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白云
統編語文教材七(下)第三單元的寫作教學內容是指導學生寫出真實、典型而又生動的細節,以此表現人物特點,營造情境,進而表達情感態度。細節描寫在小學語文寫作中已有涉及,進入初中后,幾乎每一篇大作文的評分標準中也會強調細節描寫的重要性,但有些學生就是不得其要。什么是細節?為什么要抓住細節?細節從哪里抓取?細節可以怎樣運用?一定要寫細節嗎?考慮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理解有限,筆者以學為站位進行備課,以課本中的文本為教學素材,力求通過這節課的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尋找細節,探索細節描寫的個性化表達,寫出打動讀者的鮮活作品。
(師播放電視劇《王牌部隊》中,肖春生排雷的場景視頻。)
師:請你們來解讀這個片段中春生的心情。
生:春生很緊張。他說話的聲音刻意壓著,盡量減小動靜。
生:他拿刀的手是顫抖的。戰友抬腳的那一刻,他緊閉眼睛,張著嘴,在手不動的情況下盡力別過臉,仿佛下一秒,炸彈的碎片就會迸濺出來。
生:他自己站上去抽出匕首的時候,大口呼吸,又帶有克制,動作緩慢。
生:他的內心應該也很堅定。他要救戰友,于是狠狠地說“你給我閉嘴!”。
師:你們覺得肖戰演得怎樣?
生:很真實,很有代入感。我看的時候都不敢大喘氣。
生:他演出了一個有情有義的硬漢形象。
師:是的,演員在細節把控方面做得很專業,才能透過熒屏向觀眾傳達心境,塑造出真實而又鮮活的人物形象。影視作品是基于文學創作的,而好的文學創作更離不開細節的助力。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在寫作中“抓住細節”。(師板書:抓住細節。)
1.認識細節描寫
屏顯:
《阿長與〈山海經〉》《賣油翁》《老王》《臺階》中的4段文字:
(1)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2)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
(3)他面色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4)臺階旁栽著一棵桃樹,桃樹為臺階遮出一片綠蔭。父親坐在綠蔭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
師:閱讀這幾段文字,說一說,作者對相應的人物進行了哪些描寫。
生:描寫了賣油翁倒油的一連串動作,還有阿長在迅哥兒面前邀功的語言。
(師板書: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生:描寫了父親的神情和自家門口以及人家門口的景物。
(師板書:神態描寫、景物描寫。)
生:描寫了老王的面色和眼睛。老師,這是神態描寫還是肖像描寫呢?
屏顯:
小貼士:
肖像描寫即描繪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態、服飾、打扮以及儀態、風度、習慣性特點等。
神態描寫專指臉部表情,描寫時要用表示表情、神態的詞語。
師:看了這個小貼士,你的判斷是什么呢?
生:那就是肖像描寫了。
師:是的,肖像描寫中包括神態的呈現,但我們通常會將神態描寫單列,兩者并不矛盾。除了大家剛才說的,還有一種描寫也很重要,那就是心理描寫。大家去第三單元或者前面的文章里找一找,說出一處來。
(師板書:肖像描寫、心理描寫。)
(一連幾個學生都搜索無果。)
生:老師,似乎沒有呀!
生:找不到。
……
屏顯:
暮色中,第一顆星星出現在天空中,懸崖下面的地面開始變得模糊。不過,樹林中閃爍著一道手電筒發出的光,然后我聽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聲。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個粗壯的中年人,他爬不上來。即使他爬上來了,又能怎樣?(《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這個片段是不是很明顯?描寫了“我”得知父親來解救自己時的不屑和擔憂。前面對夜色的描寫,也在表現自己孤獨、恐懼、悲傷的心理。請大家看“學練案”上關于心理描寫的相關介紹,之后,再次嘗試從課文中找出一處心理描寫。
屏顯“學練案”部分內容:
心理描寫就是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活動進行描寫。一般情況下使用第一人稱,明確或較為明確地呈現“我想”“我認為”等內容。但也有不少情況下,作者會用間接的形式來呈現心理行為,比如描繪環境、夢境和幻覺等。
生:《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夢里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這是通過動作和神態間接地表現阿長的激動和焦急。
生:《金色花》里“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你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這是直接在寫作者的心理活動。
師:對于某些心理活動的含蓄表達,需要我們用心揣摩。
2.感知細節描寫的魅力
師:好的細節描寫能為寫作帶來什么幫助呢?我們該在哪些地方進行細節描寫呢?下面,請同學們感受經典中的細節描寫,并完成“學練案”中的相關任務。
(再次屏顯《阿長與〈山海經〉》《賣油翁》《老王》《臺階》中的4段文字。)
師:這四位主人公有什么共性?
生:都是善良的。
生:都是普通的勞動人民。
師:透過這些描寫,再說一說,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呢?
