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妮

9 月25 日晚間,某醫院急診及夜間照顧門診大廳內等待就診的小朋友和家屬排起了長隊
近期,支原體肺炎受到廣泛關注,同樣是咳嗽、發燒,支原體肺炎比感冒引起的癥狀周期長,且在今年入秋以來呈現一定的區域性暴發趨勢。根據支原體流行規律,今年就屬于一個支原體感染“大年”。
如何科學認識、有效預防支原體肺炎?治療支原體肺炎,可以自行用藥嗎,應注意哪些方面,什么情況下應立即就醫?針對這些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瞭望東方周刊》近日專訪了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居陽。

居陽
《瞭望東方周刊》:支原體肺炎的發病原理、高發人群和主要癥狀是什么?
居陽:支原體肺炎的全稱是“肺炎支原體肺炎”,指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癥,可以累及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和肺間質。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主要機制有兩種:支原體直接損傷和宿主異常的免疫應答反應。第一種,支原體侵入呼吸道,利用黏附細胞器附著于細胞表面,通過釋放氧自由基等機制造成呼吸道上皮的直接損傷;第二種,宿主對支原體感染的異常免疫應答可通過自身免疫反應、過敏反應、免疫復合物形成等多種途徑導致肺和肺外組織的免疫損傷。
近年來,5歲以下兒童支原體肺炎的報道有所增多。其實,對肺炎支原體而言,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兒童是最易感的人群。對于一些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其感染了支原體或者衣原體之后,還有可能發展為重癥肺炎。
支原體肺炎大多起病不急,臨床癥狀輕重不一,一般臨床癥狀較輕,但也有個別重癥甚至死亡報道。支原體肺炎最典型的癥狀是發熱、咳嗽,初期是陣發性、刺激性干咳,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咳嗽、咳痰,部分癥狀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發紺等表現,也可能出現皮膚黏膜、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肺外癥狀,應高度警惕癥狀變化,盡快就醫。
《瞭望東方周刊》:在臨床診斷中,如何辨別普通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支原體肺炎?如何區別新冠病毒感染和支原體感染?
居陽:鑒別主要依據病原學檢查。普通肺炎病程初期尤其是3天內出現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占比、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指標升高。普通肺炎的治療方案主要以抗細菌藥物為主。
流行性感冒以流感流行季節多見,多有流感或疑似流感患者接觸史,以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起病,當出現流感病毒性肺炎時會有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和肺部體征,影像學與支原體肺炎有時類似。呼吸道標本病原學檢查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陽性可確診。流行性感冒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等。
支原體肺炎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屬于下呼吸道感染,有一定傳染性。支原體肺炎的典型癥狀包括:疲乏、肌痛,一般2-3天后可自行緩解;發熱,一般為中度發熱,可持續2-3周,兒童及體弱者可出現高熱;咳嗽,多為持久性劇烈干咳,還有頭痛、咽喉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伴有鼻咽部和耳部疼痛、氣促、呼吸困難,甚至伴發頸部淋巴結腫大、溶血性貧血、心肌炎、腦膜炎等。支原體肺炎多為自限性,患者即便不采取治療措施,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也可自行痊愈,但建議癥狀較為明顯或嚴重者及早進行治療。藥物方面主要有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
新冠病毒感染是因感染了新冠病毒引起,多有新冠或疑似新冠感染患者的接觸史,也具有傳染性。新冠病毒感染和肺炎支原體感染可以通過呼吸道標本的核酸檢測鑒別。
支原體肺炎每3-7 年出現地區周期性流行,流行時間可長達1年,流行年份的發病率可達到非流行年份的數倍。
《瞭望東方周刊》:支原體肺炎在治療時的方案是怎樣的?
居陽:支原體肺炎的一線治療藥物是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包括阿奇霉素、紅霉素、克拉霉素等。大家更為熟悉的青霉素、頭孢類抗菌藥物對支原體肺炎治療無效。
支原體肺炎的一般治療和對癥治療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如對于劇烈咳嗽者應適當給予止咳藥物;祛痰藥物包括口服和霧化藥物,也可輔助機械排痰、叩擊排痰等物理療法;對于高熱的病人可以給予退熱藥物治療;充分休息和能量攝入,保證水和電解質平衡。
《瞭望東方周刊》:當出現癥狀時,一些家長會根據經驗自行用藥,此時應注意什么?有哪些潛在風險?哪些癥狀表明需要立即就醫?
