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穎 王洪濤
空間感是設計師通過構圖、透視、線條走向、色彩處理等手法引起人們在現實空間中的直觀視覺感受。城市公園、廣場等是人們第一時間直觀感受的開放空間,通過應用工業設計方法,豐富城市空間的組織變化,營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園林環境,實現視覺、心理與使用功能相協調。將工業設計理念引入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可打破傳統設計思維,促進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創新發展。本文旨在探討新時代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新形式,明確工業設計手法如何與城市園林景觀相結合,進而為人類提供更宜居的城市環境。
廣義的工業設計是指為達到某一特定目的,構建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狹義的工業設計是指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雙層需求的設計??梢姡I設計的顯著特點即緊隨時代步伐,將現代科技與藝術美學相融合,為人類提供創新性的產品、服務及體驗。工業設計注重產品外形與實用性,突出藝術與時代發展的結合,重點研究產品形態及功能產生的人群使用心理及環境效應。工業設計涉及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學、攝影學及色彩學等學科。工業革命與工業化大批量生產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藝術、生產活動、工藝制作等存在明顯不同,其是學科、技術及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城市園林景觀規劃指為滿足人們生活和精神需求,體現、控制、引導城市物質建設風尚,促進城市園林景觀的良好發展和城市內部空間的精確管理,提供城市園林景觀從全局到個案、從短期到長期的整體規劃。城市園林景觀對城市結構具有優化作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涵蓋內容更豐富、尺度更大,涉及建筑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公共藝術學等更多專業學科,包括形態設計、生態環境設計與人群心理研究3個主要層面。
工業設計涉及美學,其研究目的即在滿足用戶需求基礎上,對產品造型進行優化設計,以提升審美價值。城市園林景觀講究對環境的使用效率和美觀度,故可與工業設計相輔相成。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具有復雜性,良好的景觀環境需具備功能及造型上的美觀度,并產生經濟價值,既要考慮綠地空間的使用功能,又要考慮使用者的視覺感受,包括分區規劃、平面設計、景觀小品及設施配置等均需將“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形態審美是人們對城市園林景觀的普遍感知,將工業設計方法融入其中可形成新的景觀特色,用新形式點亮城市空間,實現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城市人文生態環境的全新探索。工業設計在技術、結構、空間、材料等方面具有較成熟的設計體系,將其設計方法引入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有助于提升傳統園林的形態及布局。
在城市園林景觀規劃中,設計并非簡單的規劃藍圖,還需美學及理性技術的匯注。城市園林景觀是城市形象重要的展示空間,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園林設計需將景觀空間的合理性與人們的使用需求放在第一位,發揮景觀空間的最大作用,使城市園林更具合理性及美感。
近年來,在生態城市大背景下,我國城市園林建設規模逐年擴大,但景觀規劃尚存在園林建設與后期管理不協調,片面追求短期效果,重建設輕管理現象嚴重;景觀建設形式與功能單一,缺少人文關懷;規劃用地尺度大,內容單薄無法形成場地骨架;一味追求形式主義,忽略使用者的心理特征等問題。
工業設計方法可使城市園林景觀從人的視角出發,促進人與環境、人與景觀的和諧共生,創新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思維。工業設計具有科學嚴謹與藝術、技術一體化的特性,能從宏觀上處理人地、功能、分配、藝術等問題,對社會發展具有導向作用。
分割指在產品設計中對整體造型進行有效劃分后,減少、離散、重組產生的造型,設計對象分割時必須具備“母形”基礎形態,在其基礎上分割出“子形”形態。
切削指通過工具在物體形態上進行切割,達到功能或美學意圖,其可使物體造型多種多樣,即使舊物也可借此產生新價值。
隨著人們對產品美學與精神層次追求的不斷提高,僅擁有功能性的產品已逐漸被淘汰,優秀產品需具有新穎的外觀,經分割或切削重構產品特性,以非常規方式打造引人注目的產品造型,既可帶來視覺與心理享受,又可將產品劃分出不同的使用功能。如電鉆采用分割與切削方法劃分為不同色塊與功能區域,既可增加美觀度又可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可結合場地現狀進行分割與切削,進而通過產品外形簡化推演得出視覺效果良好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方案(見圖1)。

圖1 場地中分割、切削方式的應用
分割與切削可實現邊線清晰的場地折線構圖,在廣場、公園及綜合性商業區的景觀設計中均可應用,其主要表現為道路或功能區的劃分,曲折變化的折線線條使景觀效果更具張力,給人帶來現代感,折線轉折點改變原有固定視線并進行延伸,獲得自由的視線范圍,使整個景觀場地由遠及近、由亮至暗,形成微妙的空間縱深感。
堆積指有意識地將各單體進行大小、位置、形狀排列以產生新造型,實現美學或功能意圖,其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空間元素堆疊,如利用土丘、臺地或斜坡形成波浪般的地形微景觀,或在平地上利用土方堆積成土丘,營造小高差且頗具動感的景觀。此外,擋土墻可改造為臺階景觀,坡度場地可設計為眺臺或水景高差景觀,既賦予場地多種功能,又因地制宜,在尊重場地現狀基礎上實現土方平衡。景觀堆積也可體現在景觀小品、雕塑上,其在提升美觀度的同時豐富了空間視覺,加強了城市地標特色(見圖2)。

圖2 物體基礎形態通過堆積在景觀中表達
彎曲指改變基本形態的原有延展方向;扭曲指對產品形體進行扭轉。兩者目的均為實現一定的美學或功能意圖。產品形態連續性的彎曲與扭轉彰顯產品的柔美特征,增加造型趣味性與設計感,曲面線條展示的彈性、張力與生命力,在現代設計中頗受設計師青睞。
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自由的曲線形態形成功能性場地,如兒童活動或體育場地中的彎曲線條營造出更加靈動的運動空間氛圍(見圖3)。

圖3 兒童活動場地中彎曲與扭曲形態的應用
凹凸常見于產品造型中,通過對基本體的凹下或凸起處理,形成特定的形態記憶,使產品造型更具層次感。如遙控器的主按鍵可進行凸起處理,其余按鍵進行凹下處理。
凹凸設計手法可巧妙地與景觀場地中的下沉式空間相結合(見圖4)。下沉式設計打破傳統單一方向的空間與視覺變化,通過高低落差分隔整體空間,通過凹凸設計形成感官落差,使空間不再是簡單平面而更立體形象。下沉式設計多應用于商業廣場,如上海靜安寺廣場、成都天府廣場和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廣場。下沉式廣場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使商業區更具吸引力。

圖4 下沉式空間中的凹凸設計手法應用
斷與連指對物體形態進行截斷或連結處理。斷是將原有形態進行拆分,或將多余部分進行解構,以多個元素呈現;連是將不連續的元素聯結成整體。斷與連使物體結構發生變化,甚至突破原有結構的束縛,使物體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連通(見圖5)。

圖5 物體斷與連的基本演繹
濱水廣場是斷與連設計手法的最好體現,如臺階可解決邊緣高差問題,滿足人們的親水要求;水上條石可減少人工對水面的干預,使人們獲得親水的觸覺與視覺的雙重體驗;寬敞的平臺使親水空間更靈活;堤坡隨自然走勢與水相接,既可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又能減緩水流對堤岸的沖擊(見圖6)。

圖6 濱水空間中的斷與連表達
工業設計方法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可帶來新活力,有利于實現城市景觀建設的可持續演進。通過對工業設計方法的探討,將分割與切削、堆積、彎曲與扭曲、凹凸、斷與連5種方法引入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歸納匯總其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適用場地和應用優勢。工業設計方法可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對人們的心理活動進行干預,為新時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