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英,張紅,朱捷,雷濤,鄧樸,李建仁,馬玉勇
(衡陽市農業科學院,湖南 衡陽 421101)
湖南屬長江流域大豆生產區,該區域主要以種植春大豆為主。 大豆是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一般蛋白質含量38%~42%,高蛋白型品種其蛋白質含量可達45%及以上[1-3]。 大豆中含大量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可與肉類蛋白相媲美[4-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植物蛋白質需求日盛。 湖南生產的大豆90%以上用于加工大豆蛋白制品,如制作豆腐、豆漿、素肉、臘八豆等。 選育適宜該區域種植的高產高蛋白大豆品種,對該區域大豆產業發展、滿足食品加工企業需求、保持非轉基因豆制品供給能力具有重要意義[6-7]。 鑒于此,衡陽市農業科學院將高產、高蛋白大豆品種創新選育作為目標,選育出了高蛋白大豆新品種衡春豆11 號。
衡春豆11 號是衡陽市農業科學院利用湘春豆13 號作母本,福豆234 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其F4代再與湘春豆14 號復交,然后經混合法和系譜法選育定型的中熟春大豆類型品種。 具體選育經過:2009 年秋選用早熟、株型較矮的湘春豆13 號作母本,株型較高、分枝多、莢大粒大、遲熟的福豆234 作父本雜交配組,獲得雜交種子,2010 年春種植F1代。 2010 年秋播種F2代,編號Q09-22。 2011 年春播種F3代,觀察發現該組合后代優勢明顯,但植株繁茂性太強,葉型偏大。 2011 年秋種植F4代,選擇優勢明顯的植株3 株作母本,與葉型小、株型收斂、直立性好且較早熟的湘春豆14 號進行復交,獲得復交種。 2012 年春種植復交F1代,編號Q11-2,F1~F5代采用混合法進行選擇。 2014 年春種植F6代,選優良單株23 個,分株脫粒;2014 年秋種植23 個株系,觀察選擇3 個表現突出的姊妹系。 2015、2016年春3 個姊妹株系參加品系比較試驗,Q11-2-5 當選;2017—2018 年推薦參加湖南省聯合品比鑒定試驗,品種代號“衡春1125”。 2019—2020 年參加湖南省春大豆區域試驗,2021 年參加湖南省春大豆生產試驗。 2022 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湘審豆20220002。
衡春豆11 號屬粒用型春大豆品種。 2019—2020 年區域試驗顯示,全生育期106 d,比對照湘春豆24 晚熟4 d;株型收斂,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51.6 cm,比對照湘春豆24 矮2.9 cm,底莢高度11.1 cm,主莖節數、有效分枝數、單株莢數分別為11.4、2.7、29.2,單株粒質量12.0 g,均與對照湘春豆24 相差不大;籽粒橢圓形,種皮淺黃色,子葉黃色,種臍淺褐色。 籽粒商品性好,百粒質量21.1 g,較對照品種湘春豆24 高1 g,完好粒率94.9%,比對照品種湘春豆24 高2.2%(表1)。

表1 衡春豆11 號主要性狀表現Table1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Hengchundou 11
2019—2020 年經農業農村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檢驗(干基),衡春豆11 號的蛋白含量分別為47.70%、44.72%,脂肪含量分別為19.20%、19.00%;兩年平均蛋白含量為46.21%,脂肪含量為19.1%,蛋脂總含量為65.31%(表2),超過國家高蛋白大豆品種和蛋脂“雙高”優質品種指標。

表2 衡春豆11 號品質分析結果Table 2 The quality analysis result of Hengchundou 11 %
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鑒定,衡春豆11 號對炭疽病表現為中感,對常見的大豆花葉病毒(SMV)流行株系SC3 表現為中感,SC7 表現為抗病。 田間表現稈強抗倒,抗病性、抗逆性強。 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檢測,該品種未檢測出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CP4-EPSPS、BAR以及PAT基因,符合湖南省大豆新品種審定要求。
2019—2020 年參加湖南省春大豆區域試驗。2019 年衡春豆11 號在5 個區域試驗點中平均產量為2 824.5 kg/hm2,比對照湘春豆24 增產4.6%;2020 年繼續參加湖南省春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2 724.0 kg/hm2,較對照湘春豆24 增產4.8%(表3)。

表3 2019—2020 年衡春豆11 號區域試驗產量結果Table 3 The yield result of regional test from 2019 to 2020
2021 年參加湖南省春大豆生產試驗,衡春豆11號5 個試驗點平均產量為2 688.0 kg.hm-2,比對照湘春豆24 增產4.2%(表4)。 平均生育期為104 d,比對照湘春豆24 遲熟7 d,屬南方春大豆中熟品種。

表4 2021 年衡春豆11 號生產試驗產量結果Table 4 The yield result of productional test in 2021
根據湖南省區試及生產試驗結果,衡春豆11 號適宜湖南及氣候近似的鄰近省份種植。 根據其生育特點,主要采取以下栽培技術措施。
選擇兩年內未種植過豆科作物的地塊,播種前結合旋耕起壟開廂,廂面寬2.0 m,開好“三溝”。 冬閑地及土壤黏重、耕性較差的地塊,宜冬前深耕曬垡,開溝瀝水,防止來年春季雨水偏多田間積水影響播期,以及濕耕濕種造成爛種缺苗和幼苗發育不良。
精選種子,剔除病蟲粒、秕粒、皺皮粒,選擇籽粒飽滿、種皮光亮的種子作種。 播前10 d 左右用大豆種子包衣劑進行包衣,以防止苗期土傳病、蟲和鳥害。
適宜3 月底或4 月初搶晴天雨前播種,每穴播種3~4 粒,用細土薄層蓋籽。
該品種葉型較大,宜適當稀植。 一般行距40 cm,穴距20 cm,每穴留苗2 株,折合2.5×105株/hm2。肥力高的田塊,可適當加大穴距。
播種時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0~225 kg/hm2+鈣鎂磷肥750 kg/hm2作基肥。 苗期視苗情適當追肥,輕施追肥。 如苗架長勢較弱,3 葉期至分枝期,可在下雨前后追施氮磷鉀復合肥75 ~150 kg/hm2+尿素75 kg/hm2。 開花期、鼓莢期結合防蟲治病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 次。
早補苗定苗。 2 葉期補足每穴2 株苗,3 葉期拔掉多余苗和瘦弱苗,保證每穴定苗2 株。 苗成活后,及時中耕除草1 次。
湖南春大豆生長期間雨水較多,土壤肥力條件好的地塊易出現植株旺長,造成田間蔭蔽甚至倒伏。可根據長勢,在初花期施用多效唑或烯效唑控制植株旺長。 噴施時間以始花后7 d 內為最佳,每公頃使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900 ~1 200 g 或者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450 ~750 g 兌水750 kg 均勻噴施,可與0.3%磷酸二氫鉀混合噴施,控制植株旺長的同時保花保莢。 如植株長勢過旺,可提早在大豆分枝期進行化控。
播種期和收獲期用敵鼠鈉鹽等毒餌防老鼠,出苗期防地老虎,以后注意防治蚜蟲、食葉蟲、豆莢螟、點蜂緣蝽等。 病蟲害防治應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病蟲同防,統防統治”的原則。 優先采用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 如:使用包衣種子、深耕曬土、輪作套種、中耕除草、清溝排漬、誘殺捕捉等措施,藥劑防治應采用低毒低殘留農藥。