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姮 凌霓



摘要:為探索適合設計學科專創融合的課程教學改革模式,在分析現有專創融合主要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認知論BECI模型和控制論黑白箱方法,構建在 “做中學,創中悟”為核心理念的BMW“寶馬”式教學模式。通過應用在用戶體驗設計課程實踐證明,創設黑白題庫引導學生完成OEB導向的BMW的用戶體驗項目設計,能將專業理論知識和創新創業理念方法有機融合,激發學生運用專業知識來創新創業的意愿和能力,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專創融合 教學模式 SECI模型 黑白箱法 創客
中圖分類號:F59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9-0091-03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suitabl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reative design,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isting main teaching mod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reative design,combining the BECI model of cognitive theory and the black and white box method of cybernetics,the BMW "BMW" teaching mode with the core concept of "learning by doing,understanding through creation" was constructed.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in user experience design course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question bank guides the student to complete the OEB oriented BMW user experience design,can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knowledge and the innovation business idea method organic fusion,stimulates the student to u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the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nd enhance the students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Keywords:Creativ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SECI model Black and White Box Method Maker
專創融合作為創新中國的時代命題需要,也是教育綜合改革的方向要求,越來越受到重視。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1],強調推進大學創新創業制度變革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的迫切需要。2019年,教育部文件明確學校培育的創新創業示范性課程任務中提出打造“專創融合”特色示范課程,發掘整合專業課程中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將專業與創新創業,在知識、素養及能力訓練有機融合,推進“專創融合”的專業課程內容和形式重構,破解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兩張皮”難題。上述國家級的教學改革政策,都以目標導向的教育要求為專創融合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明確方向。
專創融合教學改革實踐中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是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切實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重要手段[2]。本文通過專創融合相關文獻研究,梳理現有主要的教學模式特點,應用認知論BECI模型和控制論黑白箱方法,設計適合設計學科“做中學,創中悟”為核心理念的BMW寶馬式教學模式,并通過用戶體驗設計課程實踐來探索專創融合的有效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
(一)現有教學模式分析
文獻研究發現關于本科高校專創融合主要有以下4種教學模式:
1.“三階梯式”教學模式。構建項目實踐、創新實踐和創業實踐的三步階梯式教育模式,從淺入深地破解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實踐問題。
