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暉
漱云村為解決區域發展困境,積極按照“百千萬工程”部署,緊抓重點項目建設,依托重點項目幫扶機遇,著力提升村莊品質和承載力,探索具有漱云特色的興村之路。
當前,廣東正以“頭號工程”的力度推進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抓縣域發展、抓城鎮提能、抓鄉村振興、抓城鄉融合。在落實“百千萬工程”部署中,江門鶴山市宅梧鎮漱云村為解決區域發展困境,緊抓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提升村莊品質和承載力,探索具有漱云特色的興村之路,做好村域振興文章。
重點項目結對幫扶
“百千萬工程”中,鄉村振興是補全廣東經濟短板最為重要的措施之一。按照“百千萬工程”部署,廣東要立足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以差異化發展助推高質量發展。漱云村距離宅梧鎮15公里,地理位置偏遠,土地多為山地丘陵為主,緊靠著宅梧鎮的青年水庫和云勇森林公園,擁有著優質水資源和靈秀自然風光,適宜發展文旅產業。優質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到重點旅游項目的目光,最終,源林生態樂園項目選擇落戶宅梧鎮,而漱云村大部分區域都劃在源林生態樂園項目之中。
據了解,源林生態樂園規劃總體范圍807.4公頃,計劃投資22億元。據相關負責人的介紹,源林生態樂園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主要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營造,推動森林游樂、水上游樂等開發與建設,形成初步效益;二期主要是打造水上運動俱樂部,并針對親子游樂、濱湖度假配套要素進行深度挖掘,集聚品牌效應;三期主要是完善旅游親子度假住宿配套,建設花田小筑、森林童話樹屋、光霧花溪,整體提升項目服務品質。
漱云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永安介紹,漱云村過去產業以種植業為主,缺乏產業底蘊,而且位置相對偏遠,各種產業也因此很難引進,源林生態樂園項目的落地對漱云村來說就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機會。
為此,漱云村緊抓機遇,加強黨建引領,帶著村“兩委”成員、漱云各級人大代表在項目落地工作中做好企業與村民溝通的“連心橋”,帶動村民助力項目順利推進。自項目落地以來,漱云村撂荒土地得到再次“激活”,農村的富余勞動力也有了新的就業渠道。目前源林生態樂園項目一期正在實施,包括項目內道路建設、景觀造林、堤岸噴草復綠固土、山嶺灌溉供水管道、排水及基坑挖掘配套工程等。與此同時,投資源林生態樂園項目的企業源林投資(廣東)有限公司(下稱源林公司)對漱云村開展產業扶持、就業扶持、智力扶持,改善漱云村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
緊抓機會打破發展困境
漱云村因為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過去村民生活不便,以及產業單一等問題促成村內空心化。為解決漱云村曾經的困境,該村積極爭取幫扶單位資金支持,構建鄉村小景觀,在塘枧、嚴村建設硬底化巷道約450米,新建混凝土擋土墻160米,鋪設綠道451平方米,升級改造魚塘周邊環境,翻新村內籃球場。如今,走進漱云村,村道整潔、池塘清澈,小菜園、小公園規劃有序,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獲得了村民一致好評。基礎設施改造成效初步顯現,讓群眾生活環境大大改善。

除此之外,漱云村更是主動出擊,實現從企業“輸血式”幫扶向村企互利共贏的思路觀念轉變,找到雙方的最佳結合點,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土地流轉、人才輸送等項目與企業實現互惠共贏。
集約化利用土地,盤活土地資源。在過去,漱云村以種植業為主,但是該村多為丘陵山地,坡度較大、灌溉不便,低洼地塊零星破碎,農業生產的效益較低,難以流轉土地的使用權,再加上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影響,村內多為“一老一少”的居民,年輕勞動力的缺乏更是助長了耕地拋荒撂荒現象。
為此,漱云村與源林公司合作采取“公司租地+農戶耕作”“盤活”撂荒地,規模化種植玉米等作物,目前,已經完成撂荒耕地流轉第一期1028畝,第二期808畝,并分批開展復耕。據悉,該種植項目以“公司租地+農戶耕作”形式,由公司租地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并聘請當地村民進行耕作,增加村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另一方面,漱云村與源林公司結對共建,建立人才驛站,解決村民就業。人才驛站聘用漱云村勞動人才134多名,解決了源林公司用工難問題,實現了鄉村人才在“家門口”就業,為人才找到了落腳點和聚焦點。看到越來越美麗的家鄉,不斷發展的新項目,越來越多村民選擇回來漱云村發展。“接下來,我們緊抓源林項目的發展機遇,積極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使廣大村民享受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紅利,不斷提升全體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強村之夢。”黃永安說。
編輯/張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