生最大的修養是謙和,它不是懦弱,不是卑微,不是忍讓,而是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它雖不似洶涌浪潮般氣勢浩蕩,卻也能用自己的方式來維護生活中的“小確幸”。天地因此更顯廣闊,心靈也由此寬宏。
頤和園不只是古建筑和藝術品,頤和園也有很多美麗的自然風光。園內還有大片翠綠的草坪、碧波蕩漾的湖面、奇峰突起的山峰……這些景色像一幅巨大的畫卷,為我的旅游體驗增添了很多色彩。天氣十分炎熱,我們準備找個地方乘涼。偶然間,在一個偏僻的角落發現了一棵樹,樹下有一個很大的石頭,可以坐在上面休息。我坐在上面,休息了一會。有一位老先生過來和我聊天,他十分熱情地向我們講述了頤和園的歷史和文化。我靜靜聽著,與老先生聊了許多頤和園的故事。時間流過,不知覺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當我準備離開時,老先生突然問我:“你知道你們坐的這塊石頭的歷史嗎?”我搖了搖頭,他則笑著說:“這塊石頭可是頤和園非常有名的一塊石頭,是清朝的一位皇后常常在這里乘涼休息的地方。她還經常給這塊石頭涂上紅漆,作為標記。”聽完這段歷史,我不由得也陷入了沉思。原來這個看起來平凡的場所,也曾見證了歷史的痕跡。
頤和園湖景一絕,無論哪個季節,湖水總是那么清澈,靜謐而又深邃。在正午的陽光下,湖面熠熠生輝,湖岸上的樹木和花草投下別樣的陰影,折射出七彩的斑斕風景。在傍晚時分,金色的陽光柔和了許多,遠處的山巒也隨著天空的顏色變幻而忽明忽暗。在頤和園的湖景上,有許多特別的建筑和景點,使其更具吸引力。其中最著名的是“長廊”,這是一座建在水上的長廊,由多個拱形橋組成,將湖面兩岸連接起來。漫步長廊,清風徐來,湖水在腳下流淌,頗有游龍戲水之感。還有“十七孔橋”和“瑠珞琉璃塔”等景點,都讓人流連忘返。
頤和園的湖景之美,無法言語描述。它的靈動和秀美,令人陶醉。每一次到頤和園走近湖邊,都能感受到那份柔和的氛圍,讓人倍感心靈的平靜。乘船游湖,人們可以坐在船上欣賞到滿園翠綠,湖中荷塘的美景,仿佛回到了古代皇家園林時期的貴人的生活。一晃已今年,前塵往事已去,獨留風景在人間。
任何來去不定,起落無常者,非吾所鐘愛。月有陰晴圓缺,但它始終會在天空一角;塵事紛擾錯雜,但總會有簡單的一面;人生跌宕起伏,但會有寧靜祥和的一天。吾之鐘愛,不過簡單的心態、清淺的內心以及耐心的生活。不困于塵事,不煩于內心。生活依然在繼續,今日后仿佛心平靜了許多。
愿吾輩持有追求簡單之心,免于塵事紛擾。青山與綠水常伴,明月與晚風常陪。愿年華浸染花香,韶華不負時光。在漫長的時間里,靜待花開。清風拂過,花香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