2.TRIZ專創融合教學模式。基于TRIZ 創新理論將以問題導向、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以教師設計教學活動,任務驅動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3.CDIO 梯度式教學。CDIO 理念作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其他三所大學提出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構思、設計、實現、運作4個步驟,強調將“做中學”融入整個教學活動中,設計教學內容主線,對設計實踐分層次,以案例講解知識,項目延伸至課外,完成實戰演練[3]。
4. “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鼓勵專創融合,通過整合社會需求與資源,結合專業特色開展雙創實踐活動,從而建立與政府、企業、社區等更廣泛開發的共創合作關系[6]。
綜上,四類教學模式共通點在于從構建項目、引導和激發學生結合專業知識來進行創新實踐訓練來實行專創融合的教學模式。因此、以創新性地解決問題為導向、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與創新創業目標設定分階段的項目任務,將“做中學”融入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的課程建構是專創融合的有效思路。
(二)從認識論SECI到控制論黑白箱的課程設計理論框架
1. 認識論SECI模型:野中郁次郎等日本學者將知識歸納為兩大類: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指能夠用言語、文字、數字等語言符號明確表述,是高度格式化的共通性知識;隱性知識則難以清晰地用語言符號表達,具有個性化的主觀自悟性知識,兩大類知識會相互轉化形成社會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組合化(combination)、內隱化(internalization)過程的螺旋式上升,不斷轉化與創生的SECI模型[4]。為了實現知識的有效轉化,需要根據每一個階段創設一個相應的“支撐場”,通過創想、交流、系統練習來讓知識通過這種的反復過程實現躍遷。
2.控制論黑白箱方法: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將控制論的引入教育學領域,作為目標教學法的三大理論基石之一。其中黑白箱法作為控制論的主要方法,引導我們設定可以探索的未知領域的黑箱逐步白箱化或整體設定黑箱,在更高層系統里通過已經明晰內部構造機理的白箱對系統輸出和輸入進行調節控制。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從學生視角看,從對課程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任務等都是一無所知的黑箱,通過整個教學過程是白箱化的過程,而對于教師,學生的認知能力也處于某種程度的黑箱,但對于教學內容和過程設計是一個白箱,如何通過師生的互動參與,以顯性知識驅動隱性知識的獲得和顯性化,黑白箱理論方法是有效指導課程教學設計的重要理論框架[5]。
綜上,基于“專創融合”理念和目前教學模式的分析,根據布魯諾目標教學法引入控制論黑箱白箱法,構建學生在“做中學”“創中悟”的BMW(Black、Make、White)的“寶馬”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改善學生簡單被動接受課程顯性知識,通過有效促進SECI知識轉化四階段的教學設計,創設專業理論知識和的創新思維、創業實踐有機融合的學習、討論、運用的有效情景和場域,形成鼓勵學生通過創新創業的情景創設、案例學習的創新創業意愿激發、課程項目任務實踐學習的感性體悟的顯性呈現的BMW寶馬模式將成為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創新的內驅動力,幫助學生更有意愿和能力參加到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和創業實踐中來的有效模式。
用戶體驗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為理念貫穿,通過觀察用戶行為、洞察用戶需求后以設計驅動用戶體驗創新的新興課程乃至專業方向[6]。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用戶體驗設計師也成為了當下極具發展潛力的高薪設計師崗位。用戶體驗設計課程,不僅是學生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更旨在通過設計實踐幫助學生掌握用戶體驗設計的主要工具方法,在創新設計實踐中打磨和熟練理論顯性知識并總結個人體悟的隱性知識,通過提案或圖文等設計陳述盡可能地顯性化。因此,用戶體驗設計具有用戶研究、項目管理、交互設計等與互聯網創新創業時代接軌的交叉性課程[7],設計適合的體驗項目和情景將能比較好地完成BMW教學模式的實踐。
(一)課程問題界定
由于《用戶體驗設計》是浙江理工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移動互聯方向2020年新設專業課,本身兼具新興交叉性等特點,通過一輪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現存的主要問題:
1.課程目標:“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與思維方法的建立,通過教師講授只能完成在認知層面的識記,多為機械性記憶;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視角與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沖撞過程中,更容易幫助學生完成理念意識內化。
2.授課形式:單純理論講授與案例拆解已不能滿足設計類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已經意識到在知識、領會等低維目標層“被動跟隨式”的學習已經無法滿足就業競爭的壓力。學生主動要求課程實踐中對理論應用、綜合分析、設計評價等高維能力的提升。
