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欣 李瑞雪,2*
(1. 湖南科技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0;2. 湖南蘑蘑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100)
隨著時代發展,青神竹編藝術受到材料的限制和制作技術的影響,竹編工藝逐漸失去了活力,很多工藝產品的功能性被其他材料的產品所替代。青神竹編是四川民間一種重要的傳統手工藝品,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創新、累積、沉淀出多樣化的編織技法。文章以青神竹編藝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量實物、圖片及文獻資料進行收集分析[1],運用設計符號學的理論對四川青神竹編在材質、色彩、造型、編織方法4 個維度進行解析,提取四川青神竹編特有的藝術特色運用在景觀廊架中,進而對青神竹編工藝做出一定的積極探索,為后續研究者提供設計方向的參考和借鑒。
當前青神竹編處于較為穩定發展的狀態,當地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手工藝企業和手工藝人,為青神竹編的發展和傳承提供一定的保護和便利條件。但青神竹編在發展中也存在諸多問題:青神竹編藝人老齡化現象嚴重;發展觀念較落后;年輕人習慣于快節奏的生活而不愿意選擇從事竹編行業,導致竹編的傳承后繼乏人;傳統的實用性竹編產品難以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缺少文化內涵,同質化嚴重。因此,四川青神竹編急需找到一個突破口,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大膽創新,設計并制作出有特點的景觀廊架。研究思路如下:
(1) 對四川青神竹編及相關資料進行調研,大量收集青神竹編的圖像[2],并進行處理和整理。
(2) 運用設計符號學理論對四川青神竹編藝術進行解析,將解析成果以圖表的形式呈現。
(3)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游客需求,提取合適的形態運用到最終的設計中。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竹材造就了豐富多彩的竹編世界。青神竹編主要是在四川省青神縣,青神縣地貌以縣城為中心,呈盆地狀,有明顯的壩丘之分,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遲春早,無霜期長,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青神縣特有的竹資源[3]。
青神竹編是指在青神縣域內,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等技藝特色[4],以藝術創作為主線、以慈竹為原料,經選料、削刮篾絲、蒸煮、上色、編織等數十道獨特工藝制作而成的工藝美術品及竹制品,以“新、奇、特、絕”的神韻而著稱。正確選擇和運用材料是直接關系設計美能否體現的物質載體,由此,“材料被稱為是設計美的第一要素”,優秀的竹編器物和竹編工藝都會盡可能地展現竹材的色澤和肌理,以彰顯竹編典雅質樸的質感和清麗雋秀的美感。
竹子的色彩自然天成,一般多為綠色系和黃色系。竹子不同季節的色彩會有所變化,一般春季的竹子色彩較為青翠[5],而冬季竹子的色彩則較為深沉。由于竹子自身物理構造的特點,即使是同類竹子,不同竹齡、不同構造部分的色彩也有很大差別。竹青是竹子的表皮,附有一層蠟質,表面光滑,色澤均勻,通常幼年竹的竹青呈青綠色,老年竹因葉綠素被破壞而呈黃色或金黃色。竹黃是竹壁的內層,質地堅硬,通常呈黃色或淡黃色。
