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關工委
建設融媒體
挖掘本地紅色資源
發揮“五老”優勢

2023年8月,延邊州關工委組織青少年與“五老”代表共230余名共同參觀敦化市東北抗聯寒蔥嶺密營展覽館
多年來,吉林省關工委廣泛開展浸入式、體驗式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探索利用融媒平臺、挖掘本地紅色資源、發揮“五老”優勢等多重途徑,教育引導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強融媒體建設,探索黨史學習教育新途徑。我們將7 月份確定為“青少年黨史學習月”,充分發揮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網絡地圖小程序作用,積極引導青少年游覽電子地圖,將教育基地網絡地圖逐步打造成“一張滿載紅色故事的地圖”金字名片。還通過舉辦線上報告會、宣講會,刊發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把黨史學習教育延伸到網絡空間。省關工委積極協調中、省直主流媒體,形成關工委系統宣傳矩陣,提升社會影響力。各級關工委還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組織“五老”編撰愛國主義教育讀本。集安市關工委攜手市融媒體中心,把反映東北抗聯少年鐵血隊的史實搬上銀幕,拍攝了微電影《老嶺星火》,并舉辦了微電影進校園活動。
努力搭臺借臺,挖掘吉林本地紅色資源。實踐證明,用發生在家鄉的紅色故事教育家鄉的青少年,更能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鳴、思想共鳴,更能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先輩遺志,立志成才建設美好家鄉。省關工委用好“三地三搖籃”等紅色資源,與其他相關部門密切協同配合,創新活動形式載體,引入浸入式、體驗式設計,增強活動的影響力、覆蓋面,實現活動常態化。各地關工委依托省內7個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及本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采取自建自管、共建共享、他建我用等方式,積極爭取社會資源和政府資金,共建立各級各類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877 個,參與青少年達到200 余萬人,參與“五老”50880 人。時代楷模、全國最美奮斗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汪清縣關工委主任金春燮,十八年來多方籌集資金,為革命英烈樹碑115 座,建設了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遺址、童長榮烈士陵園、侵華日軍罪證館等10 處兩史教育基地,到各地主講百余場愛國主義教育課。
發揮“五老”優勢,向青少年宣講紅色故事。注重發揮老同志的特長和優勢,按照就近就地、發揮專長、量力而行的原則,組建省關工委“春風”宣講團及全省各級關工委“五老”宣講團、青馬宣講團、火炬宣講團等。省關工委把開展向金春燮、張超凡這“一老一小”學習活動同“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喜迎二十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突出老少攜手。全省廣大“五老”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村屯,通過報告會、大講堂、微課堂等多種形式開展宣講活動,其中的一些典型還得到了中央主流媒體的深度報道。省關工委“春風”宣講團團長馮玉華,堅持數年如一日深入機關、學校、鄉鎮、企業、村屯和社區,通過各種形式向廣大青少年及干部群眾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宣講紅色故事,所作報告材料50 多萬字,作宣講報告1000 多場次,受教育的干部群眾和青少年20 多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