生:阿長是貧窮、沒什么文化的,但她對迅哥兒是真的好。賣油翁對自己的倒油技藝很自信。老王病入膏肓還來給楊絳送東西,說明他懂得感恩,希望死前再看一看“親人”。父親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民,想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地位有所提高。
師:你分析得很全面,也很透徹。是的,他們都是普通的勞動人民,卻有著不一樣的個性。阿長有對“我”的寵溺,賣油翁有長者的說教意識,老王有被真情溫暖的渴望,父親有對高人一等的倔強追求。于是,我們總結出,得當的細節描寫可以讓同一類人擁有不同的個性,增加區分度。咱們班有48 位母親,相信每一個同學呈現出來的媽媽,都各有千秋。
(師板書:細節描寫使類型中見個性。)
屏顯: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打采的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的發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連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的老城像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出氣。(《駱駝祥子》)
街上干燥酷熱,便道上時不時會有灰沙陣。老城很悶。(《駱駝祥子》改文)
師:改過之后,同學們看出有什么影響?
生:原文可以看出祥子的內心和天氣一樣憋悶,改過后無法體現。
生:原文還能看出祥子對外界的怨恨與無奈,老城不再是他剛進城時喜歡的地方了。
師:所以好的細節描寫不僅是對環境的交代,還能通過環境看見人物的心境,將環境升格為情境,使讀者和人物共情。這也是細節描寫的魅力。
(師板書:細節描寫使環境升格為情境。)
屏顯:
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老王》)
師:這是什么描寫?
生:肖像描寫。
師:對。你看出老王是什么狀態?
生:瘦。
生:沒有生機。
生:干癟的。
生:感覺快死了。
師:棺材、僵尸、骷髏、白骨,楊絳這樣描寫,同學們解讀出了什么?
生:暗示老王的死亡。
生:楊絳看見這樣的老王有點害怕,于是聯想到一些與死亡相關的事物。
師:捕捉得非常準確。情境中的楊絳是很害怕的,以致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行為舉動,后面她也坦言自己愧對老王。好的描寫,不僅可以突出人物特點,彰顯人物個性,還可以暗示作者對人、事的態度,最終使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師板書:細節描寫使陳述著上感情色彩。)
師:鮮明的人物個性,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傳遞出深刻的思想和正能量。這,就是文學作品。這,就是細節描寫的力量。
師:剛才,我們領略了細節描寫的魅力,那么,如何寫出細節呢?讓我們跟著課文學寫作。請同學們討論并填寫表格。
(生先自行思考,后組內交流。)
(師選擇一份作業進行展示,該生解說。)
課文樣例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的葉子,簡直就像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雨的四季》)我們沿著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頂上盛開的金銀花芬芳撲鼻。莎莉文老師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噴水口下,一股清涼的水在我手上流過……突然間,我恍然大悟,有一種神奇的感覺在我腦中激蕩,我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秘了……(《再塑生命的人》)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秋天的懷念》)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父親頭發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臺階》)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散步》)我的發現
師:看得出來,這組同學剛才進行了非常有針對性且有效的交流。那么,在這些發現的基礎上,還有同學要補充或糾正嗎?
生:老師,《散步》中對“我”的心理活動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呈現,我們在描寫心理的時候都要這樣嗎?
師:其實,這種寫法注重的是想了哪些內容,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按照順序來呈現,放大這個心理行為,來表現“我”的為難和思考。這種凸顯順序、放大細節的寫法,大家還能聯想到哪一處?
(生自由討論。)
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試著爬下懸崖的那部分算嗎?
師:算,這是表現“我”一步步尋找自信的短期體驗。
生:老師,環境描寫也可以襯托人物形象吧?
師:是的,與人物關聯較大的物和景都可以進行細節描寫,著力點的把控由文章的立意決定。
屏顯:
跟著課文寫細節:
1.類比聯想與想象;
2.多感官捕捉,營造氛圍;
3.反復描畫典型細節;
4.同類細節要隨著文本內容的遞進而改變,表現人物的變化;
5.相關細節來襯托,凸顯主要塑造對象的狀態和形象;
6.凸顯順序,描寫某個心理過程、行為過程或者觀察到的景象。
師:老師對相關知識進行了歸納。同學們看一看,讀一讀,然后還有一份作業要完成。
屏顯:
運用今天所學,將之前的某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進行升格。
評價等級第一層級第二層級第三層級評分標準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細節進行細致而真實的描寫,且描寫手法靈活自如,語言生動有個性,有凸顯主旨的意識。能對人物進行相關的描寫,較為細致真實;能有意識地使用新的描寫手法,能夠在描寫時結合修辭來呈現。有細節描寫,較為真實;能有意識地使用新的描寫手法,描寫時語言進行了修飾。
師:這節課,我們較為全面地認識了細節描寫,也學習了一些通過細節描寫增加作品張力的方法。但如何運用好這些方法?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彰顯細節?如何借助細節表達你的情思?同學們要在這些方面下真功夫。老師期待著大家升格后的作品。下課!
了解學情是備課的前提,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和作業批改過程中多方收集信息,進而針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
將課內文本作為素材,無疑更有說服力和指導意義。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文本寫法的過程,也是學生加深對文本認識的過程。學生面對熟悉的文本,節省了閱讀理解的時間,學習寫作更加快捷。從這個意義上講,跟著課本學寫作,學生是有收獲的。
回頭再看這節課,容量有些大,活動設計還可以進一步聚焦,以便讓學生有更多學習探究的空間。這些,都是筆者在今后的寫作教學中需要調整優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