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蓮,林 其,江林銀
(福建醫科大學腫瘤臨床醫學院 福建省腫瘤醫院 福建福州350014)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惡性腫瘤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高發病率,會引發腎積水、代謝紊亂、腸梗阻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女性生命健康[1]。目前,手術聯合化療是臨床治療卵巢癌的常用方式,雖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和擴散,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極易出現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緒;此外化療過程中機體易受到副作用的影響,產生惡心、嘔吐等多種不良反應。因此,加強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但常規護理干預缺少對患者心理狀態等方面的關注,且護理人員機械地遵從醫囑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從而使護理效果降低[2]。臨床護理路徑(CNP)模式是根據患者手術或治療的實際情況制訂的一種標準護理模式,具有計劃性、時間性、標準化強等特點,對保障各項護理措施的高效進展起到重要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接受CNP模式干預對患者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及疾病不確定感等方面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21年6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我院進行卵巢癌術后化療的60例患者按入院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納入標準:符合卵巢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4]中卵巢癌診斷標準;采用卵巢癌根治術治療,且首次行卵巢癌根治術;臨床生存期評估≥6個月;非轉移性腫瘤。排除標準:術前重度貧血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伴有嚴重感染者;長期服用鎮痛藥物者等。對照組年齡32~56(46.01±8.49)歲;疾病類型:上皮性卵巢癌23例,生殖細胞腫瘤1例,卵巢性索間質腫瘤6例;卵巢癌分期:Ⅰ期8例,Ⅱ期13例,Ⅲ期9例。觀察組年齡33~58(46.52±8.53)歲;疾病類型:上皮性卵巢癌22例,生殖細胞腫瘤3例,卵巢性索間質腫瘤5例;卵巢癌分期: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7例。兩組年齡、疾病類型、卵巢癌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臨床醫學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開展,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訂自愿接受治療的證明文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模式。①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入院指導、病情評估、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引導患者完善術前相關檢查,術前禁食12 h,禁飲4 h。②術中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手術操作過程中積極配合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保證手術順利完成。③術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對患者實施鎮痛等基礎護理。對患者進行術后健康教育,詳細告知患者手術注意事項及化療相關知識內容,預防并發癥。責任護士遵醫囑對患者進行護理,未對護理措施進行提前規劃。
1.2.2 觀察組 采用CNP模式進行護理干預。①制訂CNP模式干預表。通過查詢相關文獻資料、咨詢專家等收集卵巢癌術后化療循證護理依據,以患者為中心原則,護理目的明確。將入院至出院的時間為橫軸,入院檢查、指導、術前準備、術后護理等為縱軸,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及自身條件,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CNP模式干預表,并監測患者病情。②成立CNP模式護理干預小組。由主治醫生、護士長和責任護士共同組成。醫生評估患者的具體病情,并向患者提出相關建議;護士長分配護理任務,并監督責任護士護理工作質量,組織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等。責任護士嚴格遵照CNP模式干預表對患者進行干預。③CNP模式護理干預實施。a.入院第1天。責任護士以積極熱情的態度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及主治醫生、護士,帶領患者熟悉醫院病區環境;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引導患者完善檢查項目;密切關注患者情緒和心理變化。b.化療前1 d。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化療注意事項、相關專業知識、必要性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化療的認知度;責任護士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以消除患者思想顧慮,調節不良心理情緒,使患者更好地遵醫囑進行治療;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并囑患者化療前2 h禁食。c.化療期間。責任護士嚴格按照腫瘤化療規范操作,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靜脈留置針或深靜脈置管。化療期間責任護士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密切監測化療期間不良反應。d.出院當天。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責任護士詳細指導患者的飲食,并囑患者在化療間隔期嚴格遵醫囑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①術后恢復情況。比較兩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術后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5]、焦慮自評量表(SAS)[6]、抑郁自評量表(SDS)[7]評分。采用MUIS評分對兩組干預前后疾病不確定感進行評價,滿分160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疾病確定感越低;采用SAS對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焦慮程度越低;采用SDS對兩組干預前后抑郁程度進行評價,得分越低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低。③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進行評估,分為惡心嘔吐、疼痛、疲勞3個癥狀量表,每項50分,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5個功能量表,每項總分120分,得分越低表示功能越差。④癌因性疲乏量表(CFS)[8]。干預前后采用CFS對兩組癌因性疲乏情況進行評價,包括3個項目,每個項目總分2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態越嚴重。⑤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量表對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滿分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75~84分為滿意,60~74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基本滿意例數+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MUIS、SAS、SDS評分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MUIS、SAS、SDS評分情況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QLQ-C30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QLQ-C30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CFS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CFS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卵巢癌是指在卵巢中發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其發病隱匿,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致死率高[9]。目前手術治療輔以化療是臨床治療卵巢癌患者的主要方式,可顯著提升患者生存率,但長期化療患者易產生恐懼等負性情緒,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0]。對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方面效果欠佳,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預后效果不佳[11]。
CNP模式是在住院期間為患者制訂日常計劃表,以時間為橫軸,化療護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各項對應的護理措施為縱軸,計劃性和目的性較強。CNP模式指導責任護士對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干預,干預過程中責任護士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對卵巢癌的認識,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并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疏導,調節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此外,對患者實施并發癥預防管理,可加速患者康復,減少住院時間,患者和家屬的共同參與有利于護理滿意度的提高[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干預后觀察組MUIS、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CNP模式可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與馬嘉欣[13]研究結果相似。
有研究顯示,癌癥患者術后化療期間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影響患者治療,患者對卵巢癌治療的信心降低,對患者日常活動和工作能力造成嚴重影響[14]。CNP模式干預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卵巢癌化療相關專業知識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責任護士耐心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促進患者個人價值感的提升,有利于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QLQ-C30中惡心嘔吐、疼痛、疲勞評分及CFS中身體疲乏、情感疲乏、認知疲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QLQ-C30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CNP模式能顯著改善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態,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與宋楊[15]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CNP模式干預可降低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但本研究選取樣本量較少,可能存在個體差異,未來有待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