慈竹加工成竹篾后,為了使竹材保持自然黃色,會在竹材的表面采用無色透明的油漆涂飾,這種涂飾方法除了能夠對竹材表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外,更能使竹材保持其本色,流露出自然樸實的原始韻味。竹材的有色透明涂飾不僅要給材料染出新的色彩,同時又要使材料表面的天然紋理清晰地顯現出來,以更好地表現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便是有色透明涂飾工藝的復雜所在。竹材進行有色透明涂飾時,通常會選擇比原竹自然色更為深沉的色調,主要集中在橙色系和紅色系,以暖色調為主,如橘紅、暗紅、赭石等較深顏色。這些顏色純度較高而明度較低,具有厚重、堅實、溫暖、內斂的視覺特性,并能夠給人以沉靜、穩重的感受。
青神竹編造型可分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瓷胎竹編。平面竹編是用薄薄的竹篾根據不同的編織手法編織出的二維的平面竹編產品,編織手法可借鑒其他藝術的表現手法,例如中國國畫、書法等,將許多名人書畫編織于橫幅[2]、扇子、屏風中,藝術性強。青神的平面竹編大多采用優選的慈竹作為原材料,經過十多道工序后可以編織成薄如蟬翼、光潔如綢、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立體竹編造型立體化,著重于精、細、雅、美和古色古香,富于民族風味[6]。瓷胎竹編工藝品以慈竹細絲緊扣瓷胎編織而成,集藝術性、觀賞性、實用性和收藏性于一體,深得人們喜愛。
紋樣也是青神竹編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紋樣不同,所蘊含的寓意也不同(表1)。幾何紋樣是指由幾何圖案組成的有規律的紋飾,常見竹編制品的幾何紋樣有直線紋、三角形紋、折線紋、回紋等。吉祥文字紋樣作為竹編制品的裝飾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意空間,常見的竹編文字紋樣有喜、福、壽、吉祥等,將具有吉祥寓意的漢字加以美化,使之成為一種特殊的圖案,使得竹編產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花草植物的紋樣運用到竹編制品上,也豐富了竹編紋樣的樣式,受到材料和工藝的限制,花卉的紋樣常以幾何形式出現,常見的花草植物紋樣有蝴蝶紋、牡丹紋、菊花紋、石榴紋、蓮花紋等;動物類紋樣大部分都是抽象變形后的簡單圖案,常見的動物紋樣有仙鶴紋、鳥紋、魚紋等。
青神竹編第一步是竹材的選擇,主要選擇慈竹作為編制的材料,選擇枝高、桿直、距長、節平、色勻的竹子;第二步是破竹為蔑,將一根竹片的截面破12 層,根據不同的力學需求使用不同的蔑層用于編制;第三步可以通過傳統的編織技法,比如十字編法、菱形編法、六角孔編法、收口編法等,編織出不同樣式的器具。
青神竹編作為一種傳統工藝,其根本結構是竹篾的經緯相互交叉形成,橫向是緯線,縱向是經線。不同的手藝人也會有不同的編織方式,可分為“密集編織”和“稀疏編織”?!懊芫帯敝饕侵钢耋g不透縫隙、緊緊相扣,可以用來制作盛水的器具等;“疏編”是指竹篾編織出留有縫隙或者鏤空,可以用來制作捕魚的魚簍等。
為了進一步了解四川青神竹編藝術在景觀空間的使用情況以及人們對景觀空間的需求等相關情況,從而準確分析出青神竹編藝術廊架在現代景觀空間的設計。選取了電子問卷調查的方法,先了解大眾對非遺青神竹編藝術的認可度,為后期的青神竹編廊架設計提供一定的可行性依據。
針對青神竹編做了一套階梯式的提問,預測出大眾群體對青神竹編廊架的認知程度和喜好程度,考慮如何才能設計出能夠提升青神竹編作為非遺價值的認可度。
結合網絡信息平臺,對四川青神縣地區內隨機抽取的100 位游客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問卷統計的數據歸納總結。經過調查分析,同一年齡段的人由于文化程度不同,對四川青神竹編的理解深度也不一樣(表2)。不同職業的人由于從事行業與四川青神竹編的聯系性不同,對于青神竹編藝術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事行業與青神竹編藝術的聯系性越大,對青神竹編的了解程度也就越高。雖然大部分的游客對竹編紋樣、工藝及竹編廊架的制作方法不了解(表3),但是他們希望在景觀空間中看到竹編構筑物,并且會在竹編廊架下停留、休憩,體現出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情感,采用竹編制品會獲得一種親近自然的享受[7]。