居陽:家長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自行給孩子使用抗菌藥物。如果懷疑孩子患上了支原體肺炎,建議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制定治療方案。
如果自行用藥,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為兒童支原體肺炎的首選治療,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紅霉素、羅紅霉素等。阿奇霉素雖然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治療藥物,但不可隨意用藥,不規范的混搭用藥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自行用藥有風險,由于非醫療專業的人員可能對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缺乏相關知識,有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延誤治療。
因此,如果自行用藥后,患者出現病情惡化的表現,應及時就醫,這些表現包括但不限于:治療后72小時持續高熱不退;存在感染中毒癥狀,如血壓低、肢體濕冷、意識減退等;出現喘息、氣促、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癥狀;治療后低氧血癥和呼吸困難難以緩解或進展;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脈氧飽和度≤93%。此外,存在基礎疾病,包括哮喘和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患者如果感染了支原體,也應及時就醫。
阿奇霉素雖然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治療藥物,但不可隨意用藥,不規范的混搭用藥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瞭望東方周刊》:引起支原體肺炎患者對常規治療藥物耐藥性的原因是什么?應如何應對?
居陽:肺炎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產生耐藥主要是因為在其基因組中發生了耐藥相關基因突變,攜帶耐藥基因的支原體與大環內酯類藥物結合力下降并導致治療失敗。
針對大環內酯類耐藥率高的形勢,我國相關醫學會相繼制定了成人和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治的專家共識和指南等文件,針對不同年齡和不同臨床特點人群擬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
在臨床常規診療中,8歲以下兒童僅有大環內酯類藥物可供選擇。8周歲-18周歲兒童及青少年患者使用四環素類藥物(包括多西環素和米諾環素)治療可取得滿意效果。而18周歲以上人群,還可以考慮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代表藥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指南中明確提出8周歲以下患者使用四環素類藥物以及18周歲以下少年兒童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均屬于超說明書用藥,需要認真考慮利弊得失,向家長詳細闡明潛在不良反應,取得知情同意方可用藥。
《瞭望東方周刊》:支原體肺炎會出現周期性流行,今年正好處在流行期,對這種周期規律的認識,對我們科學預防支原體感染有什么幫助嗎?
居陽:支原體肺炎每3-7年出現地區周期性流行,流行時間可長達1年,流行年份的發病率可達到非流行年份的數倍。近期支原體肺炎呈高發趨勢,做好預防及發病后規范治療至關重要。對這種周期規律的認識能提醒我們加強對支原體感染的防護,提高對支原體感染的識別和檢測,以做出及時的診斷和治療。
《瞭望東方周刊》: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預防支原體肺炎?
居陽:目前尚無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疫苗,做好預防至關重要。以下措施有助于預防支原體感染:支原體肺炎患者潛伏期內至癥狀緩解數周仍有傳染性,應避免接觸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嬰幼兒,并應對患者所使用物品進行消毒處理;高發季節避免逗留于人口密集區進行預防,人口密集區佩戴防護口罩;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注意手衛生,勤洗手,勤通風;少去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好口罩;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將用過的紙巾扔進垃圾桶;做好手衛生,經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注意室內通風,每次通風不少于30分鐘;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瞭望東方周刊》:對于已經感染過支原體肺炎的兒童,痊愈后是否還會再次感染?有哪些特別的康復措施?不同程度的患者在痊愈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居陽:感染后雖然可以長期有IgG抗體,但免疫力不會長期存在,需提高免疫力:適當運動,均衡營養,避免熬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避免感染很重要。
一般來說,如果是輕癥,7-10天就會痊愈,通常預后良好,不會有后遺癥。如果是重癥病例,可能會合并胸腔積液和肺不張,也可能發生縱膈積氣、壞死性肺炎等。少數危重癥發展迅速,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甚至需要呼吸支持。對于重癥和少數危重癥患者,在恢復后需要根據醫囑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