3.作業設計:教師作業任務容易出現學生被動接受,無興趣探索;學生自主設計的項目會存在設計目標不明確、可行性缺失或不能達成課程培養目標等問題。師生共同檢索設計符合課程目標的用戶體驗設計命題任務,本身既符合課程培養目標,也滿足了創新創業的教育需求。
4.課程評價:原有的教學評價主要還是以課程結果性評價為主,即課程設計最終作業60%,過程性評價課堂表現占10%;平時作業30%;項目任務實踐活動中多以團隊形式開展,提出有效激發團隊成員參與性和更全面客觀的課程成果評價機制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問題。
(二)教學模式創新建構
1.教學理念與目標的創新:專創融合導向下“做中學”“創中悟”為理念核心,通過創設合適的用戶體驗設計情境和移動互聯網創新課題,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營造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創設在“學中做”的項目情境、提升學生對設計研究方法的理解與運用,在“創中悟”在課程實踐中體悟隱性知識,并“黑箱”逐步“白箱”化成為課程設計的核心理念。
用戶體驗本身就是由見得到的物理存在來推測見不到的心理和精神活動的“黑箱”(blackbox)。 在課程設計,運用黑白箱法將撇開項目系統內部結構和狀態封裝與拆解來認識和建立系統模型,幫助師生在對體驗項目的目標設立、分解、展開和總體考察評估。教學目標從使學生了解什么是用戶體驗,用戶體驗要素等知識,掌握用戶體驗設計的流程和規范以及基本設計方法,迭代為通過做用戶體驗觀察設計、用戶體驗創新設計到創業設計“三階梯式”的教學實踐目標。
2.教學任務與過程重構:BMW“寶馬”的創新教學模式要求教學任務項目驅動。首先,構建用戶體驗設計課題庫,由國際用戶體驗設計大賽、互聯網+創新項目指南、企業需求命題、教師課題、學生自選課題等組成,然后師生共同分析其 “黑箱”“白箱”的不同性質,創設學生組隊模擬工作室競標接單的課程情景,以項目分階段提案為主要過程驅動,在做中學“用戶思維”,在創中悟“創新創業”動機目標,對“用戶體驗”多維度“黑箱”視情況轉化為“白箱”,明確自主學習目標、主動探索,創新設計、輸出課程成果。
3.BMW的教學設計重構:原本的用戶體驗設計課程設計是傳統的分章節講授用戶體驗的相關理論知識,輔以案例分析。其中用戶體驗要素只作為第一章緒論課的一個知識內容。在“做中學,創中悟”的BMW的寶馬式教學模式中,成為重要的用戶體驗“白箱”架構,成為教學設計的主線。教學設計框架如圖1。

為用戶體驗項目戰略層的理解與設計模塊融入創新創業環境分析的PIOT模型分析、STEAM跨學科知識建構。通過用戶研究和需求分析,形成洞察與用戶同理心感知的濾網篩選形成對創新項目的選擇意向,通過分目的與結果不同目標導向的黑白課題庫招標課題完成用戶體驗范圍層的理解與設計;在用戶體驗結構層,通過卡片分類法、可用性測試等實踐工作坊在信息架構與交互設計實踐中學習體悟用戶體驗設計的工具方法;特別區分黑箱方法和白箱方法,完成項目任務方案設計與提案表述邏輯和信息內容的建構,完成框架層的理解與設計。最后通過融圖文視頻于一體的項目新媒體內容設計完成用戶體驗設計的表現層理解與設計。通過視頻設計作品,檢驗是否存在體驗缺陷、通過提案PPT和推文來改邏輯錯誤。
4.課程評價機制構建:設計貼合學生實際的激勵與評價機制,突出學生個性化成長測評,引入項目管理評價機制,由教師和各項目組長組成評價小組,教師指導各組長提取關鍵指標,制定課程評價標準細化表格,結合小組內自評與互評,提出貢獻比率、組間自評與互評,綜合教師邀請課程外的師生團隊的專業評價來形成量化的評價設計。
5.課程項目成果分享:原有的教學成果展示交流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影響和交流范圍有限。通過微信群、釘釘群、公眾號、B站等社會化媒體,在不同范圍進行課程項目的分階段成果展示交流,促進了學生設計成果的品質,也創造了更多推薦與展示交流的機會。
在授課實踐中基于OEB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進行課程教學設計及實踐,通過“黑箱”“白箱”導向的設計實踐題庫供學生選擇競標,并以此為基礎組建項目團隊;引入業界導師參與指導,以創新創業驅動下設計工坊形式來完成課程的設計實踐環節。結果表明,“BMW”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果,創新創業意愿和能力,自我職業評價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
(一)黑箱(Black)、白箱(White)題庫建設
緊跟用戶體驗在業界快速發展的時代趨勢,以國際用戶體驗創新大賽為課題導向,引入企業和地方設計需求,綜合考慮用戶體驗課程的特點,師生對課程項目充分研討,以黑白箱法有意識地進行選擇和分類。如表1,以結果為導向(即明確具體設計輸出)的需求,被列入“黑箱”題庫;以目標為導向(即存在用戶痛點,設計輸出為開放結果)的需求,則列入“白箱”題庫。

“黑箱”“白箱”題庫的設置,有助于學生在選題時更明確,團隊組建與分工合作時更有針對性,提升了項目設計策劃與執行的效率與效果。
(二)創新創業驅動下的創客(Maker)工坊
弱化教師“傳授”角色,圍繞“用戶體驗設計”,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相互激發的共學情境,從“做”中學。實踐環節中設置有業界導師參與指導的MAKER工坊,共同指導整個設計過程和原型測評。學生根據指導建議,自主學習補充設計所需的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課程創客工坊設計由組內按照“閃閃亮-提創意”“考考你-提問題”“幫幫我-找答案”等環節進行討論,導師觀察學生討論的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再通過設計實踐、組內合作共創;最后小組成果展示、項目組互評、組長專群研討等方式來完成參與式學習過程。項目實踐中感知用戶、發現需求、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體驗式課堂,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用戶真實需求問題,從多維復雜動態情境中提出獨特的解決方案,在體驗設計過程中不斷地討論探索新的設計“驅動點”“表達點”“交互點”,很多黑箱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討論逐步白箱化。
