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韓永梅,毛 靜,郭會平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450000)
復發性流產多發生于孕早期12周以內,該疾病發病原因較復雜,包括性激素水平紊亂、生活壓力、晚婚晚育、多次人工流產及環境因素等,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影響[1-2]。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復發性流產患者負性情緒,對提高其生活質量意義重大。中醫將復發性流產歸于“滑胎”范疇,認為腎氣虧虛為其主要發病病機,且患者多伴有情志失調,因此,調暢患者情志,對改善病情尤為關鍵[3]。常規護理應用于復發性流產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缺乏細致化和針對性的護理計劃而無法滿足多數患者的臨床需求[4]。中醫情志護理將中醫理論知識作為護理基礎,其在中醫理論基礎上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干預,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況。但目前臨床關于中醫情志護理對復發性流產患者睡眠質量及家庭關懷的影響仍需探究。基于此,本研究選取84例復發性流產患者,旨在進一步探索中醫情志護理對復發性流產患者睡眠質量及家庭關懷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21年10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我院收治的84例復發性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5]中關于復發性流產的相關診斷,且均經臨床及影像檢查明確診斷;有1次以上自然流產經歷;依從性良好;夫妻雙方染色體核型正常;年齡>18周歲;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等。排除標準:由于免疫相關的原因而導致復發性流產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梅毒、艾滋病、乙肝傳染性疾病者;宮頸功能不全者;非自然受孕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等。脫落與剔除標準:參與其他相關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等。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B組各42例。其中A組年齡25~35(29.88±2.03)歲;流產次數2~4(3.67±0.13)次;既往流產周數6~12(9.55±1.06)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專科15例,本科及以上14例;體質量指數(BMI)19~27(24.55±1.05)。B組年齡25~37(29.92±2.05)歲;流產次數2~5(3.73±0.15)次;既往流產周數7~12(9.59±1.11)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專科14例,本科及以上16例;BMI 19~27(24.61±1.07)。兩組年齡、流產次數、既往流產周數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實施。
1.2 方法 A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即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幫助患者提高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及理解程度,同時對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安撫。加強藥物及營養干預,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B組在A組基礎上采用中醫情志護理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中醫五音療法:以陰陽五行學說作為基礎,將五音與五臟相對應,其中角對應人體的肝,徵對應心,宮對應脾,商對應肺,羽對應腎,播放宮、羽調,選擇舒緩、柔和的音樂,播放時間分別為10:00和17:00,指導患者聆聽5套音樂,放松身心,每次30 min,2次/d。②說理開導法:專科護士積極與患者交流,認真傾聽患者主訴,增強其信任度。若患者存在不良情緒,要及時進行安撫,鼓勵患者以良好的狀態面對疾病;通過運用順情解郁法引導患者訴說內心想法,盡量滿足患者合理訴求,疏導其恐懼、負罪、自責等不良情緒;與家屬積極交流,囑其多鼓勵和陪伴患者,為患者提供家庭力量支持,讓患者感受到來自于家庭的關愛,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③移情易性法: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采用暗示法轉移其注意力,了解患者的情志狀態,并采用中醫七情歸屬方式進行調節,提高其承受能力。④中醫飲食指導:給予患者適量紅糖水,幫助患者減輕不良情緒,增強其治療信心。⑤中醫生活習慣指導:悲傷肺,恐傷肝,在肝膽、肺經運行時,告知患者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同時告知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疾病恢復中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注重個人衛生,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兩組均持續干預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①負性情緒及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前、出院時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6]、抑郁自評量表(SDS)[7]評定患者負性情緒,SAS評分≥50分提示存在焦慮,SDS評分≥53分提示存在抑郁。SAS、SDS評分與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8]評定患者自我效能,總分10~40分,GSES評分與患者自我效能呈正相關。②家庭關懷功能:干預前、出院時采用家庭關懷指數量表(PAGAR)[9]評定兩組家庭關懷功能,PAGAR包含親密度、情感度、成熟度、合作度、適應度5項,各項總分范圍均為0~2分,PAGAR評分與患者家庭關懷功能呈正相關。③睡眠質量:干預前、出院時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10]評估患者睡眠質量,PSQI包含催眠藥物、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睡眠效率、日間功能障礙、睡眠時間7項,各項總分范圍均為0~3分,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好。④生活質量:干預前、出院時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11]評估兩組生活質量,SF-36包含活力、健康變化、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精神健康8項,各項總分范圍均為0~100分,SF-36評分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⑤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兩組干預期間的護理滿意度,總分范圍0~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70分為滿意、71~90分為基本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GSE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GSE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PAGAR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AGAR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復發性流產不僅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者甚至導致再次流產的概率增加,影響妊娠結局[12]。近年來臨床報道顯示,復發性流產發病率呈增加趨勢,患者經濟負擔加重[13]。
因此,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對進一步降低復發性流產的發病率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探討中醫情志護理對睡眠質量及家庭關懷對復發性流產患者的影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采用常規護理對復發性流產患者進行護理時主要以遵醫囑為主,易忽略患者的主觀感受而導致心理壓力增加,配合度較差。而中醫情志護理將中醫理論作為基礎,通過運用陰陽五行學說,將角、徵、宮、商、羽5套音樂與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相對應,播放舒緩、柔和的音樂,可促進復發性流產患者心情放松,有利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且中醫情志護理囑家屬積極參與干預過程,通過家庭力量給予患者陪伴和鼓勵,讓患者感受到關愛,進而有利于患者心理壓力的釋放;此外,中醫情志護理過程中通過采用順情解郁的方式疏導患者負性情緒,使其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疾病,進而有利于調節身心狀態,促進睡眠質量的改善[14]。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出院時SAS、SDS評分及PSQI各項評分均低于A組(P<0.01),而GSES、PAGAR評分均高于A組(P<0.01),表明中醫情志護理可明顯改善復發性流產患者的負性情緒,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庭關懷功能,進而促進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B組出院時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A組(P<0.01),且干預期間護理總滿意率高于A組(P<0.05),進一步說明中醫情志護理可提高復發性流產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中醫情志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重視情志調暢,有助于對復發性流產患者負性情緒進行疏導,促進其睡眠質量的改善,進而有利于調節患者身心狀態,提高其生活質量。中醫情志護理強調人文關懷,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同時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縮短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和護理滿意度。邱萍萍等[15]研究發現,給予復發性流產患者中醫情志護理有助于疏導負性情緒,提高其護理滿意率,與本研究報道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中醫情志護理可明顯改善復發性流產患者負性情緒,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庭關懷功能,進而促進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提高護理滿意度。但本研究樣本量有限,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為提高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臨床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明確中醫情志護理對復發性流產患者睡眠質量及家庭關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