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凡
在豆瓣有20多萬組員的“考試失敗”小組里,有人發帖問:“什么電影能讓人振作起來?求推薦。”除了《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等經典電影外,一位網友的推薦格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最喜歡日本紀錄片《失敗者之光》,里面有句臺詞——如果你覺得自己付出了一切卻還是輸,那你依然應當被稱贊。這是我聽過的最安慰人心的話。”
這部冷門紀錄片的主角,是21世紀最出名的失敗者——一匹名叫烏拉拉的日本賽馬。它輸掉了自己一生參加的113場比賽,卻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
烏拉拉的祖上出過一匹名震四海的馬王,但到了烏拉拉這里,卻成了名副其實的“菜”馬。1998年,烏拉拉在高知賽馬場——一個不知名的小賽馬場,出道了。出道后的前四場比賽,成績無一例外,都是倒數第一。
從一開始就看著烏拉拉成長的賽馬解說員,就等著有朝一日能驕傲地喊出一句:“經歷了××場的失敗后,它終于贏了!”但結果直到烏拉拉2005年退役,這愿望都沒能實現。
烏拉拉的故事第一次被大眾知曉時,它已經連著輸了88場比賽。因為屢戰屢敗的“奇跡”,不勝將軍的事跡傳遍了全國,所有媒體爭相報道并熱烈討論:這樣一匹總是輸的馬,為什么還在堅持比賽?
要知道,馬很聰慧,它的意志力和求勝欲能在比賽中發揮重要作用,甚至能意識到自己的輸贏。
有些馬如果總輸,可能就會失去斗志,但烏拉拉的劇本里,從來沒有“擺爛”二字。盡管輸了那么多次,但等到下一場比賽時,它依然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出現,開始新一次的努力奔跑。
正因為如此,這個弱小但從不放棄的失敗者,竟成了當時日本的國民偶像。小馬場開始收到大量的粉絲來信,都說他們被烏拉拉的故事鼓舞著:身患乳腺癌的女士,說自己從烏拉拉的奔跑中獲得了勇氣;上班族每天喪氣又疲累地加班,卻說覺得自己得到了烏拉拉的祝福;想要自殺的年輕人,因為烏拉拉的故事,最終改變了決定。
2005年,烏拉拉退役了,但有關它的傳奇故事并沒有結束。2021年,一部賽馬主題的游戲《賽馬娘》發布后,烏拉拉又進入了大眾的視線。
這個游戲將許多真實的著名賽馬擬人化,讓玩家對他們進行養成并完成競賽。游戲里的烏拉拉,跟現實中一樣以粉色為標志,人設更是元氣拉滿,連輸800次也不會消極沮喪,反而微笑著向觀眾揮手致意:“大家都好強呀,我還需要努力啊!”
跟現實相呼應,游戲中烏拉拉的養成目標非常簡單,隨便參加兩三場比賽就能完成。
由此也衍生出一件荒唐事兒。正是由于烏拉拉“好練”,有些玩家就會在游戲里瘋狂地壓榨它訓練,以便快速掙錢幣,好去培養別的優秀賽馬。一般賽馬娘3年不會參加超過20場比賽,烏拉拉卻能參加50多場。
這個不太人道的玩法,也讓一些玩家開始意識到,在烏拉拉的勵志敘事里,誠然有許多鼓舞和安慰,但又到底有多少成分折射的是人類的私欲?
確實,在現實世界里,命運的殘酷和幸運的偶然眷顧,充斥著烏拉拉的一生。因為它很難賺到優秀賽馬才能贏得的獎金,也就賺點基本出場費,所以連軸轉比賽是常事。努力勤奮雖讓烏拉拉名耀日本,但也加劇了它馬蹄的傷病。
最諷刺的是,賽馬的使命就是贏,可烏拉拉成名后,必須要輸。如果贏了,那它的傳奇性將蕩然無存。甚至有人勸說烏拉拉的訓練師:“千萬不要讓烏拉拉贏啊!”
輸,本來是賽馬最殘酷的命運,卻成了烏拉拉的保命符。有用與沒用,幸運與不幸,全在人的一念之間。但是馬什么也不知道,烏拉拉只知道自己應當盡力奔跑到終點,一次又一次。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退役十幾年后,老年烏拉拉居然在一場趣味競賽中贏了。用無數次失敗為國民帶來快樂的烏拉拉,終于名副其實當了一次快樂冠軍。
回首烏拉拉這一生,被選中過、拋棄過,耀眼過、沉寂過,但它似乎從不關心這些,只是盡力奔跑著,努力活著,不得不說,這才是對抗歲月的真正堅強所在。
《失敗者之光》里,訓練師反思說:“如果社會只關心贏,那生命就是一場持續的競爭。”
是的,短短的一輩子,除了競爭、勝利之外,還有什么是更值得珍視的呢?一匹賽馬用它傳奇的一生,好像替我們解答了一切。
命運無常,但無論如何,會有人一直努力到最后。這就是活著的全部意義。
(摘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