表2 游客對四川青神竹編的了解程度

表3 游客對竹編廊架的了解程度
3.2.1 市場定位
根據問卷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青神竹編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價值的認可度并不高。該設計在青神竹編文化精髓的基礎上,以景觀廊架為載體,將青神竹編工藝與景觀空間相融合,運用在景觀空間的某一節點,面向全年齡層人群,潛移默化地讓游客感受到青神竹編藝術的創新,希望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景觀感受。
3.2.2 綠色設計理念
綠色設計通常也稱為生態設計、生命周期設計,是面向其設計物體整個生命周期的設計,它是從搖籃到再現的過程,也就是說要從根本上防止環境污染[8]。在古代,人們通常選擇木頭、竹子等自然界的材料作為原材料,這些材料都是大自然最好的饋贈?!拔锉M其用”是對材料最好的優化,在進行景觀廊架的設計時,不僅要滿足其功能性和美觀性,而且還要采用環保的材料,例如竹子這樣綠色的環保材料,可以為人們帶來低碳、優質的生活。
3.2.3 整體性設計
設計過程中還要注重整體性理念。一個好看且具有創意性的景觀廊架不僅能提升人們的體驗感,還可以增加整個設計的空間感,是景觀空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景觀廊架的設計原材料選用四川慈竹,與周圍的景觀環境相協調。
3.2.4 實用性設計
設計過程中還要采用實用性理念[9]。對于景觀廊架來說,不能只注重美觀性,還要注重景觀廊架的功能性,達到可休憩可觀賞,也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竹質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貞,貞以立志。”表現了古代文人雅士所信奉的雅致的氣節與情操[10]。該設計以意構象,以象賦意,讓竹編藝術在景觀空間中自由釋放,創造一個兼具美觀性和實用性的景觀廊架。此景觀廊架取名為“竹葉廊架”,選用四川青神慈竹作為原材料,其本身的自然屬性可以給人們帶來美好的自然享受[7]。
竹“色”即竹子從翠竹到枯竹構成的天然色系,色彩源于天然而回歸天然。根據不同的季節,竹子的顏色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春季和夏季竹子處在生長旺盛期,色彩鮮艷,表現為翠綠色、青綠色;秋季和冬季竹子發育成熟,色彩則變得深沉,表現為深綠色。不同時期竹子的顏色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幼年時期的竹子常是青綠色,而陳竹則呈現黃綠色。
先秦《考工記》曰:“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敝挥谐浞掷米髌繁旧淼牟馁|美感,才能煥發出作品的魅力。竹材青翠溫潤、自然清新,使得竹編展現出自然天真、恬淡優美的趣味。竹片蔑絲通過挑壓交織而產生不同的編織效果,竹根、竹節、竹枝和竹材的運用彰顯出不同質感,這正是竹編藝人創造的藝術價值所在[11]。該設計在景觀廊架中運用四川青神特有的慈竹作為原材料,在廊架頂面,將竹篾片表面進行有色透明涂飾,整個色調以紅色暖調系為主,以紅色為底色,淡黃色的竹篾、青色的竹絲、暗紅的竹絲相互交織,不同顏色的竹篾進行編織以凸顯四川青神竹編的獨特藝術美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廊架立柱,采用無色透明涂飾,用醇酸清漆涂飾竹子表面,除了能夠對竹材表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外,更能使竹材保持其本色,流露出自然樸實的原始韻味。
竹“藝”:獨特的肌理和豐富的觸感是傳統竹編紋樣的魅力所在,也是竹編藝術區別于其他工藝的根本所在。竹編的紋理本身就具有美感,再加上青神竹編的編織過程極富韻律,在竹編的紋理排列上能夠創造出不同的樣式,這種獨特的肌理運用在景觀廊架中,可以給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在“竹葉廊架”的設計上,運用了六角孔的編織方法形成梅花紋樣(圖1),寓意著吉祥、堅強、高潔。

圖1 梅花紋樣(來源于百度)。
竹“形”:竹子自身有著極強的可塑造性,在造型上,幾乎可以滿足各種需求。設計中構思的青神竹編景觀廊架的造型以竹葉為靈感來源(圖2),采用兩片竹葉,通過交叉相疊的方式形成廊架頂面,采用六角孔的編織方法,紋理排列細致,呈現出流暢的曲線感,竹竿作為景觀廊架的支撐柱,營造出一種“竹”意盎然的氛圍。整個景觀廊架長度約為15 m,寬6 m,高4.7 m,尺度適宜(圖3-4)。

圖2 靈感來源(作者自繪)。

圖3 竹葉廊架結構分析圖(作者自繪) 。

圖4 竹葉廊架效果圖(作者自繪)。
竹“光”:竹編的景觀廊架除了有休憩的功能外,其光線通過竹編織頂面之間的縫隙到達地面,從而營造出竹縫的光影感,給游客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
青神竹編依賴于青神縣大量的慈竹資源,正是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儲備推動了青神竹編的發展。將青神竹編藝術運用在景觀廊架上,通過經緯交叉和虛實對比帶來的光影感,強化竹編以“形”為美的獨特審美,為景觀空間帶來活力。
現代科技絕不是簡單地提高生產力、改善現有的生活水平,其最終落腳點是提高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因此,在進行景觀廊架的設計時,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同時激發傳統竹編工藝的新活力,在保持傳統竹編工藝獨特魅力的前提下,不斷優化原材料,并在一定的載體上進行創新,這是煥發中國傳統工藝活力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