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開的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上化院”)收獲頗豐。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技術發明三等獎1 項;作為參與單位獲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
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項目是“高效新型焦磷酸哌嗪體系阻燃劑連續化制備關鍵技術與應用”,由上化院和浙江旭森阻燃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該項目針對我國無鹵阻燃劑添加量大、吸濕遷移、相容性差等問題,高端焦磷酸哌嗪阻燃劑長期依賴日本進口的現狀,聯合阻燃材料上下游企業,以實現焦磷酸哌嗪的國產化為目標,從“三源一體”大分子的結構設計出發,實現阻燃劑與基體在分子層面的相互融合。行業內首創焦磷酸哌嗪綠色化學合成及高溫連續反應聚合技術,攻克間歇生產收率低、質量不穩定的工藝難題,實現高質量焦磷酸哌嗪的國產化,替代日本進口產品。通過多組分配伍和介孔納米協效,顯著提高阻燃效率,抑制煙氣釋放,結合表面改性技術提高阻燃劑耐水性和相容性,解決了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學性能兼顧的瓶頸難題。項目核心技術獲授權專利10 項,科技獎勵4 項,發表學術論文14 篇。項目具有顯著的社會效應及市場應用前景。
獲得上海市技術發明三等獎的項目是“農業生態碳氮示蹤及高效利用關鍵技術開發”,由上化院和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該項目依托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上海市科委化學試劑專項等項目,歷經十余年攻關,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豐度示蹤劑制備技術、高精度檢測質控技術以及不同應用場景的復雜體系中關鍵代謝物的同位素豐度測定技術。產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揭示全新“人工固氮”機理、生態環境碳氮遷移研究中得到了示范應用。大幅提升了我國穩定同位素技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上化院參與完成的“特種鋪面高性能瀝青材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由上海公路橋梁(集團)有限公司、同濟大學、上海城建日瀝特種瀝青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完成。
該項目針對國內傳統瀝青路面鋪裝技術無法滿足區域多樣化、交通繁重化、結構復雜化,高端改性瀝青發展緩慢,產品細分及應用領域不清晰以及評價手段落后等問題。多單位聯合攻關,體系化地開展了面向重載交通、鋼橋面、生態透水道路等特種鋪裝的高性能改性瀝青和專用改性劑研發工作。上化院針對高性能特種改性瀝青需求開展專用改性劑研發工作,通過微觀表征結合數模構建,探明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鏈結構參數與改性瀝青性能間的構效關系,開發了分子鏈末端及支鏈官能化協同改性技術,突破了官能化改性SBS 需兼顧極性可控和保持回彈性的關鍵技術難點,解決了SBS 在瀝青中高添加量時相容性差和離析程度大的行業痛點,助力項目最終形成了包括高性能特種瀝青、鋪裝結構、施工工藝和技術標準的成套技術體系,并實現了產業化應用。
據了解,2022 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共授獎316 項(人),其中56 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47 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182 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18 項成果獲科學技術普及獎;大會還頒發了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國際科技合作獎:隆重表彰為國家、為上海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