(三)重點落實BOPPPS法的測評環節
課程的測評環節包括Post-assessment(后測)和Summary(小結)。后測階段通過分組階段性提案和講解展示小組代表介紹這階段實踐學了什么,出現了什么問題,還需要學什么?課程以二二團隊匹配,組間互相提問,檢測是否到達用戶體驗設計目標與課程學習目標并對知識進行有效的評價應用練習和遷移學習。小結階段由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性反饋,并在總結時提供體驗設計總結方法指導,最后由學生完成項目設計成果與復盤總結輸出公眾號推文展示,獲得更大范圍的交流反饋,如圖2、3、4。
(四)課程成效
1.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在專業課落地提升創新創業素養:用戶體驗設計課程是本身具有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資源,學生也有創新意愿,通過“學中做”“創中悟”的BMW教學模式,通過對黑白箱方法的運用,促進學生將創意習慣和能力與用戶體驗設計訓練有機融合。業界導師的參與指導,保障了學生在課程中項目設計環節中能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2. 通過創業情景創設完成學生創新角色覺醒:創設課題庫項目招標,學生以工作室接單這一創業的教學情景,引發了課堂的轉型升級,學生從單純的“聽講、練習”角色變成“行性分析者”“項目設計者”和“創新探索者”,從項目進度把控上學習創業推進技能,更全面地體悟真實項目全過程,積累大量個性化隱性知識,并通過組間交流、課程分享,完成隱性知識的顯性化。校內外導師則作為觀察員、督導員、裁判員,淡化了其單向知識輸出的功能。
3.塑造專業課內外“金課”,全面提升了課程效果:在用戶體驗設計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采用創業情境、創新方法和項目管理等方法構建BMW教學,通過微信群組搭建“用戶”線上虛擬社區,方便課外學生主動探究分析“用戶”的興趣和能力,完成了學生主導,自主學習和互問,師生共創的課堂氛圍,提高了授課效果的新型“金課”課堂。
4.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賽事和創業實踐做準備:通過創新創業相關理念、理論正是引導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和用戶思維,為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和就業創業等從意識和知識、技能、方法等全方面做充分的準備和實踐。通過課程實踐,已有多名學生以項目LEADER等角色參與創業項目,有團隊獲浙江省互聯網+創新創意大賽一等獎等好成績。
專創融合的教學落實重在從專業課程中通過項目實踐過程來有效達成提升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及素養和促進創新創業意識和技能的雙重目標。基于SECI模型建構的在 “做中學,創中悟”為核心理念的BMW寶馬式教學模式構建,通過用戶體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證明,綜合運用控制論經典黑白箱理念方法,引導學生完成自我驅動的BOPPPS教學過程,能有機地融合實現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創新創業相關方法技能雙向提升,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和意愿,提升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對社會多元化需求的適應能力的一種新穎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浙江理工大學啟新學院、創業學院2021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創業教育類項目《專創融合的BMW“寶馬”式教學模式建構——以用戶體驗設計課程為例》(QC20212021JG07)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15):51-54.
[2]盛曉娟,李立威.“專創、產教”雙融合視角下的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09):206-210.
[3]朱曉東,顧榕蓉,吳立保.基于CDIO理念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江蘇高教,2018(02):77-80.
[4]鄭燕林,李盧一,王以寧.SECI模型視角下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0,28(03):20-24.
[5]王健民.談談教學過程中的黑箱方法[J].職業教育研究,1992(06):35.
[6]楊梅,王菁,張元坤.工業設計專業用戶體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設計,2017(23):82-83.
[7]韓衛國;李永斌;蘇顏麗.產教融合背景下本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設計,2022,(03):94-96.
[8]張建勛,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